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城!长沙,坐实了!

城市财经 2024-06-13 12:04:50
作者:余飞01 | 机械之都长沙

近日,全球工程机械信息提供商英国KHL旗下《国际建设》杂志发布的最新Yellow Table显示:

全球排名前50的机械重工企业,中国上榜13家,其中长沙独占5家。

中国上榜的13家企业分别是:

徐工集团(徐州)、三一重工(长沙)、中联重科(长沙)、柳工机械(柳州)、临工重机(临沂)、铁建重工集团(长沙)、山推股份(济宁)、龙工(龙岩)、浙江鼎力(湖州德清)、同力重工(西安)、山河智能(长沙)、星邦智能(长沙)和北方股份(包头)。

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继续位列全球10强。

分布情况来看,长沙数量最多,独占5家。徐州1家,柳州1家,临沂1家,济宁1家,龙岩1家,湖州德清县1家,西安1家,包头1家。

从排名来看,徐州的徐工集团是中国入选企业中排名最高者,位居全球第四。

那么徐州和长沙,到底谁是中国的机械之都?

从两个维度看:

第一,徐州虽然有排名全球第四的徐工,但长沙拥有5家企业。而且,如果从民营企业角度看,三一重工则是国内排名最高的机械企业。

第二,从营收和利润角度看,三一重工接近徐工集团,如果再加上中联重科,则营收与利润远超徐工集团。

来源:徐工集团财报

来源:三一重工财报

来源:中联重科财报

以此来看,长沙实至名归。

02 | 长沙的机械产业发展史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中国机械之都的长沙,其机械产业已经发奋了百年。

长沙官方说,机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快速成长于21世纪初。

其实,若追溯起来长沙最早的机械产业,启蒙于清朝光绪年间。

结合澎湃新闻、人民网以及公众号“城市记忆CityMemory”发布的公开资料,可以将长沙的机械产业发展史分成六个阶段:

1. 起步阶段(清朝末年-1949年):清光绪末年,长沙已有私营发昌、德昌两家机器厂,主要修理机件、引擎和冶炼设备。1913年,公营的湖南金工厂开始承接矿山采掘、通风、排水、起重运输等设备的修制。1933年,湖南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实习工场造出手摇式起重机。至1949年,除湖南省机械厂、湖南锑品制造厂机修车间外,都是私营小厂,主要产品有起重机、卷扬机、水泵、风机、蒸汽引擎等。

2. 初步发展阶段(1950年-1957年):1950年,新建长沙机械厂、新生机械厂、湖南农业机械厂等,国家“一五”期间生产过起重运输、冶炼、风机、水泵等设备。至1957年,私营小厂多已公私合营,原有大厂转产机床、农机,只有4家机械厂,主要产品有风机、起重运输设备。

3. 快速发展阶段(1958年-1960年):1958年新生机电厂制造成功2台5吨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随后,长沙市第一机械厂、衡阳冶金机械厂、湖南农业机械厂等9个工厂造出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手动单梁桥式起重机、手摇式起重机。1958-1960年共产282台。

4. 调整阶段(1961年-1968年):1961年国民经济开始调整后,起重机产量显著下降,1962年桥式起重机的生产完全停止。1968年,长沙市原南区工业局管辖的强华焊接器材厂试制TV型电动葫芦,次年制成TⅤ型2吨电动葫芦,填补了省内空白,被列为省定点产品。

5. 再度兴起阶段(1970年-1978年):1970年,湖南提出“十年建成工业省”,起重设备制造再度兴起。由长沙市原南区工业局所属的农光电器厂、强华焊接器材厂、建设型铸厂三厂合并,成立长沙起重机械厂,试制成功桁架式起重机1台,由此拉开了专业生产系列起重机的序幕。1979年,长沙起重机械厂归属长沙市冶金机械工业局,更名长沙起重机厂,国家中型企业。

6. 转型升级阶段(1979年-至今):进入1980年,长沙起重机厂改型、联合研制和自行设计制造,制成LDA型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LP型电动单梁偏轨起重机、QDQ型轻型吊钩桥式起重机等新产品,并成为企业的主导产品。1986年、1988年先后获省优、部优产品证书,是黄河以南唯一获国家机械工业部的优质产品。国家机械工业部将长沙起重机厂确立为定点生产起重设备的专业厂,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余台起重机。主要产品有:“飞鹰牌”1-10吨电动单梁起重机、电动单梁环形起重机和电动单梁悬挂式起重机、3-75吨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0.5-20吨手动单、双梁起重机,0.5-5吨CD型电动葫芦等,发展成多品种、400多种规格的国内起重设备电动单梁起重机6个主要生产厂家之一。

