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陈郁被调离中央任广东省委书记,周总理:他们指名要你去

百年人物志 2024-06-05 10:27:59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1901年,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在广东深圳一个海员工人家庭出生。彼时,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婴儿在未来将成为新中国的首任“能源部长”,同时也是备受群众爱戴的“爱民省长”。他就是陈郁。

陈郁3个月大时,父亲便因病早逝,由于家中贫穷,他只在村里的私塾读过两年书便辍学了。1912年夏天,为了谋生,11岁的小陈郁来到了香港,此后,他先后在裁缝店、汽车公司当学徒。后被汽车公司老板看中,送到广州的一所学校学习修理和驾驶技术。

1921年,陈郁在英国“亚洲皇后号”轮船上当起了海员。并在这一年3月加入了香港海员工会。

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运动爆发,陈郁积极参与,罢工运动胜利后,他因出色表现当选为海员工会该轮船的支部负责人。此后,陈郁积极参与工人运动,积累了不少斗争经验。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决定加强对工农群众运动的领导,同年5月15日,上海一日本工厂面对工人要求下发工资的合理请求,却悍然开枪,造成工人群众伤亡。

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共2000多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租界当局却继续逮捕爱国学生,形势进一步升级。数万名群众聚集在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的学生。

这时,英国的捕头却公然开枪大肆屠杀聚集在这里的人民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的发生,随即点燃了全国上下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和怒火,面对英、美等帝国主义的武力镇压,上海市民不惧威胁,相继引发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热潮。

为了支援上海工人运动,全国多地相继响应,数十万香港和广州工人举行了罢工斗争。这次罢工斗争持续了一年多时间,期间,陈郁积极组织海员参加罢工运动,在他的率领和宣传下,香港的罢工运动有力声援了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运动。

这一时期,陈郁也成长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骨干成员,并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遭受了重大打击,陈郁始终信念坚定地跟党站在一起,并参加了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

在广州起义中,陈郁作为广东省委常委负责了筹备和训练参加起义的武装力量,并率领工人赤卫队攻占了国民党的广州市公安局和监狱,成功解救了大批被关押的革命者。起义失败后,陈郁被迫撤退至香港。

在这段革命低潮期间,陈郁继续坚持斗争,四处活动,恢复被破坏的组织。

1931年1月,陈郁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刚刚当选,陈郁便主持撰写了《申明书》,公开对中央的路线提出了质疑,令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王明和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惊讶和不满。

这次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行为,让他的人生陷入了低谷。同年6月,根据组织安排,陈郁来到了苏联列宁学院学习。

在这里,他遭到多方刁难。1934年1月,陈郁被处以“严重警告”,下放到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劳动,一待就是6年。期间,陈郁积极能干,认真学习,很快便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每月都能够超额完成任务,工友们称赞他为“红色工人彼得”(彼得是陈郁在苏联时用的名字)。

1938年,任弼时出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在整理材料时,意外发现了蒙冤多年的陈郁。

原来,陈郁在被下放到工厂后,他的组织关系一直没有随着转过去,他的“党籍”就这样消失了。后来,他先后写去12封信,要求转来组织关系或批准自己回国参加抗战。期间,他还亲自来到莫斯科处理自己的事情,但没有成功。

任弼时在了解陈郁的情况后,立即作了汇报。1939年11月,在周恩来和任弼时的共同努力下,陈郁的处分被取消,并于1940年2月回国。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批干部奉党中央命令挺进东北,陈郁也来到东北,为我党后方基地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时期,在陈郁的领导下,东北地区的大型煤炭基地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同时,他还组织创办了被服厂,修复了各种工厂设备,不仅探索制定出了大量生产管理制度,而且还极大支援了前线的解放战争。

此外,着眼于未来国家发展建设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和骨干,陈郁还创办了东北工人政治学校,培养了大量人才,他们也成为了新中国建设的主要力量。

除了重视工业发展外,陈郁提出成立文工团、剧团等,通过这种方式宣传民主革命。这一时期,涌现出了《白毛女》等经典剧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陈郁成为第一任燃料工业部部长。新中国的能源建设百废待兴,电力工业十分落后,煤炭年产量仅仅只有1400万吨,至于石油工业,则一片空白。

陈郁赴任后,立即开展行动。仅用两个月便搭起了燃料工业部管理的框架,成立了煤炭、电力和石油部门。

此后,在我国生产技术落后的情况下,陈郁又跟广大职工一起劳作,深入井下,总结先进的采煤方法,到1952年底,这些采煤方法已经推广至全国大部分煤矿。

在大力发展能源建设的同时,陈郁还十分重视工人的素质问题。为此,他主持建设了我国在能源方面的教育体系,在他的领导和关心下,兴办了一批中专和技工学校。1951年,北京矿业学院成立,陈郁出任院长。

实际上,早在战争年代,陈郁便深刻意识到了技术和专家的重要性。解放战争时期,陈郁便积极发挥人才的作用,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主持燃料工业部的工作以来,陈郁又指出,“在文化教育上要舍得花血本”。

于是,中国矿业学院成立后,陈郁想方设法充实教学设备、建立各种实验室,扩大图书馆规模等。

1955年,陈郁不再兼任中国矿业学院院长,但过去四年间,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矿业学院已经发展成了一支振兴我国煤炭科教事业的重要力量。

虽然离开了矿业学院,但陈郁仍然时刻关注着煤炭科教事业的发展。

1957年,有同志提出“削减教育经费”,没想到,一向好脾气的陈郁毫不客气地批评他“缺乏长远目光”。

最终,在他的坚决支持下,教育经费不减反增。

1958年8月,陈郁奉命出任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省长。前往广东赴任前,陈郁受邀来到周总理家中。

这让陈郁十分高兴,因为他原本就希望在上任前聆听周总理对自己工作的指示和交代。

周总理见到陈郁后,开门见山地对他说道:“你在煤炭部的工作有目共睹,我舍不得你离开。但你在广东人民心中有威望,有威望,广东的同志指名要你,毛主席也批准了。所以,中央最后决定调你去广东。”

听完周总理的一番话后,陈郁动情地说道:“总理,我也舍不得北京的同志们,但我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也感谢广东人民对我的信任。”

离开前,陈郁紧紧握着周总理的手,承诺道:“总理,我回去一定为广东人民奉献余生。”

在广东省任职期间,陈郁根据广东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轻工业和重工业并行发展,将广州作为新中国对外的窗口,创办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由于长年超负荷工作,陈郁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毛病,但他坚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力求提供最合适的指导意见。

1963年华南大旱,香港人民面临着用水短缺的困难,全港几乎陷入瘫痪。香港各界纷纷致信广东省委求助。陈郁得知消息后,立即向中央作了汇报,并提出了具体解决问题,即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后经中央和广东省委批准,陈郁亲自主持了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建设。该项大型水利项目耗资近3600万,先后投入了一万多名工人参与建设。

东深供水工程建设期间,年过花甲的陈郁经常奔波于施工现场,双脚满是泥浆,忍受着风吹日晒,仔细研究施工方案。

不到一年时间,东深供水工程完工,淡水成功送到了香港。

1973年,病重的陈郁仍然担心着石油开发问题。1974年3月21日,陈郁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73岁。去世前一个月,他还在坚持工作,前往珠江口调研。

从一位工农运动的领袖到新中国的部长,陈郁的历经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不忘使命,践行着自己当初所说的“有命就要为人民服务到底。”

参考资料:深圳特区、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4期、当代矿工2022年8期

0 阅读:124

百年人物志

简介: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