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奖专稿】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董明:把电台当成自己的家

我的广电视界 2024-06-04 22:39:19

董明

编者按: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杭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董明,白山黑水间为其锻造了坚韧的性格,而江南水乡又赋予其风雅诗性。

与一张招生简章的偶遇,改变了董明的人生,也让其与广播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也由此开启了广播人生。

10余年的播报“早新闻”经历,既有妻子临产之时仍然坚持播报早新闻的惊险一幕,也有因常年神经紧绷而得抑郁症的经历。

而扎根广播一线30年的董明,其所有的付出,都诠释了一个词,热爱!

因为热爱,才有了命中注定的广播机缘;因为热爱,才会对10余年的坚守无怨无悔;因为热爱,才会在广播的百花园里收获丰厚硕果;因为热爱,方有捧得第2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的荣耀时刻……这就是广播的力量,也是董明为之奋斗的重要动能。(文/王禹)

(一)

我是一个知青的儿子,在祖国东北边陲的吉林省白城市长大。小时候,我很不喜欢幼儿园,母亲只好把我交给外婆带,外婆是一个风趣的会讲故事的北京老太太,说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她为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语言环境。

我再大一些,妈妈就把我带到她工作的电影院去,很多片子我熟得台词都背得出来。奶奶家在上海,爸爸会时常带我回去,4岁时在上海待了半年,回来一口上海话,很长一段时间都改不回来。

这些生活经历当时没觉得怎么样,但现在回头想,一定是东北话、北京话、电影台词和上海话的多语言环境为我后来走上播音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之后,我顺利地考取了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像一块厚厚的海绵,拼命地吸收播音学理论营养,认真而勤奋地练声。

我特别感谢我的恩师们,他们用精深的专业素养和诲人不倦的师德帮我校正发音,并使我懂得了气息、语流、情感控制等技巧,专业学习使我这野草般的播音“天赋”有了理论的引导,成长为有用的小树。

还有指导我毕业实习的方明老师,作为老一代的播音专家,他发现了我播音中的弱点并高屋建瓴地指导我改正。这些都使我意识到,在播音领域中,好的语言悟性、扎实的基本功和高水平的指导老师都必不可少。

(二)

1994年6月30日,我毕业了,被分配至杭州人民广播电台。我就这样工作了,主要是上早新闻,一上就是10多年。我几乎每天都是凌晨4点起床,迎着晨雾朝霞“出工”,无论寒冬、酷暑,节日、假期。

对于早新闻而言,迟到一秒就是事故,多睡一分钟更是大事故。多年下来,我的神经绷得紧紧的,休息日也是5点钟就醒,想睡都睡不着。

最难忘的是2005年6月15日,妻子临产,凌晨两点妻子开始腹痛,她知道我要播早新闻,为了不打扰我休息,自己一个人做好准备工作,直到凌晨4点才叫醒我,而我把临产的妻子送到医院后,即刻返身就去上早班。至今,老丈人还耿耿于怀。

从2014年至今,我又创办并主持《董明阅读时间》,为广大受众带来百余套书籍的朗读演绎。通过开设“钱塘江边的阅读”板块,为中小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一年时间内访谈了30多所学校的700多名学生。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小事,到对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的思考,每一位学生都在录音棚里敞开心扉,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在《茶人三部曲》中,我对涉及的近百位人物,详细分析每个人物的年龄特点、生长历程、性格爱好等,制定相应的声音表现方案。

通过主持《董明阅读时间》栏目,我希望自己对每本书的理解都能融入到节目中,让每一本书都成为声音的艺术品,用声音书写阅读之美。

进入到全媒体时代,我和创作团队一起,研究如何在网络上占有一席之地。《董明阅读时间》栏目先后在杭州之家APP、蜻蜓FM、云听APP、微信听书等平台进行融媒体传播,仅2020年至今就累计覆盖受众900余万人次。

我是幸运的,能从事所热爱的播音工作,这使我对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激情。几十年来,我把电台当成自己的家,兢兢业业地描画着青春。

0 阅读:12

我的广电视界

简介:以独特视角解读广播影视行业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