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零片酬、孙红雷自荐、黄渤仅是男五号,这部电影可有点“牛”

遇见娱先生 2024-06-21 11:50:34
引言

2006年夏天,一部来自于重庆的小成本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在华语影坛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这部由宁浩自编自导,郭涛、刘桦、黄渤和徐峥等人主演的电影,在仅有300万元的微薄制作成本下,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2350万元的票房佳绩。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部几乎没有大牌明星加盟、没有巨额宣传费的小制作,竟然引发了口碑狂潮,成为当年最受好评的喜剧佳作之一。

《疯狂的石头》的出人意料的成功不仅令该片的主创团队成为焦点,同时也拉开了宁浩及其“疯狂系列”电影在华语影坛长期热映的大幕。

四年后的《疯狂的赛车》斩获1亿元票房,让宁浩成为继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之后,第四位进入亿元票房俱乐部的内地电影导演。

而去年上映的《疯狂外星人》更是收获了18亿元的惊人票房。

电影诞生的机缘巧合

要铺就《疯狂的石头》这出传奇好戏,需要一系列的机缘巧合。

一切要从2005年说起,当时宁浩凭借一个名为《绿草地》的短片剧本参加了电影比赛,结识了正在筹办“亚洲新星导演计划”的香港影星刘德华。

刘德华当时看到香港电影人才的断层,为了培养新生力量,决定资助6名年轻导演拍摄自己的剧本,总投资2500万元。

在看过宁浩的《绿草地》剧本后,刘德华为之着迷,遂决定投资300万元让宁浩拍片。

尽管300万元的投资远远不够,但宁浩依然欣喜若狂。

毕竟在此之前,他的《绿草地》只用了40万元的微薄预算。

有了刘德华的资金支持,宁浩便开启了《疯狂的石头》的创作之路。

由于仅有300万元的预算,宁浩组建演员阵容时可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

本来他就打算邀请郭涛出演男主角,还准备与他签约。

却没想到在即将签约时,制片人告知宁浩,演员孙红雷看中了这个角色,希望出演男一号。

孙红雷表示可以不谈片酬,但需要等两个月。

作为个“急性子”的宁浩自然是等不了的,只能再次重新邀请郭涛,而后者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欣然加盟。

