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吴淞口、穿行邮轮港、北上宝山湖:走完上海214公里海岸线

上海城市更新 2024-05-31 11:25:52

前一天晚上我仔细研究了剩余的路程,发现只有60公里了,心里充满了信心。考虑到未来的天气预报,我决定抓紧时间,一天内完成60公里的路程。否则,分两天走的话,如果第二天下雨就麻烦了。

清晨夜行

凌晨四点,露水满路的曹路镇,再度回到昨天的回撤点,开表续行。湿漉漉的夜空,马路灯火通明,就此开启了3月16日最后一日的行程。

我有夜行的经验,曾经2019年清明的嘉松北路之行,2019夏夜的黄浦江徒步,都是夜行。之所以选择在晚上出行,因为有路灯,而且不晒,并不影响赶路。

回撤点浦东新区人民塘路500号是个显眼的地标,它在长草屋路、滨源新路、人民塘路的交汇处附近。

选择走绕城高速,一是因为高德导航推荐,二来也是路线化繁就简。我事先把高德地图第一段34公里行程具体截图到每个路名段,然后按图索骥行走,这种尝试算是第一次。

这次行走安静舒适,在六点黎明前都是享受。有相当段落是在G1503绕城高速之下,经过杨高北路下匝道,辗转腾挪进入到宝山境内。

在前往杨高北路的途中,我连续看到了几次外高桥电厂的踪迹。清晨的云雾缭绕中,杨高北路到了。

地图上显示的路线有时候未必行得通,尤其是涉及厂区。第一次成功于集装箱厂边黑黢黢的小巷串接大道,第二次就是“上海自由贸易区”。进入门禁区后我心里忐忑,害怕会被拦下来,结果没想到再度成功了。

越过吴淞口

前往滨江森林公园的沿江公路有一段刚翻新,属于海警驻守路段。这是海警码头、炮台浜的分界口,随拍这里的地理标志:48.761公里处,人民塘沿线的所在位置。

绕过海警驻防码头,从炮台浜地界眺望军舰。

这段沿江行的路有些单调。走近滨江森林公园东端,原本想滨江而行,但是这边没有开设入口,只能绕行公园南侧。偌大的沿江公园只留一个南门,东西两侧都无法进入,看来还有待 “与时俱进” 啊。

地图上看到吴淞口呈喇叭形状,北端是炮台湾公园,南端是滨江森林公园与公安学院。滨江森林公园还有二期,这片公共空间的营造,从“滨江休闲”的角度看还有不少提升空间,期待能更好。

相比而言,咫尺之遥的吴淞口炮台公园,进出口有好几个。更别说上海市区内各个公园都已经破墙透绿,就是要开放公共空间给普通市民。

紧靠滨江森林公园的公安学校,2019夏季在黄浦江徒步曾经路过这里。同样占据沿江地块,像华东政法大学开放苏河沿线空间那样,公安学校能效仿吗?

沿路走近渡江轮渡,在三叉港渡口附近,黄浦江汇入长江还剩2.398公里。

黄浦江在吴淞口入长江,其0公里处就在吴淞口,杨浦大桥距离它20.67公里,而浦江镇的黄浦江九十度拐弯处距离它58公里。作为上海母亲河的黄浦江,有更多值得我们涉足探寻的地方,走走看看都是不错的方式。

渡江后出码头,宝山的典故成为人文街景。

昨日“兵临”宝山,今晨“进驻”吴淞口,此刻“攻占”炮台湾——从清晨四点到早上十点一气呵成,六个小时行程34公里,超过预期!

下一步就是“穿行宝山,北上浏河,完成最后一走”。

穿行宝山

2024.3.16上午10点09分,宝杨路邮船码头成为背景,继续今日下半程。

去年春天在宝山城区徒步行走了一个“兔”字20公里,所以今天穿越这片街区,又见熟悉的街景、新村与学校,当然还有这个高耸入云的宝钢新地标——沿江而立的长滩观光塔。行知学校,宝山中学,也在江边附近。

