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城市运动”

上海云河 2024-06-18 13:39:55

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城市运动”。

还记得当年的“禁塑令”吗?那时候,塑料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因其难以降解的特性,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于是,政府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禁塑令”,希望通过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保护我们的家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禁塑令”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超市、菜场等地,塑料袋仍然被大量使用,而我们也逐渐习惯了这种方便快捷的生活。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当初的“禁塑令”是否过于理想化,而忽视了人们的实际需求。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城市运动”是乘坐电梯时的“左行右立”。那时候,我们被教导要在电梯中靠右站立,留出左边的空间给有急事的人行走。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电梯变得越来越拥挤,人们也越来越匆忙。“左行右立”又被证明是不科学和不安全的,于是,“左行右立”的规则被悄然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扶好把手,禁止奔跑和走动”。

我不禁想问,我们的城市是否变得越来越冷漠?当我们急于赶路时,是否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

再来说说社区食堂。曾经,社区食堂被视为一项“民心工程”,旨在方便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然而,随着外卖行业的兴起,社区食堂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很多社区食堂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而一些社区甚至从未有过社区食堂。

我认为,社区食堂的兴衰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当我们追求现代化和便利性时,是否应该保留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怀?

最后,我想谈谈“垃圾分类”。作为上海人,我们都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运动。那时候,志愿者和“垃圾投放监督员”遍布大街小巷,媒体上也充斥着各种垃圾分类的宣传。然而,当我们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后,监管却放松了。

我理解,垃圾分类需要依靠个人的自觉和素质。但我也担心,一旦监管放松,一些人可能会回到原来的习惯,导致垃圾分类的效果大打折扣。毕竟,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而破坏却只需要一瞬间。

回顾这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城市运动”,我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的城市在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但我希望,无论城市如何变化,我们都能保留一份初心,一份对环境、对他人、对社区的关爱。

0 阅读:6

上海云河

简介:简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