接下来就是小角色的选角了。

最先加盟的是曾与宁浩合作过的黄渤,他只要了区区1万元的片酬就出演了剧中的“黑皮”一角。

而后陶虹将自己的丈夫徐峥推荐给宁浩,徐峥诚心诚意到可以零片酬加盟。

此外,王迅、刘桦等演员经过一番奇遇和波折后终于进组。

整个组建演员阵容的过程并不顺利,甚至有些荒诞喜剧的味道。

但正是这些默默无闻、年轻而充满热情的新人演员,最终才铸就了《疯狂的石头》的非凡魅力。

拍摄过程中的困难与创意

在开机之初,宁浩团队就遭遇了一个“铁钉子”般的难题——钱太少,连租车的钱都凑不够。

正如宁浩回忆,他们本来打算在电影开头安排一个玛莎拉蒂与包世宏(郭涛饰)的车相撞的场景。

谁知玛莎拉蒂公司临时反悔,不允许他们拍摄撞车。

眼看重要的开场戏拍不成了,宁浩只好将目标转向了宝马。

当工作人员报出租一辆宝马作为“替身车”来拍摄的价格后,宁浩欣喜若狂。

虽然不是梦寐以求的豪车,但起码算是可以“凑合”凑合。

这只是《疯狂的石头》成本操作的一个缩影。

整个拍摄过程中,宁浩团队费尽心机想方设法节省开支。

有一幕戏需要黄渤在下水道中被彻底浸泡,他身上裹满了污泥、塑料袋和颜料。

拍完后,黄渤好几天都洗不掉身上的味道。

不过,他对此毫不在意,反而还帮助化妆师涂抹颜料,被刘桦赞为“了不起的演员”。

演员王迅本来是巴蜀十大喜剧大师之一,在试戏时因为看不起这出戏的小成本制作,态度极其不佳。

但宁浩偏偏觉得王迅这种不耐烦的状态最符合角色需求,于是毫不介意地将他招入剧组。

正是这些小创意和巧妙操作,让《疯狂的石头》才得以打造出纵横驰骋的魅力。

同时,演员们对待事业的认真和敬业态度,也为这部电影增添了许多闪光点。

电影上映后的反响

2006年6月24日,这部被认为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电影《疯狂的石头》如约上映了。

虽然刘德华曾现身宣传,但由于实在缺乏宣发经费,这部电影最初也无人过问。

没想到,一场场口碑狂燃后,这部小成本制作竟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攻占了各大城市的影院。

最终,《疯狂的石头》以2350万的票房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这部电影对于主创团队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宁浩而言,《疯狂的石头》奠定了他在华语喜剧片导演的地位,让他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一直活跃在“疯狂系列”的拍摄之中。

对于演员阵容来说,这部电影堪称是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曾经只是小角色的黄渤和王迅,通过出色的表演赢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誉,也为今后主演大片铺平了道路。

同样是“老戏骨”的刘桦,此后也凭借自身的实力片约不断。

至于徐峥,他借此机会顺利完成了从喜剧明星到实力影星的转型。

《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不仅让一众新人实力演员得以出头,同时也为宁浩后来的“疯狂系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部小成本喜剧拥有出乎意料的长久影响力,被广泛认为是开启了内地新一波电影创作热潮的导火索。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内地电影正处于低迷时期。

虽然有一些优秀作品出现,但影坛整体缺乏活力。

《疯狂的石头》则像一股清风,吹散了院线末流的阴霾,提醒大家低成本创作也能取得好成绩,只要用心用情。

这部电影给无数怀揣电影梦的年轻人树立了希望,让他们相信只要有好的创意和执行力,用极少的资金也能拍出佳作。

可以说,正是这部电影的出现,让一大批新人导演和演员开始涌现,使得华语电影在此后的十几年内渐入佳境,创作再现高峰。

《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启示

作为一部小成本喜剧的成功案例,《疯狂的石头》给电影行业带来了许多启示:

它再次印证了小成本制作在合理预算和高效执行的前提下,同样能创造出精品力作。

事实上,过度膨胀的制作成本往往不利于电影创作,反而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

“疯狂的石头”团队正是通过艺术家们的热诚和创意,在有限资源下发挥了最大化作用。

这部电影给无数普通演员带来了机遇。

在过去,荧幕上总是有着一批固定的“老面孔”主导风向。

但《疯狂的石头》则打破了这一格局,用一众新人的活力气息吸引了观众,同时也冲击了娱乐圈的固有生态。

这无疑为一大批后来居上的演员创造了机会,让整个影视行业百花齐放。

坚持创意和认真务实的拍摄态度,是这部电影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宁浩等人敢于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大胆尝试,而不被现状的窘境所困扰。

他们用创意解决了重重难题,最终用诚意和用心程度打动了观众。

这种对电影事业的执着,让《疯狂的石头》成为了一部弥足珍贵的经典之作。

结语

从被遗忘在小型比赛的剧本,到改变电影生态的传世经典,《疯狂的石头》可谓是创造了一个传奇。

这部电影不仅为主创团队和演员们赢得了瞩目,更将宁浩导演推上了华语喜剧片坐镇人的宝座。

如今,时隔十几年过去了,徐峥、黄渤、宁浩等人早已成为了备受推崇的一线巨星和实力导演。

但他们对《疯狂的石头》的感情依然铭记在心。

正是这部作品,开启了他们事业的新篇章,成就了无数人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也许,正是这股力量,推动着电影事业的车轮一路向前,推陈出新,发展壮大。

0 阅读:81

遇见娱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