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吃进去的幽门螺杆菌

劳动午报 2024-04-25 11:10:16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的发生有关,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胃恶性肿瘤。广外医院急诊科医生孟祥提醒,良好的进餐习惯对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有重要意义,需警惕吃进去的幽门螺杆菌。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哪些症状?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该细菌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在胃里生存的细菌。由于我国的共餐习惯,公筷公勺的使用尚不普遍,因此感染率高,约有56%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很多人没有特别明显的表现,但是只要细心留意,身体还是会给我们一些线索:

上腹部不适 胃部饱胀感、隐痛、反酸、嗳气,有些感染者会有频繁的“早饱现象”。

口臭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细菌产生的分泌物所带来的臭味会通过口腔散发出来。

消瘦、贫血 由于消化不良,人体的营养摄取出现问题,会出现消瘦,甚至贫血的表现。

保持良好进餐习惯

实行分餐制度 聚餐时夹菜应使用公筷或其他公用餐具,避免共同进餐人之间的餐具接触。有孩子的家庭,大人和孩子的餐具要分开使用。同时,餐具也要定期消毒并及时晾干,保持干燥。

避免口对口喂食 这种行为可能将大人口腔内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可以用辅食剪或者其他工具处理食物,以方便孩子进食。

注意口腔卫生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经常更换牙具、口杯、水杯,口腔清洁用品不要混用,并且应经常进行高温蒸煮消毒。

及时洗手 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避免幽门螺杆菌经粪-口途径传播。

食物经过高温加工 水要烧开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牛奶要消毒才能饮用。

避免“助幽”饮食习惯

高盐饮食 盐分的过量摄入会损害胃黏膜屏障,促进幽门螺杆菌定植。如果已感染幽门螺杆菌,高盐饮食可能进一步增加患胃癌风险。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腌制食品、熏制食品、加工肉类摄入较多 这类食品中存在的亚硝胺可能引起 DNA损伤和氧化应激,促进幽门螺杆菌感染进展。

蔬菜、水果摄入较少 蔬菜、水果富含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叶黄素、多酚类化合物等,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免疫力。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可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建议每日蔬菜摄入量不少于300g,新鲜水果摄入量200-350g。

糖分摄入过多 研究显示,糖分摄入过多,例如饮食中有较多水果蜜饯、甜点、含糖饮料,可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建议控制糖分摄入,并适当增加全谷物摄入。

适量摄入“抑幽”食物

富含萝卜硫素的食物 目前有较多证据支持萝卜硫素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活性。十字花科蔬菜中如西兰花、菜花、羽衣甘蓝、卷心菜、芥兰等萝卜硫素含量较高,其中以西兰花芽中含量最为丰富。

莓果类水果 研究显示,莓果类水果如蔓越莓、覆盆子、草莓、蓝莓、越橘提取物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一方面可能因为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其影响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的黏附有关。

富含白藜芦醇的食物 例如葡萄、桑葚、蔓越莓、草莓等。白藜芦醇可以减轻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

来源:劳动午报

记者:陈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