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高考考生放飞自我的同时别忘留心眼儿六个“不晒”和四个“不信”要牢记

沈阳晚报 2024-06-13 10:35:23

高考结束后,一些骗子开始盯上考生和家长。6月12日,沈阳铁西公安提醒大家,高考结束后,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

这些信息 不能暴露

高考结束后,考生们将会经历很多值得纪念的时刻,不少同学喜欢拍照晒到朋友圈,与大家分享喜悦。招生部门提醒考生,有6样东西不要晒:

1.准考证不能晒

高考结束了,准考证务必要保管好。如果考生把准考证晒到朋友圈,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很容易被复制。

2.身份证不能晒

即使对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作了模糊处理,但在稍懂图像修复技术的不法分子手里,分分钟可以恢复或加以改造利用。

3.考生号和密码不能晒

考生号是整个高考期间使用最多的号码,高考成绩查询、录取结果查询、体检结果查询都需要输入。

4.成绩单或成绩查询页面不能晒

考得不错的考生晒一下成绩似乎可以理解,但这类照片同样会暴露考生号、姓名等重要信息。

5.高考志愿填报纸质表不能晒

志愿填报除了要在网上操作,还需要考生填写纸质表格并签字确认。有的考生为了留念,会对纸质表拍照,但是千万别晒出去,以免个人信息泄露。

6.录取通知书不能晒

录取通知书晒晒信封或封面还可以,内文就不要晒了。考生的照片、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生号、录取专业甚至大学学号都在上面,如果被不法分子掌握了这些信息,考生被诈骗电话骚扰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这些骗局 不能相信

1.“提前查分”骗局

高考结束,学生和家长最想知道分数,诈骗分子便会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通过家长群、考试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链接中会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并交纳一定的查询费用,一旦上当不但会有财产损失,还会泄露个人信息。

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2.“可修改成绩”骗局

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想顺利通过考试的心理,通过散布“考试未过,可内部操作”“内部加分”“交钱包过”等诈骗信息,声称可以通过黑客的技术手段进行改分,骗取事主转账。

提醒:高考成绩评分、统计、公布均有严格流程,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但不可能通过所谓的“内部人员”修改成绩,切勿因为一时糊涂落入骗子的陷阱。相似的还有以“补录名额、内部指标”等名义设置的骗局。

3.“奖学金”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助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提醒: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4.“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骗局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提醒: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这些安全 必须保障

1.嬉水安全

高考过后,气温比较高,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每年都会发生学生溺水的悲剧。

提醒: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如果游泳,要到正规的游泳馆,不要到荒郊野外野泳,也不要到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在游泳池或在海边游泳时,要弄清深水区的位置,若不是游泳高手,要佩戴救生圈加以保护。发现有人落水施救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不能盲目下水救援,要量力而行、科学施救。

2.交通安全

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会选择外出聚会、游玩。

提醒:考生出行要当心,骑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和陌生人搭伴出游,外出游玩要将详细行程告知家人。

3.打工安全

高考结束,有考生会选择寻找兼职、实习等工作充实自我、积累经验。不过,初接触社会的孩子,社会阅历浅,容易被“高薪”虚假招工信息诓骗。

提醒:在寻找暑期工作时,一定要擦亮双眼,警惕用工陷阱。不随意相信网络上的兼职广告,对要求先交定金和保证金的工作,一定要警惕。

在人生这场漫长的旅程中,高考只是其中一段经历,快乐平安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后祝愿同学们都能收获理想的成绩,实现人生梦想。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远

通讯员 佟浩宾

编辑 李丹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