走完了这六个阶段之后,进入21世纪,长沙机械产业迎来了黄金十年。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自此,包括机械产业在内的几乎所有产业,都迎来了发展最辉煌的阶段。

因为中国的产能,可以运送到全国各地去消化。同时,国内开启了疯狂大基建。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同时大爆发,让长沙的机械产业一路狂飙。

据《长沙年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到2011年,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速度。长沙是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工程机械之都”的称号,由此喊响。

来源:长沙市工信局

2017年长沙的机械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2019年突破2000亿元。

2021年集群总产值突破2800亿元,占全国比重约三分之一,资产、收入、利润总额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

如今的长沙,已经成为是仅次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日本东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工程机械领域形成全系列产品、全链条服务,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澎湃动力。

然,盛名之下,也有隐忧。

03 | 长沙的隐忧

在这些重工业加持之下,长沙过去十多年的经济增速很不错。2017年,长沙GDP迈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

然而长沙产业与经济的隐忧,也越来越明显。

第一,受大基建下滑、房地产行情走弱影响,长沙的当家产业机械,也在走弱。

数据显示,从宏观形势看,2022年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下行调整期,叠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疫情以及工程开工率不足等因素影响,国内工程机械整体营收从9000余亿元下降至8500亿元。

这种背景下,2022年,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总营收分别为808.22亿元、73.02亿元,分别下降24.37%、35.99%;净利润分别为44.05亿元、-11.38亿元,分别下降64.26%、463%。

两个头部企业利润与营收缩水,直接引发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跳水。

2022年,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企业总产值1990亿元,而2021年这一数字已突破2800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受产业下滑、出口下滑影响,长沙的GDP增速也随之下滑。

2023年长沙的GDP增速为4.8%,跑输了全国平均值5.2%。

2023年长沙的进出口总额2811.51亿元人民币(折合400.6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0%。其中,出口总额1896.81亿元,下降22.8%

2024年一季度,长沙出口进一步跳水,一季度,长沙的出口下降了41.7%。

来源:长沙统计局

同期,长沙的GDP增速只有3.8%,位居26个万亿GDP城市倒数第四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第二,长沙缺乏新兴产业。

按照工信部划分的41个工业大类来看,长沙只有一个千亿产业,那就是烟草制造业。上面说到的机械产业集群,是一个集群概念,而非单个产业概念。

根据长沙市统计局披露,2021年烟草制品业的营业收入1016.29亿元,是长沙唯一一个千亿产业。

长沙还有15个百亿产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的产值都在900亿以上,是三个准千亿产业。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长沙市统计局

所以,长沙虽然号称“工程机械之都”,但制造业整体实力在全国排名并不高。2022年工业增加值为4086.54亿元,位居全国第19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相比于东部热点城市,长沙的产业侧重于机械重工,缺乏新兴产业。这是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共同特点。

面对新兴产业的欠缺,长沙这两年在不断强调一个词,科创。

去年长沙市发布了《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人才政策十条(试行)》,瞄准研发机构和研发人才、“高精尖”领军人才、青年研发人才等,对于符合条件的提供相应的补贴与资助。

来源:长沙市政府官网

从文件的标题就可以看到,长沙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到2035年要初步建成。

根据时代财经梳理发现,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喊出如此目标定位的城市。

可见,长沙的目标有多宏大。同时,去年年底,湖南省政府正式启动了承载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宏愿的湘江科学城。

来源:长沙市政府官网

湘江科学城沿湘江南北展开,跨越长沙、湘潭两市,环绕长株潭中央公园,北靠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南融湘潭九华经开区。规划范围153.65平方公里,其中长沙95.5平方公里,湘潭58.15平方公里。

总用地面积2813亩,总投资227.9亿元,预计2026年基本完成建设。

按照规划,湘江科学城布局“一轴、两带、六组团、八片区”空间结构,构建“三带三心多廊道”的生态格局,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城市公共设施及公共空间。

“一轴”为依托科创大道(万家丽路西延线),打造东西向延展的科创主轴。

“两带”为沿湘江、潭州大道、河西快线形成科教产融合创新带,于长潭西高速以西、从智能网联片区至湘潭大学城形成高精尖产业创新带。

“六组团”为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区、科教融合示范区、前沿科学创新区、产研融合创新区、成果转化区、战略产业聚集区。

“八片区”为智能网联片、观音港科技孵化中心、湘江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学科创港、总部创新中心、兴隆湖创新中心、国际人才小镇、科技展示交流中心。

蓝图画得很好,能否实现,就看长沙自己的了。

0 阅读:3

城市财经

简介:席地而坐,对酒品茗,共话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