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国外的关于信任制的来信:国内网球赛事或许正误入歧途

网球之家 2024-06-26 12:44:46

前天,一则网球群内的消息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一封老外写的“信”,而信件的内容则是这位老外在国内的一次参赛经历。

根据信件中的描述,这位当事人当时是与自己的球友一起搭档参加了在江西武宁举办的一站ITF MT200赛事。然而,在比赛中,一对年纪50+的女双组合在比赛中不仅多次在发球局中利用拖延战术干扰比赛,而且多次“赖球”,甚至质疑当场主裁的判罚,比赛也因此一次又一次的被迫暂停和重新开始,最终,这次的比赛在一片嘘声中结束。

当我在看完这封信上的全部内容时,我不仅对老外的经历感同身受,同时也非常愤怒这些破坏规则的人。

众所周知,“信任制”规则其实是网球这项运动独有的一项规则,而“信任制”规则的本质是希望参赛的双方球员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对于一些不确定的回球敢于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判罚,彰显人性的光辉和体育的精神。有人曾评价称,这项独有的规则的本身以及其衍生出的相互尊重、责任意识以及为对方着想的谦逊与礼貌,这是网球区别于其它球类运动的重要标志,也是网球最具魅力的特质。

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上,我想“被赖球”绝对是我们每个网球爱好者都曾经遭遇过的情况。但我们有没有发现,似乎国内的很多人觉得这种事司空见惯,并最终选择了“无视”和“不了了之”。萨特曾说,权利如果你不去争取它,你就会慢慢失去它。看看我们的身边,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一切正在变得越来越合理、合情,那些“小偷”已经习惯了在场上去“偷走”那些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分数,这真的很难不让人心痛。

或许,我们都错了,在中国网球高速发展的今天,女子网球有郑钦文,男子网球有张之臻,这正是说明中国网球迎来高潮的时代。但是,请回过头去看看,我们的网球文化宣传却让人失望。尽管,我一次又一次试图反驳这样的观点,但始终是无可置喙。

很难相信,我们都被一个老外的一番言论惊讶掉了,他对我们周遭的这一切提出了疑问,他不理解的是那些本就应该植根在这项运动中的“灵感”和“尊严”在今天遭到了莫大的讽刺,那是他深信不疑的这项运动的灵魂和本质。但很可惜,这一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但现在,也许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个老外视角里的“中国印象”,去看看那些文化差异和不同层次的网球理解。

一、与Jeams Li的初相遇,他的侃侃而谈让我印象深刻

在第一篇稿子被退了回来以后,我联系了这封信件的发出者——James Li,从他的口中,我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James Li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多年的网球比赛经验的球友,并组织过很多的地区网球赛事,因此,他对于非职业网球流行的这种“信任制”法则一直都很有话说。

据他说,这封信上提到的内容狠狠地刺痛了他的内心,因为他认为,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打网球,各类网球赛事也方兴未艾,但如今这封信的内容可能更像揭开了中国底层网球赛事面貌的“冰山一角”,也让他感受到了很多国内与国外的差别。他认为,漠视网球文化带来的作用,并忽略“信任制”的规则内涵,很可能会让国内网球赛事越走越偏。

根据他的描述,在他所组织和参加的很多国外的比赛中,比赛的双方对“信任制”规则很容易就会达成一种共识,大家都会无条件地信任对方,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而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代表了你的声誉和人品,即便是很多时候对方也可能会犯错,仍然会体谅和理解,这样的精神是某种“共识”,潜移默化地驻扎在每个人的心里。

但是,在国内,“信任制”的规则很多时候会变成球场上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情况又都会以“以暴制暴”的结果收场。这不禁让人感慨,中国网球一边在忙着扩展群众基础,一边似乎忘记了网球文化的宣传,毕竟,人文素质的提升才是更关键的因素,对体育精神的亵渎只会让这项运动蒙尘,让很多热爱者觉得蒙羞。

二、“信任制”一直都是网球的一项“消极规则”

在我与James Li的聊天过程中,他始终认为,这种乱象的原因还是国内对于“信任制”规则的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的。

在他看来,网球不仅仅是赢下比赛,更重要的是赢得对手的尊重,收获网球的乐趣。他始终愿意相信这样的观点,“在网球比赛中,故意钻信任制漏洞、频繁耍赖的球友一定只占一小部分,大多数的球友们都拥有着良知和高尚的体育精神。很多真正热爱这项运动的人们不仅会自觉执行信任制的比赛规则,而且也一定会互谅互让,并最终在比赛中共同营造出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友好的比赛氛围。”

不过,在我看来,这却实在是有些理想化了。

不得不承认,我是个悲观的人,我对于人性的劣根性也都是非常失望的。所以,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对此也产生了一些小小的分歧,因为,在我看来,信任制对于非职业网球来说一直都是处于消极意义的,那些很美好的传达真的都太过于理想化了。

我在这篇文章中的初稿中如此写道:“信任制的初衷绝对是“君子法则”,是一项依靠双方道德精神而存在的规则。但,太多时候,“信任制”在胜负面前,变成了“流氓法则”,因为接球方有权对你的回球做出任何判罚,且在场上无裁判的情况下,“对方判罚”即是最终判罚。”

