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悍将回家探亲,舅母没认出来,紧张地放下碗筷,贴墙跟站着

凌瑶看趣事 2024-06-23 15:46:21

开国将帅当中,不少人都是很早就参加了革命,由于战争关系,部队需要经常转移,因此很少有机会回老家,陈再道也是如此。他是湖北麻城乘马岗人,父亲以种田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由于常年辛苦劳作,陈再道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倒了,不久后就去世了。失去了顶梁柱,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艰难,后来母亲和姐姐也病故了。

年幼的陈再道和叔叔相依为命,但叔叔的家境也很贫苦,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维持。舅舅对陈再道的处境十分同情,多次接济,他才长大成人。1927年,陈再道跟随王树声参加了黄麻起义,起义失利后来到木兰山打游击,是著名的木兰山72英雄之一。一年后陈再道正式加入红军队伍。

四方面军出猛将,一旦战斗打响,营、团甚至师级干部都会带头打冲锋。耳濡目染之下,陈再道也养成了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在一次战斗中,敌人凭借坚固的工事和凶猛的火力死命顽抗,红12团连攻数次都未能拿下敌人的阵地。此时担任营长的陈再道站了出来,主动要求打突击。

他率领全营冒着敌人的炮火突入敌人的阵地,通过白刃战将敌人杀退,为战斗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陈再道的职务不断升迁,担任了师长和军长,但只要枪声一响,他就会离开自己的指挥位置,跑到前沿冲锋。为此徐向前在给部队下达作战命令的时候,每次都要补充一句:“不许陈再道打冲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再道进入八路军129师任职,在386旅给陈赓当副手。几个月后,他带领一支500余人的部队前往冀南开辟根据地。当时冀南的斗争形势十分复杂,既有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还有一些占山为王的土匪和民间抗日武装。要想在如复杂的情况下站稳脚跟是很困难的。

但陈再道靠着自己的勇猛和高超的指挥能力,不仅在冀南站住了脚,还在短短几个月内将部队从最初的500余人发展到了10000多人。之后他率部主动对日伪军出击,迅速打开了冀南抗战的局面,并成功开辟了冀南抗日根据地。在担任冀南军区司令员期间,陈再道依然保留着自己勇猛的本色,经常穿着便衣带部队出没在敌人的碉堡中间,抓鬼子、杀汉奸。

一次在向伪军炮楼喊话中,他暴露了身份,伪军头目喊道:“陈司令你敢上炮楼来,我们就缴枪。”陈再道还真就从掩体里跳出来,走向了敌人的吊桥。来到近前后,他向伪军大声喝道:“我就是陈再道,今天来搭救你们,欢迎有种的弟兄们下来和我一起打鬼子。”伪军被陈再道的气势镇住了,乖乖地举起了白旗投降。

现在看来,陈再道此举多少有点冒险,万一炮楼里的伪军趁机开枪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但打仗有时候还真就需要在气势上压倒敌人,如果考虑的太多,难免会瞻前顾后,效果还真不一定好。具体到这次战斗中,陈再道的英勇无畏就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没费一枪一弹就把敌人的炮楼给解决了。

此战过后,陈再道的名声响彻冀南,日伪军提起他的名字就头疼。抗战胜利后,陈再道又参加了解放战争,跟随部队打了许多硬仗和恶仗,成为中野著名的悍将。1947年秋季,中野奉命千里跃进大别山,当时陈再道是二纵司令。从1928年参加红军开始,他已经将近20年没有回过家了,也不知道叔叔和舅舅一家生活的怎么样了。

这次部队向大别山挺进的途中,刚好路过自己的家乡,陈再道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回家看一看。回到老家后,他才得知叔叔已经去世了,陈再道心中十分难过,又来到舅舅家探望。当年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撤退后,敌人对根据地内的进步群众和红军家属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不少老百姓被害的家破人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别山被国民党军占据,他们的纪律很差,老百姓没少因此受苦。中野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这里依然被国民党军和反动民团及地主武装占据,他们经常欺压乡邻,干了许多坏事。陈再道十几岁就加入了红军队伍,已经将近20年没有回过老家了,这期间他已经从一个少年变成了中年,容貌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因此当陈再道来到舅母家中的时候,舅母并没能认出他。她见几个军人走进来,还以为是国民党军又来抢东西了,紧张地放下了碗筷,贴墙跟站着。陈再道见状,急忙上前,说出了自己的身份。舅母拉着他的手,端详了好一阵,才把他认了出来。谈话期间,陈再道得知舅舅也去世了,心中很难过。由于部队还有战斗任务,陈再道不能久待,临别时,他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一点钱留给了舅母。

0 阅读:191

凌瑶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