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太监”演得妖而不娘,只服这八位,浓妆艳抹也难掩阴柔之态!

英豪说娱乐 2024-06-17 13:03:36

1965年,5岁的李建义在家门口,遇见了一个特殊的人。

那人穿着蓝色长衫,头戴粗毛线织的帽子,款式和女士帽很相似。

从小被教育要有礼貌的他,立即朝这人打招呼:“奶奶好!”

没想到,他的姑姑一把把他给扯开了:“去,别叫奶奶,喊公公!”

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公公”,就是旧社会的太监。

他只记得,这人背着身离开了,踱着八字步,却又有种连蚂蚁都不敢踩的小心翼翼。

尽管当时还不理解,但这段记忆让李建义在38年后,塑造了“天下第一太监”的荧幕形象。

要知道,“太监”的角色可是不好演。

人生经历的跌宕,导致了性格的复杂。

再加上身处权力的夹层,既要小心又有当权者的官威,实属难把控。

能够被冠上“天下第一太监”的称号,可见李建义塑造的太监相当出彩。

当然,纵观演艺圈。

把“太监”演好的演员,远不止李建义这一位演员。

今天,咱就来聊一聊那些把太监演好、演活的演员们。

01 李建义

小时候见过真太监的李建义,对“太监”这个角色的塑造,可谓是很有心得。

从1996年开始,他先后在五部影视剧中,出演了太监的角色。

几乎每一个,都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比如,《少年天子》中的吴良辅。

总是习惯性地翘起兰花指,发出尖细的嗓音。

没有丝毫的做作,让人感觉太监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

此外,和佟妃的感情戏,也让人看见了他老奸巨猾的面具之下,尚存的人性血肉的一面。

这种复杂的人物性格,让吴良辅的形象,更加的真实和立体。

因此,李建义也凭借这个角色,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紧接着,他又塑造了最为经典的一个“太监”形象——《天下第一》里的曹正淳。

和吴良辅不同,曹正淳既有太监的阴柔,也有身为武者的强悍。

在这部剧中,他是东厂督主,凭借自小修行的童子功,几乎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和一身武力相配的,则是他作为太监对权力的渴望。

为此,他不择手段地绑来神侯心爱的女人素心,作为威胁神侯朱铁胆的利器。

当神侯质问他,还“是不是男子汉”的时候。

他更是坦坦荡荡地说,“我根本就不是男子汉,我是太监。”

但除了和神侯针锋相对,因此被视为“第一反派”之外。

曹正淳的其他特质,却让人讨厌不起来。

虽然他对权力很渴望,可他还存有对皇帝的敬畏和忠心。

在皇宫混入刺客的时候,他次啊能够假扮太后来解除危机。

又因为从小身处皇宫,已经把礼仪刻进了骨子里。

所以不管其他人骂他“阉狗”、“老贼”,他都礼貌地称呼对方为“大侠”、“姑娘”。

也正是这些特质,让无数观众直到现在仍然对曹正淳的死,感到“意难平”。

不少网友还说,“曹公公这一退,中国武侠剧倒退20年。”

能把太监演到如此程度,毫不夸张地说,李建义算得上是“第一人”了。

02 刘洵

因为演技好的直接让人脸盲,塑造的角色还可以在正邪之间自由转换。

老戏骨刘洵,被观众冠上了“千面如来”的美誉。

要细数他塑造的经典角色,“太监”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

比如,在香港电影《笑傲江湖》中,他便饰演了大名鼎鼎的太监“古今福”。

古今福也是东厂太监的首领,为人阴险狡诈,擅长扯大旗,助长自己的权势。

他对权势的追求,可以说到达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不仅滥杀无辜,甚至连自己的属下,也可以毫不犹豫地舍弃。

在争夺《葵花宝典》的过程中,他曾云淡风轻、志得意满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死了那么多人,流了那么多血,《葵花宝典》都没有弄脏。”

“我的位子,稳了!”