“对于信任制,我想说的是,除了悲哀,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这或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等待着很多人的意识觉醒,等待着很多人能尊重这项运动,但我希望,在那个时间到来之前,请不要让更多的人在这项运动中只看到恶心和无赖。”

由此可见,我对于“信任制”的态度是非常悲观且压抑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信任制,归根究底都是一个关于个人道德上的评判,但这样的道德评判最终只能落在“道德自律”上,而无法要求“道德他律”,因为这项规则本身就是不完整的。

但是,我们会因为“信任制”本身所需要的道德品格而失去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价值吗?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恰恰是因为存在这种不完美,才更加凸显“人的力量”,实际上即便是这其中充满了人性的狡黠,但我们仍然可以实现“人造的和谐”。

三、“多用心”才能办好比赛,才能实现“人造的和谐”

所以,当我在与James Li的聊天过程中,我始终不愿意将这篇文章变成某种意义上纯粹的“说教”,事实上,我并不期待国内的人文素质可以因为一篇文章的“挺身而出”就可以彻底觉醒,但我始终认为,“解决问题”本身要比提出问题更加重要。

显然,不论是信中提到的“信任制危机”的问题,还是质疑主裁、干扰比赛、强迫观众离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都在于“赛事举办方”。

试想一下,如果赛事方能够在赛前更多地进行了强调比赛的规则,并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及时出现协调问题,恐怕这封信也不会出现了。因此,事实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审判国内的赛事组织的混乱问题绝对不是“乱戴帽子”,这种“混乱”别说这种小的赛事,就连大的赛事同样让人觉得糟糕。

去年的9月,我连续在网球之家发布了三篇文章,分别是:《亚运会赛场如同菜市场,中国网球什么时候才能教会闹哄哄的观众正确的观赛礼仪?》、《状况频出:赛程混乱、球不好打、买不到票,今年中网究竟怎么了》以及《上海网球大师赛八强名单出炉,中网这次终于扳回一城!》。

在这三篇文章中,我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中网和亚运会的举办状况,并在下一篇文章中以“上海大师赛”为榜样希望他们跟人家可以学习学习。不过,相关部门似乎对此颇为不满,并一度要求我们删除文章,可见心胸和格局之大了。事实上,我们要看到的是,国内的赛事举办方由于各种利益链条和人物关系,正在让比赛的氛围变成了某种“人情世故”,由此,乱其实也是乱的有因可循了。

想让中国网球赛事的举办不讲人情、不趟浑水、不开后门,难!想让中国网球赛事的组织不托关系、不拉帮结派、不尔虞我诈,难上加难!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有很好的例子,我们有很成功的赛事,我们有懂球和爱球的观众,因为,“用心”和“不用心”一眼可以看得出来,而把心都用到哪了更是一眼忘穿的事情。

所以,在这里,我不想固执于这一站小的赛事上,我还是更愿意去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很多赛事而言,塑造一项赛事的“精神人文风貌”难道不应该成为赛事的最核心问题吗?

当赛事举办方能够真正做得到为球员服务、为观众服务、为网球服务时,哪还有那么多问题啊?但问题恰恰是,太多赛事举办方走错了路,绞尽脑汁地托关系、走后门,但却忘了比赛的初心。

一项好的赛事应该建立观众与城市的“情感联接”,应该实现参与者与运动文化内涵的“双向互动”,更应该让很多人像回到家一样。我们需要一份更纯粹的“情感联接”,也需要一份真诚的“社会情感互动”!也许正是我们办赛的很多出发点脱离了这一点后,才导致出现了这么多的“人间闹剧”吧,这难道不让人觉得非常的可悲吗?

我从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我认为,建造这座枷锁和无底炼狱的关键一定是来自于某种意识的缺失,当越来越多的赛事只关心盈利,只关心人情世故时,比赛的意义就已经变质了。我们似乎正在沿着一条高速飞行的马路上狂奔,但却忽略了网球本身需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也忽略了那些难得的社会关系中的情感传达。

当然,我绝不想将标签狠狠地贴给我们自己,但这却是确确实实我们正在经历的事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忽视了关于网球的人文素养的塑造和打磨,我们只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被这项运动所打动,却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有关人性方面的缺憾,这如此让人感到惋惜。

文章的最后,附上这封信的原文:

尊敬的[收件人姓名]:

我写这封信是为了分享我的经历,并对最近在江西武宁 ITF MT200 举行的 ITF 锦标赛中观察到的行为表示担忧,当时我与搭档 参加了 50+ 类别比赛。看到一些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行为不仅不符合体育道德,而且明显缺乏对网球基本原则和基本礼仪的理解。

比赛期间,两名身穿配套绿色服装的女选手(50+女双)始终表现出糟糕的体育精神和对网球礼仪的漠视。他们的行为包括:

