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卿因何事突然回家要钱,郝治平:他一生只向我要过这一次钱

百年人物志 2024-06-15 10:04:51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1934年,12岁的郝治平成功考入开封省立中学,在校期间,她接受了很多进步思想,阅读了很多先进书刊。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难深重,领土不断沦陷,在这一危急情况下,郝治平和广大进步青年一起,立志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于是,在看到山西一所“革命大学”以培养有志青年团结抗日的办学宗旨后,郝治平跟几位同学结伴来到了这所学校。

然而,满怀豪情壮志的郝治平刚刚入学几天后,她便发现自己被骗了。这所学校是在阎锡山的授意下创办的,表面上是为了抗日,实际上是打着“革命”的幌子要求学生忠于阎锡山,为其抢占地盘。

郝治平在发现这个问题后,失望不已。为了不让自己的青春浪费在此处,她再次选择了离开,不过,她此行的目的地并不是家乡,而是革命圣地延安。

在前往延安的途中,郝治平和同学们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但沿途的悲惨景象更带给了他们继续前进的勇气。

日本侵略军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大肆杀戮、洗劫,路过的村子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一副断壁残垣、尸骨遍地。

几天后,郝治平一行人终于来到了黄河边,当时天气还没完全暖和,河面上还有冰碴子,为了渡河,他们沿着河边边走边找,终于找到了一条小破船。

但没高兴多久,就被船家拒载:“这段日子以来,日军的飞机一直在轰炸,很危险。而且,这条船太破旧了,很容易出事,我不摆渡了。”

大家急切地请求船家送一回:“船家,我们是要去延安抗日的。求您就送这一回吧。”

原本还不肯摆渡的船家,一听他们一行人要去延安抗日,立马拿着船桨让他们上船了。

当船行驶到河中心时,这条破旧的船终于不堪重负漏水了。大家立马拿起脸盆、茶缸等一切能够盛水的工具往外舀水。就这样,船家用力地划桨,大家忙着往外倒水,终于来到了对岸。

郝治平一行人一边感谢船家,一边从兜里掏出钱来要给他路费。没想到,船家摆摆手,说道:“你们是去打日本人的,我也是个中国人,这钱我不能要,就当是我为抗日出的一点儿力。”

说罢,船家便跟大家告别了,郝治平看着船家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视线里,眼中早已噙满了泪水。她暗自发誓,一定要为抗日救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8年2月,郝治平终于来到了延安,两个月后,表现出色的她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根据组织安排,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此后几年间,郝治平一直奉命留在后方参加工作,但她一直梦想着上阵杀敌,并多次向组织提出前往抗战一线的请求。

在郝治平的多次请求下,她终于如愿来到了前线。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她跟罗瑞卿之间有了更深入地交流和往来。

当时,罗瑞卿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前往太行山,郝治平也是军中一员。由于途中要经过敌占区,因此,大家的精神都高度紧绷。郝治平虽然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来到了前线,但在队伍前进过程中,她始终冲锋在前。这引起了罗瑞卿的关注,为此,罗瑞卿特意来到她身边进行鼓励。这段经历成为了两人情感的开始。

后来,郝治平来到北方局党校深造。这一时期,她和罗瑞卿经常进行书信往来。在此之前,两人在抗大就已经相识,不过,当时的罗瑞卿是副校长,郝治平只是一名学员。

除了书信往来,他们还鼓励彼此积极参加革命工作,空闲时,两人也会偶尔见面、散步、聊天。

随着了解得越来越深入,郝治平心中也开始对自己产生了不自信,因为此时的罗瑞卿已经是党内的骨干成员,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思想素养都要远远高于自己。