经过盘古路、同济路,走出宝山城区。沿着G1503绕城高速,转而G346路段,再沿着蕴川公路直抵浏河。

这个富锦路就是绕城高速的一段,可以说是绕城高速在上海东北角的拐弯处。北泗塘河是蕴藻浜北侧的主要支流之一。

这一天行程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紧贴着G1503在行走,到了江杨北路高架底下发现居然有收费口,这倒是第一次见。

甘露寺的指示牌,又让我想起宝山寺。

200公里行程!进入倒计时最后十五公里附近时,手表显示新的纪录。

到中国石化加油站休整,补充补给,当场就消耗了两罐红牛。之前在大治河边有100公里的行走图片;在人民塘路集装箱堆栈有150公里行走图片;这张200公里的图片又是一个新的纪念。

这是一段磨人的行走,当导航提示最后20公里时,确实开始考验人。默默按照时速5公里的底线维持,每缩减一公里都是自我嘉奖。相信路越走越少,走就是了。

把浏河附近设定为行程的目的地,并没有找寻精准定位,就是按照行政区域大致估摸——终点在宝山罗泾镇东北方,靠近海岸的村落。

尾声段路程最后7公里,在蕰川公路长途行走后右转东行,扎入海边靠近渔村。海星村第一个映入眼帘。

将宪法颁布日作为醒目标识树立在村口,确实别有一番风味。螃蟹作为当地特产,江边渔村的待客之道。

渔村、油菜花、下午的斜阳、房前的车辆,即景随拍已经缺乏兴趣,毕竟十多个小时的行走,闲情雅致已被疲惫感占据,也就是普通乡村间的匆匆穿行。

路过三个自然村落,乡道串联,柏油路路况良好,鱼塘、圩口、田地、沙滩中的穿行,真正是阡陌交通的感觉。骑行者众多,自驾者随处可见,看来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这里隶属于宝山罗泾镇,已经很接近苏沪交界了。

前方不远就是海滩江堤,还有陈云题字的“宝山湖”和陈行水库。

宝山地界防汛墙标识,距离沪苏分界线近在咫尺。

成功打卡,“以资留念”!

完成浙江-上海-江苏的海岸线徒步,这是我生平最长距离、最密集强度的徒步。

在我林林总总的徒步经历中,这次可以说是集大成者的一次,真正应该“以资留念”!毕竟是城市徒步,除了“海拔最高”、“气候最烈”这两个指标外,2024年3.12-3.16的鲸鱼嘴计划,已经是一个新高度了。一直以来,我都以“攀登新高峰”为人生信条。五年前的目标终于实现,内心感到“得偿所愿”,颇感骄傲。

界碑有两块,分别是上海与江苏,都是34号界碑。江边导航,浏河阅兵台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终点,当落定在这里时,214公里的累计行程成为最值得纪念的纪录而诞生。

浏河阅兵台,是此行预定的目标,也是终点停表的所在,214公里的总行程在华为手表这里成为定格。手表端简洁到极致的鲸鱼嘴构型,只有自己明白究竟。

枕海而立的浏河入海口村落。滨江通道上的摩托车队,飞驰人生的渴望被激发,充满活力的感觉真好。

观海,听海,戏海,浏河入海口,夕阳无限好。影绰孤轮,海天一色。

永无止境,功在不舍;余兴不减,舒缓而行。背包客匆忙赶路的五天结束,再用这种方式City walk,此刻的心情完全不一样,放松闲暇起来。

“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江水汇入大概,浏河入海口,想起的不仅仅是孔夫子的名句,也想起郑和下西洋的浏河始发地。

历史的回顾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常见的是“读”,也可以是“走”和“行”。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这是对历史最直接的解读。从金丝娘桥的沪杭公路出发,一路走到浏河入海口的苏沪交界,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小完满”,值得庆祝。

后记

这是一次无论如何都值得的徒步,从前所有的徒步记录在这里都作古,而这次是在自己六十岁退休以后。

记忆里那些山水旅途,有些写下来,有些没有,但这次行程必须记录下来,是留给自己的珍贵礼物,也期待它成为退休后的新起点路标。

2024.3.12-3.16上海五日的经历,214公里,天随人愿,这是一种圆满。由此我更相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道理。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享受过程,享受孤独,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作者:“上海城市更新” 特约撰稿人

编辑:魏玺玲

审核:夏    雨

0 阅读:49

上海城市更新

简介: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官方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