得分和发球之间的延迟:这些球员经常因为得分之间以及一发和二发之间花费过多的时间而延迟比赛。这不仅扰乱了比赛的进行,也表现出了对对手的不尊重。

不当递球:他们通常不会礼貌地回递身边的球给对方,而是以一种可能被视为对对手不尊重和令人沮丧的方式递球给对方。

判罚和比分争议:球员们经常因判分呼报和比分发生争执,导致长时间的争吵,导致比赛进程停滞。这在他们与另一对双打组合的比赛中达到了高潮,他们停止了比赛并呼叫了比赛裁判。裁判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由于双方不断争吵,问题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得到解决。这次干扰非常严重,以至于指派了一名裁判员来监督他们在比赛剩余时间内的比赛。

重复的裁判干预:在另一场比赛中,呼报的得分争议导致这些球员再次向比赛裁判求助。由于他们拒绝接受裁判的决定,解决过程被推迟。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表明他们对官员的权威和尊重他们的判断的重要性缺乏了解。

干扰观众:这些球员要求我在看台离开球场,因为我正在鼓掌支持朋友比赛。这一要求是不合理的,表明他们对观众的角色以及他们为球员提供的支持存在误解。

这种持续的不符合体育道德的行为和缺乏基本的网球礼仪令人沮丧。作为一名外国参赛者,看到这样的行为令人不安,这不仅损害了比赛的精神,也影响了其他球员和官员的士气。

最令人不安的方面是对赛事裁判的影响,在解决了这些重复出现的问题后,裁判表示由于这些球员带来的挑战而感到沮丧并打算退出裁判。他的辞职将是一个重大损失,因为他一直是一位敬业且受人尊敬的官员。这些球员对他的不尊重尤其令人不安。

网球是一项建立在尊重、公平竞争和友情原则之上的运动。当运动员未能遵守这些基本原则时,就会破坏这项运动的完整性并减少所有参与者的体验。我坚信这些球员的行为需要受到纪律处分,以强调体育精神和正确行为的重要性。

我敦促赛事组织者考虑采取措施解决此类行为,包括制裁或举办有关网球礼仪和体育精神的教育课程。确保未来的比赛为所有参与者提供积极和尊重的环境至关重要。

感谢您对此事的关注。我希望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维护我们运动的价值观,并确保所有人在未来的活动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真挚地

肖恩 . 简肯斯

美国华人luigi-陈威老师寄语:

姑息养奸,不可取。治乱局,用重典。不听劝告就直接取消比赛资格,判输。然后上报禁赛名单。不痛不痒的说教,不管用!姑息是对参赛的多数残酷。非常不公平。

要求(观众离场)是不合理的,表明他们对观众的角色以及他们为球员提供的支持存在误解。所说的我都目睹,经历过。真的很气人。应该设置禁赛规矩。记录有关球员名字,上报ITF和各大网球团体。禁止这类球友参赛3-6个月。只要有名单出台,应该有阻吓作用。

世界华人协会秘书长许潜春先生寄语:

陈威的点评很有道理,此类现象在国内赛事经常发生,有关部门也是屡禁不止,个别人常常为了一分球争得面红耳赤,实际上道理大家都懂,但缺少网球文化熏陶◇不懂网球文化底蕴,一碰到实际情况就控制不住自己,旧病复发。网球运动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大家对网球文化的理解有个过程,特别是对信任制缺乏了解,新西兰的李钢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推广宣传工作,希望各位有识之士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逐步改变我国网球赛事中此类丑陋现象,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Jeams Li的寄语:

我始终相信,通过多方努力,比如赛事组织方,各地网协机构,网球大V们,以及广大网球友们的宣传引导,至少让网球赛事的主体方向是积极规范的,规则标准也是可以有依据的,这样业余网球赛事才能有更健康的发展。否则若都视而不见,结果只有越演越坏,从而背离网球这项高尚的运动。

本文作者陆小天(笔名)寄语:

首先感谢网球之家所提供的平台,同时我非常感谢Jeams Li对我的肯定,一直相信我的水平,并在文章创作过程中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最终让这篇文章得以面世。

通过花费几天的时间来创作这篇文章,我们的初心绝不是用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去贬低和批判中国赛事,而是希望更多的热爱网球的人能够回过头看一看,我们的这个世界是否真正遗忘了一丝丝“真的”、“善的”和“美的”东西?但也要承认的是:中国有很多精彩的赛事,而那些让人厌恶的人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信件的创作者——肖恩也希望我们传达他的声音:他一直都带着对中国强烈的爱与赤诚来到中国,并感恩在中国的每一份回忆,他希望我们能呼吁更多的人理解“信任制”的内涵,并尊重和接受网球的礼仪文化,让这项运动的美真正得到普及。我也相信,国内的组织也好,网球人也好,同样有着宽广的心胸和气度,能够听得进去赞美,也可以从容接受“批评”。中国网球方兴未艾,请我们一起加油,让中国赛事越来越好!

好了,文章的最后,希望球迷朋友们可以点一点文章底部的“喜欢作者”,在您欣赏每天的最新资讯的同时也希望不吝抬爱些微斗米,您的每一分打赏都是小编坚持下去的动力!爱他,就带他来网球之家,明天同一时间,咱们不见不散!(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陆小天)

1 阅读:76
评论列表
  • 2024-06-26 13:56

    50打网球比赛……

网球之家

简介:如果您爱他,就带他来网球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