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3次参观故宫城墙,为何不肯踏进故宫半步?背后有何深意?

董卓坐景观天 2024-06-09 10:24:32

故宫从修建以来,就是皇权的代表,它见证了明清两朝的辉煌和衰落,也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彻底覆灭和中国的新生,它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符号。

【故宫】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曾抽时间三次参观故宫城墙,但奇怪的是他踏进故宫半步,这背后有何深意呢?

毛主席和故宫

说到毛主席和故宫之间的渊源,就不得不说到的易培基。易培基是一位致力于保护故宫文物的专家,曾在抗日战争时,参与文物南迁。

同时他的另一个身份就是毛主席的老师。受到老师的影响,毛主席也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故宫的文物。

【易培基】

当初解放北平时,毛主席原本可以直接用炮火打开傅作义的防守,但考虑到北平还有许多文物建筑,最后还是选择走“和平解放”这条战略路线。

这才避免了中国的文物损毁。

刚解放时的故宫可不像像现在这样金碧辉煌、整洁肃穆,当时的因为国民党政府的不重视,根本没人管理故宫,故宫的环境简直就是脏乱差的代表。

解放后,毛主席便明确指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灿烂悠久,要保护好故宫才行。

于是作为第一届北平市市长的叶帅,便开始组织军民对故宫进行修缮和清理。

【叶剑英元帅】

这个过程花了好长时间,期间大家伙儿从故宫清理出了25万方的垃圾。

毛主席三过故宫而不入

1954年,毛主席在忙碌政务的闲暇,忽然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出到故宫去看一看。

于是毛主席、公安部长罗瑞卿、故宫保卫科长韩炳文等一行人没有通知任何人,一起去到了故宫外,每人还自带了一个小马扎。

【毛主席在故宫城墙上的留影】

但是到了故宫外,毛主席却没有不进到故宫里面去,而是登上了故宫的城墙,一行人从神武门向东一路走到了东华门,然后打开小马扎坐下来,毛主席还从包里掏出了几个橘子跟大家分着吃。

在城墙上,毛主席拒绝了韩炳文进故宫内部转转的提议,只是问了问有关故宫的一些管理制度、结构分布和文物的研究情况,随后便离开了故宫。

【毛主席】

过了三天,毛主席又提出到故宫转转,同样的,这次他依旧只是登上城墙看了看,并且只是在午门参观了一下文物的研究情况,便回了中南海。

毛主席第二天便又一次来到了故宫,不过毛主席还是坚持不进故宫,仍旧登上故宫的城墙,从神武门一路走到午门,眺望了一番,关心了工作进展便离开了。

从毛主席三次参观的路线也能看出他围绕故宫走了一圈,但是毛主席为什么不愿意进故宫呢?

【毛主席三次参观的路线图】

毛主席不进故宫的原因

首先,故宫是皇权的代表,而毛主席就是要打倒帝制,推翻封建。

在他看来,故宫就是封建皇帝的居所,自己作为新中国的领导人,并不适合进入故宫。

曾经毛主席还和杨开慧说过:

中国那么多的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那皇城里的一个废帝却住着那么大一片地,革命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毛主席和杨开慧】

其次,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仍旧有一些反动派和境外势力在诋毁共产党。

如果毛主席光明正大地进入代表着封建的故宫参观,那么很可能会被有心之人大作文章。

其次,毛主席虽然不进故宫,但仍旧认为故宫这一建筑仍旧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代表。

【天安门旧照】

对于保护、建设故宫的工作,他也比较上心,所以围绕着故宫走上一圈,看一看工作进度和成果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最后,故宫在毛主席的心中是一个让他感情很复杂的东西。

想到那么多的革命同志流泪流血,就是为了打开这座宫殿带给人民们的禁锢,无数同志们为了这个目标抛头颅洒热血,倒在了黎明前的黑夜。

【红军战士们】

毛主席的心中装着他们,自然不可能到故宫里去“瞻仰”那些皇帝的功绩。

后记

不过毛主席和故宫的缘分并不止于此。

就像前面说的,故宫排除它所代表的封建皇权以外,仍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里面收藏的文物古籍等都对国家的文化研究有着较大的贡献。

【毛主席】

在新中国刚成立时,毛主席还把珍藏的王船山的墨迹《双鹤瑞舞赋》,和钱东壁临《兰亭十三跋》两幅珍宝,送给了故宫博物院。

之后,毛主席还几次向故宫借阅书画,光是借书记录上,就出现过几次毛主席的名字。

参考资料:

【1】档案解密:毛泽东为何三到故宫而不入·人民网

【2】故宫城墙轶事:不仅赏景赋诗 还有政治内涵·中国日报网

【3】毛泽东赠送过哪些文物给故宫 又向故宫借阅过哪些书画?·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171

董卓坐景观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