罗瑞卿得知郝治平的不安后,安慰她说:“只要好学上进,一定能够进步”。

此后,在罗瑞卿的包容和鼓励下,郝治平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

1941年,郝治平与罗瑞卿走到了一起,结为革命伉俪。婚后,两人越发忙碌,也因此聚少离多,但他们的感情却在炮火纷飞中更加坚固。

新中国成立后,郝治平进入公安部工作,为新中国的治安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进入和平年代,没有了上阵杀敌的风险,但两人的工作却越发忙碌。但幸运的是,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聚少离多而受到影响。

婚后,郝治平和罗瑞卿共育有八个子女,其中一个是罗瑞卿前妻留下的孩子,另一个是两人收养的一位孩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要想填饱一大家子的肚子,仅靠着两人的工资并不乐观。于是,郝治平勤俭持家,教育孩子十分严格,要求他们节约粮食,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努力学习。当然,郝治平和罗瑞卿时刻以身作则。

一天,罗瑞卿将军突然回到了家里,找到夫人郝治平说:“你给我装上十张一角钱的票。”

郝治平只听丈夫要钱,却不说作何用,她好奇地问道:“你要钱干什么呢?”

罗瑞卿这才回答说:“昨天开会的时候,人家请我吃了茶,今天我得回请。”

郝治平听后,将钱给了他。

后来,每当回忆起丈夫跟自己要钱时的场景时,郝治平就会微笑着说:“他的记忆力是极好的,但就是怎么也记不住家里有多少钱,而且,他这一生就只跟我要过那一回钱便再也没了。”

1959年,罗瑞卿出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并身兼多项要职。这一时期,郝治平也多了一项工作,即当“夫人”。

1960年,陈毅夫妇、罗瑞卿夫妇随周总理出访缅甸。郝治平对当“夫人”心中排斥,周总理得知后,亲自给她打去电话,开导她说:“你是去搞外交工作的,夫人在外交中的作用是重要的,我们既然搞外交工作,当然也需要有夫人。你应该能够理解的呀。”

郝治平听着周总理的话,心中越发感觉羞愧,她急忙表态说:“总理,我知道了,我一定去,一定好好搞外交工作。”

周总理这才满意地挂掉了电话。

外交工作不仅对他们的形态举止等有要求,就连服装也需要重视。为此,邓颖超特意给郝治平送去了一件旗袍,郝治平十分喜欢和珍视。在周总理夫妇的帮助和鼓励下,在思想上扭不过弯来的郝治平也成功胜任了“夫人”一职,在国际舞台上向世界展现了当代中国女性的魅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罗瑞卿受到冲击,腿伤十分严重。1974年,罗瑞卿在夫人郝治平的陪伴下前往福建接受治疗。

因为“上面”的招呼,腿伤严重的罗瑞卿不准带工作人员照顾,就连郝治平提出带两个孩子一起去都不被允许。这次的治疗机会来之不易,为了能让丈夫安心接受治疗,郝治平承担起了照料他的一切工作。

幸运的是,当时福州军区的领导为罗瑞卿夫妇安排了比较舒适的生活条件,极大减轻了郝治平的负担,也让罗瑞卿得以好好接受治疗。

疗养期间,罗瑞卿每天谨遵医嘱,按时吃药,坚持锻炼。每天都要在郝治平的搀扶下练习走路。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罗瑞卿的腿伤也在一天天好转。

1977年8月,罗瑞卿全面复出,出任中央军委常委和秘书长,积极协助邓小平开展工作。复出后的罗瑞卿对未来满怀希望和热情,他曾对妻子说“以后72岁要当成27岁来过。”

遗憾的是,1978年8月3日,罗瑞卿在联邦德国突发心肌梗塞病逝,享年72岁。邓小平得知罗瑞卿逝世的消息后,悲痛不已,感慨称“正是最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在了。”

2024年1月4日,郝治平在北京病逝,享年102岁。这位巾帼英雄也离我们而去了。但她的革命精神将永远存在。

参考资料:清风2024年4期、党史纵览2016年2期、金秋2022年17期、报刊荟萃(上)2009年8期

0 阅读:41

百年人物志

简介: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