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盛宴散场,沈南鹏“梦碎”格灵深瞳

老虎财经 2024-06-20 22:10:23

汪鹏

虽然顶着“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光环,但格灵深瞳的表现却差强人意。“觥筹交错”后,不少青睐格灵深瞳的资本陆续离场,其中也包括曾一度认为公司估值将达千亿美元的沈南鹏和其背后的红杉资本。

被一众大佬热捧的格灵深瞳,似乎正在被资本抛弃。

6月19日,格灵深瞳发布公告称,2023年4月19日至2024年6月18日,红杉中国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达5%,持股比例从10.49%减少至5.49%。

仅从获益角度看,红杉资本对格灵深瞳进行的这笔投资无疑是成功的。根据格灵深瞳招股书显示,红杉资本此前曾参与格灵深瞳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截至目前,红杉资本套现金额或已远超这个数字。

然而,沈南鹏对格灵深瞳的期待远不止于此。据悉,沈南鹏和徐小平曾一致认为格灵深瞳会成为千亿美元估值的巨头,加之公司创始人赵勇的科研实力,令一众投资人纷纷为格灵深瞳注资。

但随着公司发展势头逐渐疲软,股价一路下行,闻风而动的资金也纷纷套现离场。

红杉资本套现近3亿

红杉资本正在用减持的方式锁定利润。

根据格灵深瞳发布的公告,自2023年4月19日开始,红杉中国不断减持公司股份,并且累计减持比例达到5%,此前备受红杉资本青睐的格灵深瞳正在被其逐渐“抛弃”。

公开资料显示,格灵深瞳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机器人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提供面向智慧金融、城市管理、智慧商业、轨交运维、体育健康、元宇宙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格灵深瞳《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2023年4月19日至2023年8月4日,红杉资本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陆续减持了444万股公司股票,减持金额约为1.34亿;2023年5月18日至2024年6月18日,红杉资本又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了657万股公司股票,减持金额约为1.52亿元。

具体来看,同花顺股权变动显示,截至2023年5月5日,红杉资本减持格灵深瞳185万股;2023年5月底,红杉资本再度减持约230万股;同年7月,继续减持157万股格灵深瞳股票;2023年8月再度减持181万股;2023年12月减持67万股;今年6月18日,再度减持192万股。

2023年4月至今,红杉资本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将对于格灵深瞳的持股比例,由10.49%减少至5.49%,由此产生的收益达到了2.86亿。

这意味着,即便不算手上仍剩余的5.49%格灵深瞳股份,红杉资本或仍获得不错的回报。据悉,2014年6月,格灵深瞳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红杉资本也是在这时一举拿下格灵深瞳17.5%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然而,对于沈南鹏来说这或许远远不够,他一度认为格灵深瞳估值将达千亿美元。据悉,沈南鹏曾在一次饭局上,和徐小平就格灵深瞳的未来展开过讨论。

彼时,徐小平认为,格灵深瞳未来至少估值5000亿美元,而沈南鹏则认为1000亿美元比较切合实际,相当于7000亿人民币,最后在场人将格灵深瞳的估值定为3000亿美元。

目前,格灵深瞳市值不到33亿,这无疑让一众大佬“失望”了。值得注意的是,敏锐的资本似乎早已捕捉到格灵深瞳近来的窘境,早在公司股价到达峰值并一路下行之时,这些股东便开始陆续离场,锁定自身的盈利。

跌跌不休吓退股东

事实上,不断减持的股东并不止沈南鹏。

2022年3月17日,格灵深瞳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格为39.49元/股。此时,赵勇实际控制的深瞳智数是格灵深瞳第一大股东,持股16.9%;红杉资本持股10.49%,为第二大股东;策源基金持股7.49%,位居第三大股东;徐小平的真格基金则持股5.99%,为公司第四大股东。

