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必读:董宇辉“自用之才”与“被用之才”的人生抉择

东山再临 2024-06-09 07:33:43

原创 王志纲 笔记侠

内容来源:老师投稿。

分享嘉宾:王志纲,中国本土战略咨询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

责编 | 金木研 排版 | 卫庄

第 8306 篇深度好文:2984字 | 8分钟阅读

王志纲专栏·商业思维笔记君说:王志纲受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先生邀请,在抖音《东方甄选》栏目,与俞敏洪、董宇辉做了一场对话直播。在对话中,董宇辉提到了《东方甄选》栏目创立之初,自己对个人的发展方向产生了迷茫。王志纲老师对董宇辉的疑问,提出了“自用之才”与“被用之才”的人生选择。高考是人生的新起点,无论步入大学还是走入社会,如何认识自己,都是人生的必修课。但这一课不会有老师来教,只能凭自己领悟,你究竟是“自用之才”还是“被用之才”?可能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正确判断适合自己的道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自用之才”与“被用之才”

我认为年轻人对自己最重要的认知,就是判断清楚自己是自用之才还是被用之才。

在我看来,所有身处这个时代舞台之上的人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用之才,一种是被用之才。前者少,后者多。

自用之才,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自己创造舞台发挥才能之人才。这类人才能够自己创造舞台,周围的环境对他影响不大。

自用之才小则敝帚自珍,善于扬长避短,任何诱惑和忽悠都不能打动他,因为他认定了自己是某一方面的天才,不会被外面的东西所吸引,不会转行;大则会为身边优秀的人创造一个广阔的舞台。

当代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这种自用之才,如乔布斯、马斯克、任正非等。

被用之才,则是大多数人才的写照。这类人才需要借助别人的舞台来唱戏,他们能否成功取决于有没有适合他们的舞台。

被用之才需要伯乐来发掘,否则由于才华施展不出来或者施展错位,都会遭受怀才不遇的痛苦。

古往今来,太多被用之才埋没在错误的舞台之上,所以才有“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的《贾谊论》。

而被用之才一旦被放到了合适的平台上,就会迸发出奇伟磅礴的能量,让其身处的舞台也大放异彩。如腾讯的张小龙、华为的李一男。

想明白自己究竟是自用之才还是被用之才,是很多年轻人摆脱迷茫的第一步。

可惜的是,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教这堂课,若再无高人指点,很多人只有走了弯路,吃了大亏,才幡然醒悟。

二、人生的成功是一个不断叠加的过程

有的人这辈子能够自用其才,周边环境对他的人生道路影响不大。

我就是一个自用之才,这么多年走过来,有很多机会当官,也有很多大老板拉我入伙,我都坚决拒绝。

拒绝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知道我追求的幸福是什么,我知道我的人生意义在哪里。

我在精神上不需要依靠任何人,从心所欲,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向生活;我知道我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主,一定要形成卖方市场,只有别人求我,我不求别人;要形成卖方市场,就必须把我这只桶的长板做得最长。

今天的中国,但凡成功的老板都是自用之才,他们有自知之明并且知人善任,但凡自用之才都能够创造平台。

实际生活中大部分人是被用之才,他们本身可能很聪明,但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本来是斧头,非要去当锯子。本来是锯子,却想给人当刨子。最后的结果是搞得自己一头雾水,非常痛苦。

出门的时候雄心勃勃,回来的时候只有空空的行囊。

人生需要舞台,能创造舞台者凤毛麟角,多数人得借助舞台。小人物需要大舞台来提升,小舞台需要大人物来支撑。

对年轻人来说,可能人人都想成为创造舞台的风云人物,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其实都是需要借助别人的舞台来唱戏的人,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如何在别人的舞台上唱好戏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自用之才并不一定是老板,被用之才也并不一定在打工。

人生的成功是一个不断叠加的过程,每一次转型都不是对前一阶段的简单否定,而是以原有的积累为基础再上一个台阶。

人生定位不仅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判断,还要经过与客观环境的互动与磨合。

三、自用之才与被用之才并无高下之分

我这些年接触过很多明明是被用之才却偏偏自以为是自用之才的人,他们即使很聪明、很努力,最后却也是满地鸡毛,一事无成。

相反,很多明明是自用之才但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敢自己放手去做的人,在甘当被用之才的过程中消磨了才华和青春,错失了大好机遇和更广阔的舞台。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相对于了解他人来说,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更为重要。两者错位,皆为蠢材。

有人会问,在决定我是自用之才还是被用之才上,天赋和后天努力,哪个更关键?难道被用之才就永远当不了自用之才?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自用之才与被用之才并无高下之分。这背后其实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认定了自己是被用之才,那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你也就丧失了成为自用之才的可能性。

如果总是喊着自己是打工人,在打工的环境里做着打工的事,用打工的思维处理工作和生活,那么久而久之,即使你有成为自用之才的潜力,也会被逐渐埋没。

所以,即使是被用之才,也要具备自用思维,努力寻找并抓住机遇,找到合适的平台发挥所长,才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即使你认定了自己是自用之才,也不能上来就一头扎进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因为自用之才纵使天生,其成功也非一蹴而就。

每个自用之才在具备自用能力之前,都处在被用的平台或位置之上。

换句话说,无论是自用之才还是被用之才,首先要有用,要提高自我的价值,否则别的什么都是空谈。

一个年轻人在走向社会时,我建议首先应当从被用之才做起,之后有条件了,再自己创造平台,创立一番事业。

刚刚进入职场时,千万不要被成功学所忽悠,一开始就要一个惊天动地的价码。有些企业为了招兵买马开出高额的价码,很多人拼命地包装自己,想去应聘。

但他们没想过,老板不是慈善家,老板给你100万元,是希望你能带回来1000万元。

能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当你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时候,你干不了三个月还是得卷铺盖走人。

我讲一个小故事。我们智库有个员工,20年前就是博士。当时博士是很少的,如果去当公务员,车啊房啊都会有,但他就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非来深圳投奔我们工作室。

我们当时在一个“水帘洞”里办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他留下一纸求职书,告诉我说:第一,他来是投奔事业的,不是来找饭碗的;第二,他来投奔王志纲工作室,如果接收他,给他三个月时间,他不要一分钱,让他扫地还是擦桌子都由我们说了算,三个月以后,要是认为他行就留下他,认为他不行,随时可以走。

当时我对员工说,看看,这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就是自信的表现。然后,我留下了他。

20年过去了,他现在是上海中心的总经理,带出了一大批精兵强将。

这个故事可以说是我很重要的一个人生经历。

真正自信的人,是不会一开始就开出天价的,而是会用实干来证明自己。

所以无论自用之才还是被用之才,初入社会时,不要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地培养核心能力才是最现实的。

对于希望创造平台的自用之才,我送给你们四句话:搭平台,看方向,选人才,做服务。

除此之外,无他。

“知人者智”就是针对这样的人说的,因为知人善任是当老板的一个基本条件。

总之,对每个平凡的打工人来说,想明白被用之才与自用之才的关系,找准自己的定位,才有可能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更早地在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

否则,无论是哪种人才,每天拧巴地活着,不仅于缓解焦虑无益,更有可能淹没在茫茫人海中。

你的自我认知决定了你的未来。是成为优秀的千里马,还是激发潜力做伯乐?这是一个天赋与努力并重的选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0 阅读:1

东山再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