短短一句话,便道出了古今福的心狠手辣。

也正是古今福的出彩,才让筹拍《九品芝麻官》的周星驰,不惜把刘洵“骗”到剧组。

当年,周星驰迟迟找不到出演“李公公”的合适人选,便给刘洵打了电话,说要找他演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

结果,等他到了剧组,才知道自己又要演太监。

他当即选择了告辞,奈何没能躲过周星驰的糖衣炮弹,出演了阴毒的“李公公”。

虽然都是太监,也同样贪权恋势。

不同的是,李公公的身上多了喜剧因素。

除了这两个“太监角色”,刘洵在《新龙门客栈》里饰演的贾公公,也是经典的荧幕形象。

03 韩童生

韩童生,也算是一个“百变老戏骨”。

入行三十多年,他出演了大大小小的无数个配角。

演坏人的时候,能坏到让人咬牙切齿;

演好人的时候,又能把观众感动到落泪。

当然,他的搞笑功底也很深厚。

二十几年前,他在《新女驸马》中扮演的老太监,就时常能让人乐出声来。

他不仅翘兰花指,掐尖嗓子说话,走路也是小碎步,娇娆到让人忍俊不禁。

说话时,他的眼睛是滴溜溜地转着,一看就有800个心眼子。

而这些心眼子,几乎都被他用来收敛钱财了。

皇宫内院的重要信息,更是被他当成货物来贩卖。

虽然戏份并不多,但他把太监的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也给不少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04 王劲松

王劲松塑造的大明朝太监“杨金水”,也是让观众“意难平”的一个角色。

只因这个角色,受了太多的罪。

杨金水虽是太监,但也是江南制造局的督办,可以说是权倾一方。

结果因为牵扯到了浙江贪墨大案中,一夜之间沦为了阶下囚。

为了躲过这场无妄之灾,并把他的干爹从案件摘出来,杨金水不得不选择了装疯。

被押解回京后,太监们为了测试他是真疯,还是装疯。

拎起刺骨的凉水,朝他浇头而下。

拍摄之时,正处于寒冬腊月之际。

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王劲松一共被浇了12桶冷水。

但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的起伏。

唯有被冻到通红,微微颤抖的手,隐隐地透露出了他所承受的痛苦。

接受完太监的凌辱后,后来的嘉靖帝也对他的“疯病”,起了疑心。

为此,嘉靖帝特地叫来了太医,往杨金水的面部扎针。

戏里是用刑,戏外也是真扎。

足足40多针,扎了好几轮。

可面对如此刑罚,他依旧没有任何的表情,仿佛已经感受不到痛苦。

如此精湛的演技,也让王劲松被誉为“近三十年的第一太监”。

他的许多片段,都被收录进了表演教科书中。

更让人赞叹的是,当时出演“杨金水”的时候,王劲松还是一个龙套演员。

导演决定用他的时候,还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

没想到,王劲松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从这之后,他也成为了“演技派”的代名词。

05 张世

历史上,赵高是遗臭万年的宦官。

为了篡位当皇帝,他有意设计了一场“指鹿为马”的戏码。

不愿违背良心附和他的大臣,都被他当成了自己的对手,以各种各样的罪名谋害之。

但张世在电视剧《神话》中塑造的“赵高”,却要更加的立体,也更加的复杂。

他的人生,和主角易小川的完全相反。

易小川凭借自己的颜值、才华,轻而易举地就结识到了兄弟和知己。

可赵高就是完完全全的底层人,仅仅为了谋生,就想尽了各种办法。

后来,他更是被迫做了一个“不再完整的男人”。

为了不再受欺负,他变得钻营投机。

他要坐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他要谋权夺利。

从这一段的咆哮,从他的痛哭流涕,足以感受到他所承受的痛苦。

而张世对这场戏的处理,也被选入了北电的教材中。

除了这场戏,张世还有另外一场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就是赵高入宫时,被按在刑板上阉割的戏份。

