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不跟儿女住,也不去养老院,78岁大爷的方法被网友点赞

路人君啊 2022-05-27 00:13:11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游。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和春秋。”

一位78岁的刘大爷坐在街边,嘴里哼出了这首诗,让路人暗暗赞叹,老爷子记性真好。

刘大爷却摇摇头,表示自己不是闲来无事吟诗,而是把这首诗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让自己可以活得清醒。

提起刘大爷,周围邻居都竖大拇指,说他是个有爱心的人,30年如一日,义务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份坚持,很多人都做不到。

他对自己的养老也很有想法,表示年纪大了不跟儿女住,也不去养老院,因为不管跟谁相处,都要保持一点距离,远香近臭是有一定道理的。

1、不跟儿女住,保持一碗汤距离

刘大爷有2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独立在外生活。

帮把孙子带到上幼儿园,刘大爷说自己就已经尽完义务了,他和老伴儿在老房子住,没有要跟随儿子的想法,原因也很现实。

第一,看不惯。

刘大爷说:“年轻人喜欢点外卖,我觉得浪费钱还不卫生,但你如果经常唠叨,难免会被嫌弃,眼不见为净吧。”

是啊,两代人因为生活环境不同,自然会有思维的差异,短时间在一起还能将就,如果长时间相处,很容易因为争议闹矛盾。

老年人一旦心里不舒服,还容易血压升高,对健康不利。

有人曾提出“一碗汤”距离,意思是跟儿女相处,最好路程在5分钟左右,这样熬好的汤送过去,温度刚好合适。

这样既避免了矛盾,又让自己心情舒畅。

第二,思维习惯不同。

我身边有个年轻人,他一个月工资4千多,几乎都是月光,还不够花。

有次他向父亲提出要5千还账,他父亲在一个工厂当保安,一个月工资才两千,还要给生病的老伴儿买药,哪有多余的钱。

两人为此吵起来,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学会节约,儿子觉得父亲太古板,社交应酬少不了,朋友喊吃饭怎么能不去?

这就是思维的不同,老人的想法是对的,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再考虑别的事情,年轻人在乎的面子,到关键时候会发现,面子不值钱。

2、不去养老院,费用太高

刘大爷说:“我不去养老院,没有那个条件,费用太高,还不自由。”

他举了一个例子,身边有个朋友被送去养老院,本以为可以衣食无忧,日子过得很幸福。

有次他跑去看望朋友,发现对方衰老很多,目光也变得呆滞,询问后才知道,他在里面过得不快乐。

养老院有自己的一套规矩,进去的人就默认要遵守规矩,有的人能接受,有的人很反感,可即便你不愿意,又能怎么样?跟儿女说也无法解决,只能自己去适应。

而且老人吃饭比较挑剔,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食堂里的饭菜不一定适合口味,有的老人就吃得很少,身体抵抗力也会下降。

在心理学上,人都需要情感寄托,如果一个人心里空落落的,就很容易让情绪变得消极。

住在养老院里,有的老人长时间不能跟儿女见面,时间长了,对身体健康也不好。

3、最好的依靠,是自己的老伴儿

年纪大了到底该如何养老?刘大爷的方法是靠自己。

首先,勤锻炼,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不管年纪多大,只要身体好,生活就能自理,也不会给儿女添负担。

如果把健康比作数字“1”,那么房子、车子、名利都是后面的“0”,失去了“1”,后面有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

其次,有一颗利他心。

所谓利他心,就是多做一些对别人有利的事情。

稻盛和夫曾说:“世上一切幸福,来自利他的心,世上一切不幸,来自对自己的爱。 ”

刘大爷坚持30年打扫街道,就是抱着利他心理,一想到自己对别人有用,就心生欢喜。

另外,善待老伴儿。

刘大爷告诉我们,经历了世事沧桑,他才明白,老伴儿是跟自己最亲近的人。

当你身体不舒服时,老伴儿可以及时倒来一杯水,你孤独无助时,她也能在身边听你倾诉。

有远见的男人,都懂得善待妻子,夫妻感情的好坏,直接影响你晚年的生活质量。

刘大爷的方法也被很多网友点赞,活得太通透了。

人这一辈子,善待自己和眼前的人很重要,儿女长大后都会有自己的家,适当保持距离,能减少矛盾。

父母思考的出发点都是爱孩子,他们哪怕年纪大了,也不想给儿女添负担。

但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我们也要学会感恩,多回家陪伴父母,不要让他们心生失望才好。

点个赞再走吧!你觉得年纪大了该不该跟儿女住一起?

5 阅读:991

路人君啊

简介:没有年龄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