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水师在战争前的实力规模有多大?战争之后又实力几何?

知识乾坤袋 2024-06-12 10:59:06

组建成军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军舰出入中国海域如出入无人之境,中国海防问题突出。

从洋务运动开始,清政府逐渐向西方各国购买了大小不一的各式战舰。

与此同时,国内也设立造船厂开始自制军舰,并着手筹建新式海军。

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在1888年,北洋水师在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军。

这支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倾力打造的海军舰队,装备有各式战舰二十多艘,辅助以及后勤军舰总计八十多艘,海军官兵共四千余人。

按当时《美国海军年鉴》根据军舰总吨位的排行,北洋海军排在世界第九,亚洲第一,可谓是强大之舰队。

然而,自北洋海军正式成立之后,才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因为中日甲午战争,而全军覆没。

以下列出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之前,舰队的大概兵力情况,如图一、图二所示。

除了图表中的军舰以外,其余还有各式大小舰船、后勤船只未计算。

另外广东水师的广甲、广乙、广丙也未列在图表中,三艘军舰均有参加甲午海战。

图一‍

图二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域(今韩国仁川西部海域)袭击了北洋海军的运兵船队。

日舰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舰先是袭击了我方济远、广乙两舰,双方经过大战后,我方不敌日舰而迅速撤离。

在敌舰的追击下,济远舰一路撤回到了威海卫军港,而广乙舰则在战斗地点附近的海域,撞岛搁浅后被毁。

而后我方操江舰、运兵船高升号,也遭到此三艘敌舰的袭击,结果是操江舰被敌军所夺,运兵船高升号被击沉,死伤惨重。

局势发展

丰岛海战之后,事态进一步升级,8月1日,清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

从这次袭击事件开始,到1895年4月战争结束为止,我方与日寇在朝鲜和中国多地。

展开了一系列的海陆大战,结果是以我方战败而告终,史称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起于朝鲜,日本经过近三十年的明治维新之后,实力以及野心都有所膨胀,意图侵夺当时为中国附属国的朝鲜之权益,遂与中国开战。

清政府在最开始举棋不定,后面又谈判无望的情况下,最终不得不应战。

而这时候日本已基本做好了战前准备,对比之下,已然失去先机。

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

黄海海战

自从战争爆发之后,日本海军一直想引诱北洋海军主力与其交战,只是北洋海军似乎无心求战。

但日军想取得黄海的制海权,北洋海军便是其面前最大的阻碍,因此日舰多次在黄海海域探寻北洋海军的踪迹。

1894年9月中旬,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奉军令率领海军主力战舰十二艘、炮舰两艘、鱼雷艇四艘,合队同行。

护送五艘运兵船,运送陆军官兵以及物资到朝鲜战场,以支援我军对日战事。

9月16日,舰队抵达鸭绿江口,运兵船由炮舰、鱼雷艇护送进鸭绿江上游,主力战舰则在鸭绿江附近海域停泊休整。

次日上午,北洋海军官兵在瞭望西南方向时,看到黑烟缕缕,发现日本海军舰队就在不远处,正向我方袭来。

丁汝昌立即传令舰队,列阵作人字形。

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为人字形之首,经远、来远、致远、靖远、济远、平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丙等舰列阵为人字的两翼,准备迎战。

只见敌舰远远驶来,列阵形如一字,共十二艘,而且速度优于我军,向我军猛扑而来。

此时我军先开巨炮攻击,但与敌舰相距约有九里远,不能中,但攻击未止。

而敌舰也逐渐靠近,并且想避开我铁甲舰之攻击,专门攻击我方舰阵末尾的炮小甲薄之战舰。

大战迅速爆发,我方的舰炮与敌方你来我往的对轰,隆隆的炮声响彻大海。

激战半日,我方舰阵被敌舰打乱,超勇、致远、经远、扬威相继沉没,济远、广甲因不敌而逃遁……

日本画定远、经远被击中情形(注:不是我方立场的画作)

战斗结束后,敌舰虽有多艘被我方重创,但可惜的是一艘未沉,而我军损失惨重。

在战斗中我军四艘战舰沉没,后来广甲舰又因触礁搁浅而沉,此役我方共损失五艘战舰,伤亡官兵上千人,北洋海军实力损失过半。

威海卫之战

黄海海战之后,北洋海军剩余主力战舰返回到旅顺基地。

之后力求“保船避战”,退守威海卫基地,龟缩不出,自此失去了黄海的制海权。

北洋海军虽然想保船避战,但战争形势毕竟不是一方说了算,期间敌军陆军在山东荣成登陆,并向威海卫方向进攻。

在防御战中,威海卫陆地失守,被日军占领,此时北洋海军舰队所在的刘公岛,形同孤岛,被敌军海陆两军所包围。

我方虽拼死抵抗敌军的夹击,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提督丁汝昌自杀,敌军占领了刘公岛,自此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以下列出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主力战舰的大致情况,如下图三。

图三

完。

0 阅读:171
评论列表

知识乾坤袋

简介:历史、国学、文化。在浮躁的社会里找到心中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