他目眦尽裂,额角青筋暴起,双手紧紧地攥成了拳头。

这些细腻的表情、动作,将赵高内心的惶恐和紧张,诠释得淋漓尽致。

让无数的观众,替他的命运而叹息。

时至今日,许多观众都说:张世之后再无赵高。

这个评价,足以证明张世的演技之精湛。

06 莫歧

莫歧老先生饰演的“庞太监”,可谓是让观众看得是热血沸腾。

在网络上流行的“九九成,稀罕物儿”,就是他在电视剧《断喉弩》的一句经典台词。

毫不夸张地说,仅是这一句台词。

莫歧的眼神变化,表情变化,都堪称一绝。

而这个阶段的庞太监,和众多太监的形象差不多。

矫揉造作,娘里娘气。

但剧情到了日本入侵海南的阶段,庞太监却展现了最为男人的一面。

当所有人得知入侵的消息后,都是忙于逃命。

只有他,稳坐钓鱼台。

在日本兵发现他的时候,他也是没有任何的惊慌失措。

先是调笑日本兵不给自己下跪请安,随后表情一变,双目瞪圆,咬牙切齿地说要送对方去见老佛爷。

随后,他大笑着,拿着枪走了出去,气定神闲地朝涌入的日本兵开枪。

这一刻,作为太监的娘气娇柔,久握财物和权势的嚣张跋扈,以及对日本兵的蔑视,对死亡的坦然。

都在他的大喊、大笑中,完完全全地展现了出来。

也正是这部剧和这个片段,年轻观众才知道了演艺圈中,还有这么一名演技出神入化的老戏骨。

事实上,莫歧是戏曲大家,也是滑稽大鼓的唯一传人,是名副其实的国宝级大师。

当时,《断喉弩》的导演在选择“庞太监”的演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莫歧老先生。

那个时候,莫歧已经74岁高龄。

得知对方想请自己演个配角,还是个太监,作为大师级艺术家的他,没有任何的犹豫就接了。

到剧组上完妆,他所呈现的状态,就是活生生的庞太监。

导演更是一拍大腿,觉得这个角色稳了。

不仅是稳了。

十几年过去了,庞太监更是依旧散发着独特的人物魅力。

07 李天柱

李天柱在《甄嬛传》里塑造的“苏培盛”,受到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作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他却是低调谦卑,机灵睿智。

从不轻易得罪人,也十分懂得察言观色。

甄嬛能够从凌云寺回宫,之后一步步化解危机,都少不了他在其中出的力。

不过,最让观众喜欢的,还不是他帮助女主角脱困。

而是他作为一个残缺的男人,却做了真男人的事情。

他深知槿汐和自己对食的目的,但被送进慎刑司的时候,饱受刑罚的情况下,却依旧没有说出对槿汐不利的供词。

从慎刑司出来,他又把选择全权交到了槿汐的手上,让她决定去或留。

在槿汐决定留下后,他直接把所有身家交给她,给予了十足的信任。

当然,他也不是“完美”的人。

面对曾经欺辱过他的人,落井下石那也是玩得来的。

但谁能想到,李天柱当初几度想要辞演。

他是“琼瑶小生”出身,获得了无数奖项,更是金钟奖的“影帝”。

原本想要以一张白纸,在内地演艺圈闯荡。

没想到接到的第一个剧本,日常用语竟然都是“奴才”。

这让他打心里不舒服。

硬着头皮演完后,他还祈祷这部剧不要在台湾播出,以免让他被人笑话。

结果出乎他的意料,“苏培盛”竟然如此受欢迎。

但对于这个结果,他却说自己是沾了剧组的光。

如此谦逊的品格,似乎很难在年轻一代演员的身上找到了。

结语:

把“太监”演好、演活的演员,也不只有这7位。

比如黄宗洛老师,他饰演的常公公一角,尤其是与斯琴高娃搭台的时候。

那段吃葡萄戏码,至今都让人难以忘怀。

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琢磨,就如黄宗洛老师儿子说的一般。

但他们塑造“太监”的成功,足以证明角色不在大小,足够出彩才是最重要的。

当用心给角色赋予血肉之后,他们也能在影史上长存。

最后,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说出你觉得最精彩的“太监”角色。

0 阅读:14

英豪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