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开发出新材料,可实现存储芯片无限次擦写

袁遗说科技 2024-06-11 09:03:25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铁电存储技术又有新进展。

据报道,中国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种无疲劳铁电材料,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研究成果。

传统存储芯片因铁电材料存在读写次数限制,稳定性随使用时间推移而降低,这一问题长期制约着存储芯片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

中国研究团队基于二维滑移铁电机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二维层状滑移铁电材料(3R-MoS2),该材料制备的存储芯片有望突破读写次数限制,实现无限次读写。

该研究的核心在于利用"层间滑移"替代传统铁电材料的"离子移动",通过AI辅助的跨尺度原子模拟分析,揭示了二维滑移铁电材料抗疲劳的微观物理机制。

下图所示为3R-MoS2铁电器件的抗疲劳性能分析。

实验表明,采用该材料制备的铁电芯片器件在经历400万次循环电场翻转极化后,电学曲线测量显示铁电极化仍未出现衰减。

此项技术不仅极大提升了存储芯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还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存储密度,未来有望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等极端环境应用以及可穿戴设备、柔性电子技术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铁电存储器的价值

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memory)是一种将DRAM的快速读取写入和数据保留能力,与其他稳定存储设备的特点相结合的随机存取存储器。它不像DRAM和SRAM那样密集,但在低电能需求下存储速度快。

尽管它可能无法取代这些技术,但在小型设备中有广泛应用前景,如PDA、手机、功率表、智能卡和安全系统等。铁电存储器的发展始于1921年,1993年美国Ramtron国际公司成功推出首个4K位的FRAM产品。它的技术特点与浮动栅存储器不同,采用人工合成的铅锆钛材料,通过铁电畴在电场下的反转形成极化电荷来存储数据,具有非易失性、无擦写延迟、写入速度快、无限次写入寿命等优点。其原理是利用铁电晶体的铁电效应实现数据存储,具有非易失性和抗磁场干扰的特点。

铁电存储技术早在1921年提出,直到1993年美国Ramtron国际公司成功开发出第一个4K位的铁电存储器FRAM产品,所有的FRAM产品均由Ramtron公司制造或授权。FRAM有新的发展,采用了0.35um工艺,推出了3V产品,开发出“单管单容”存储单元的FRAM,最大密度可达256K位。

FRAM利用铁电晶体的铁电效应实现数据存储,铁电效应是指在铁电晶体上施加一定的电场时,晶体中心原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并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当电场从晶体移走后,中心原子会保持在原来的位置。这是由于晶体的中间层是一个高能阶,中心原子在没有获得外部能量时不能越过高能阶到达另一稳定位置,因此FRAM保持数据不需要电压,也不需要像DRAM一样周期性刷新。由于铁电效应是铁电晶体所固有的一种偏振极化特性,与电磁作用无关,所以FRAM存储器的内容不会受到外界条件诸如磁场因素的影响,能够同普通ROM存储器一样使用,具有非易失性的存储特性。

FRAM的特点是速度快,能够像RAM一样操作,读写功耗极低,不存在如E2PROM的最大写入次数的问题。但受铁电晶体特性制约,FRAM仍有最大访问(读)次数的限制。

FRAM产品具有RAM和ROM优点,读写速度快并可以像非易失性存储器一样使用。因铁电晶体的固有缺点,访问次数是有限的,超出了限度,FRAM就不再具有非易失性。但是,并不是说在超过限度次数之后,FRAM就会报废,而是它仅仅没有了非易失性,但它仍可像普通RAM一样使用。

FRAM与E2PROM:FRAM可以作为E2PROM的第二种选择,它除了E2PROM的性能外,访问速度要快得多。但是决定使用FRAM之前,必须确定系统中一旦超出对FRAM的100万次访问之后绝对不会有危险。

FRAM与SRAM:从速度、价格及使用方便来看SRAM优于FRAM,但是从整个设计来看,FRAM还有一定的优势。假设设计中需要大约3K字节的SRAM,还要几百个字节用来保存启动代码的E2PROM配置。非易失性的FRAM可以保存启动程序和配置信息。如果应用中所有存储器的最大访问速度是70ns,那么可以使用一片FRAM完成这个系统,使系统结构更加简单。

FRAM与DRAM:DRAM适用于那些密度和价格比速度更重要的场合。例如DRAM是图形显示存储器的最佳选择,有大量的像素需要存储,而恢复时间并不是很重要。如果不需要下次开机时保存上次内容,使用易失性的DRAM存储器就可以。DRAM的作用与成本是FRAM无法比拟的,事实证明,DRAM不是FRAM所能取代的。

FRAM与Flash:最常用的程序存储器是Flash,它使用十分方便而且越来越便宜。程序存储器必须是非易失性的并且要相对低廉,且比较容易改写,而使用FRAM会受访问次数的限制,多次读取之后会失去其非易失性。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0 阅读:0

袁遗说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