然而,这一众风投股东在格灵深瞳解禁后,纷纷选择减持。解禁首日,真格基金就以32.27元/股的价格出手减持115万股,合计套现3711.05万元。此后,红杉资本、策源创投、现代集团旗下现代汽车也多次进行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似乎连格灵深瞳内部高管也不看好公司未来的走势。据悉,上市时,公司销售负责人黄辉栋的持股平台澳林春天持股5.59%,为第五大股东。在解禁首日,黄辉栋同样选择减持,首次减持数额就高达106.5万股,套现3252.51万元,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澳林春天又多次减持套现,数额超亿元。

伴随着股东减持的是公司股价的跌跌不休。同花顺数据显示,自2023年4月7日,格灵深瞳股价达到54.29元/股后,公司股价一路下行,截至6月20日收盘,格灵深瞳的股价仅为12.69元/股。

或许正是因为股价一路下行,进一步加剧了这些股东的减持意愿。自2023年3月解禁至今,格灵深瞳有36个交易日发生了折价大宗交易,交易次数超百笔。

看究竟内容显示,折价大宗发生后的29个交易日平均跌幅达到了94.4%,这意味着几乎每次大宗折价公司股价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

来源:看究竟

值得注意的是,格灵深瞳曾备受大佬们的青睐。彼时公司甚至发布了《对不起,我们只招牛人》的招聘信息。文中一度表示,“加入我们比考哈佛还难,录取率低到不可想象”、“比尔·盖茨私访中国时,会见的第一家创业公司就是我们”。

对于此时的格灵深瞳来说,这些表述似乎并不夸张,颇为顺遂的融资之路,也进一步验证了市场对“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的青睐。

2013年8月、2014年6月格灵深瞳陆续完成 A 轮、B 轮融资,引入了知名投资机构真格、策源和红杉;又于2017年7月完成C轮融资,引入外部投资机构博雍一号、三星创投、复朴长鸿、合之力和真格基金Ⅳ;此后,无量投资、现代汽车集团等纷纷跟进,格灵深瞳资方阵容“星光熠熠”。

事实上,一众资方对格灵深瞳的看好,离不开公司创始人赵勇强大的科研实力。据悉,赵勇在美国布朗大学攻读完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后,在谷歌总部研究院任资深研究员,并且是谷歌眼镜最早期的核心研发成员之一。

此后,徐小平在硅谷结识赵勇,选择为其投资,格灵深瞳可以算得上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

然而,背负众多“期待目光”的格灵深瞳,却未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似乎也注定了一众风投股东的陆续离场。

深陷亏损泥潭

近6年有5年亏损,格灵深瞳深陷业绩困境。

格灵深瞳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62亿元,同比下降25.84%;归母净利润亏损9033.32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9726.47万元,业绩表现较为“惨淡”。

事实上,近六年格灵深瞳的归母净利润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3年,格灵深瞳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90万元、-4.135亿元、-7787万元、-6842万元、3261万元和-9033万元。

而这唯一盈利的一年,还要归功于理财。2022年,公司有超13亿资金在进行理财,实现利息收入3323.61万元,超过了当年3261万元的归母净利润。

尝到甜头的格灵深瞳选择加码理财资金。2023年,格灵深瞳继续进行理财,理财资金超21亿元,当年实现利息收入4082.84万元,超过2022年。

据财报显示,2023年格灵深瞳共有21.69亿元资金在进行银行理财,由此产生的利息收入为4083万元,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3324万元,这也使得公司的亏损规模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小。

即便理财收益颇丰,格灵深瞳的归母净利仍未出现明显好转,或许是因为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公司年报表示,为积极拥抱AIGC浪潮,推进重点研发项目发展,公司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研发费用达1.84亿元,同比增长39.00%;今年一季度则投入0.44亿元,同比增长33.48%。

此外,格灵深瞳还过于依赖大客户, 2023年格灵深瞳的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2.40亿元,占全年收入的91.56%。其中,对第一大客户中国农业银行的销售额为2.1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82.62%。

总体看,对于目前的格灵深瞳来说,如何在拓宽“护城河”的同时扭转业绩颓势,仍是公司的重点。

0 阅读: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