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躺平,你可有资本?

璞因挲果 2024-04-12 09:38:32

在前文我们知道了励志寒门士子袁枚终于通过苦苦的学习成为了清朝公务员,然而扎根在基层的袁枚虽然热爱本职工作,政绩也相当斐然而备受上峰赏识。

但是自小接受儒家文化熏陶的袁枚却对满文毫无兴趣,这点在清朝官场可谓是硬伤,因此为官多年一直都是七品县令,得不到升迁。

好在袁枚也看得开,安于平凡甘当职场上螺丝钉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为民做好事做实事的同时,也用薪水攒下了一座精神家园——随园。

勤政爱民的袁枚在官场上也有着诸多的不得已和烦恼。

他不喜欢为了溜须拍马而起早贪黑——“自来会城,夜作昼。窃自念曰:苦吾身以为吾民,吾心甘焉。尔今之昧宵昏而犯霜露者,不过台参耳,迎送耳,为大官做奴耳。”

他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左右逢源上,还因为不够有眼力见而被批评——“而孰知西迎者,又东误矣;全具者,又缺供矣;怵人之先者,已落人之后矣。不踠膝奔窜,便瞪目受嗔。”

他不喜欢总是埋头公务,从而失去读书的乐趣——“每过书肆,如渴骥见泉,身未往而心已赴。”“一日不读书,如作负心事。”

因此,34岁那年父亲去世,袁枚便辞官奉养母亲,开始着手准备归隐随园之事。

袁枚“躺平”随缘说来有几分类似王维隐逸辋川别业。都需在那磨人的官场上历经一番磨炼,累积人脉资源,积累隐逸资本,更是磨砺心智与认知,才能在隐逸中无后顾之忧,且有能力获得心灵的升华。

但是王维与袁枚个性上差别注定了两人归隐生活的巨大差别。

王维安于隐,适于寂,隐逸辋川别业后便做起了“佛系美男子”。但交友甚广,品味非凡,的袁枚则在他的随园当起了顶流网红。

或许有人疑惑,若袁枚为官不贪的话,如何能撑起他余生的逍遥日子呢?

关于他辞官时的积蓄,袁枚自己曾公开过,大约3600两银子。

以清知县年俸45两银子,外加每年10~100倍的“养廉银”,袁枚为官9年要继续起3600两银子的积蓄,看来也是很正常的。

只是除去了购园的300两银子,其余的积蓄全被被他投入随园的改造中,修园头几年还曾因花光了积蓄,只得到陕西继续当了几年官,赚取俸禄才将园子改造完成。

当随园建成后袁枚再度辞官,此时的他囊中羞涩,即便欲节流也无本,值得考虑在归隐的生涯中如何开源引流了。

可见,袁枚看似佛系的躺平也是经过精心规划的。

他将随园开发成主题庄园,招揽江南名厨王小余,提供食宿,以此作为开源收入之一。

他还将随园东西面的田地进行规划后分包给了十三户人间认领,而他只需每年收租,并为随园提供食材保证,以地养地。

作为一个有品位的吃货,他将自己对美食的理解和食谱的收集,撰写成册便是《随园食单》,印刷出版后迅速进入畅销书榜单,收入颇丰。

不过对于袁枚来说,他最大的收入还在于应酬文章的稿费,例如公卿豪门的墓志碑记,寿序谀文等。据传曾有个盐商刻了书请袁枚题跋,他只写了“乾隆五十七年某月某日/随园袁枚印可/时年七十有七”,仅仅着好不费脑细胞的几个字便大手笔的赠与了两千两银子作为润笔费,这般收入估摸着连如今的网红写手都望尘莫及吧。

足见袁枚虽仕途不了了之,但余生却成就在自己的爱好事业上。

有收入,有闲余,袁枚便开始忠于自我的逍遥生活了。

然而,若无年轻时委身官场,虽不得志却也安守平凡的基层实干经历和积累,又何来余生洒脱自得,追求真我呢?

因而不管是从袁枚或是王维经历可见,若想“躺平”无忧,还需自身有真能耐。

否则,若还没站起来就选择躺平,以平庸为自得,混吃等死那是不可能出现任何奇迹,终究将沦为他人笑柄罢了。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