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为救老师跳水自尽,侍卫跳水救人,朱元璋:衣冠不整的都处死

开卷于甲子 2024-06-19 20:14:24

前言

太子朱标落水以后,侍卫们奋力抢救,朱元璋却大怒要杀了他们?难道说朱元璋已经残忍到这种地步了吗?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朱元璋虽说儿子众多,但他最疼爱最器重的,还是长子朱标。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已经28岁了,在此之前,他一直担心没有子嗣,若是自己遭遇不测,那辛苦打下的基业,不就化为泡影了吗?

朱标的出生算是给朱棣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有了战下去的希望,甚至主动自己都说,这天下就是为朱标打的。所以朱元璋在登基之后,很快就封了朱标为太子。

为救恩师宋濂,朱标以死相逼

在朱元璋眼里,朱标和马皇后才是他的家人,其他的只能算臣子罢了。因为是嫡长子,所以朱元璋很是看重这个儿子,对于朱标的教育,也非常的上心。在朱标5岁的时候,李善长就向朱元璋举荐了宋濂,让他来做朱标的老师。

宋濂知识渊博,作为朱标的老师再合适不过了,除了宋濂以外,李善长、徐达、常遇春都是朱元璋给朱标安排的老师,可以说幼年时,朱标几乎每天都被课程堆满了。

毕竟作为皇帝接班人,既要武能马上定乾坤,又要文能提笔安天下。朱标也不负朱元璋的期望,成长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太子。

有了这些人的帮衬,朱标的太子之位越坐越稳,朱元璋甚至还把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朱标当太子妃。可以说朱元璋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朱标身上。

因为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所以朱标性格仁慈宽厚,和恩师宋濂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宋濂67岁那年,他以年迈为由,辞官回乡。本以为远离朝堂就能远离纷争,没成想,最后还是落得个不好的结局。

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斩杀胡惟庸,诛其九族。此案牵连之人众多,就连已经告老还乡的宋濂也在其中。

虽说这件事与宋濂并无关系,只有他的孙子被牵连其中而已,但是朱元璋本着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原则,想要将宋濂处死。

朱标得知这件事以后,立马赶来劝朱元璋,希望他能放过宋濂。然而朱元璋却说:“等到你当了皇帝以后再来赦免他”。拒绝话如此明显,朱标一时也没了主意。

他内心焦急不已,思考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朱标对朱元璋说:既然老师非死不可,那我就陪他一起在黄泉路上作伴吧。说完朱标起身跳入湖中。

这一条把侍卫们吓坏了,纷纷跳入湖中营救太子,朱元璋也非常的着急,毕竟这可是太子。在一阵慌乱之中,朱标终于被救了起来。

这一举动彻底打消了朱元璋杀宋濂的念头,毕竟为了宋濂朱标都能赔进命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虽说放过了宋濂,但也只是免了他的死罪而已,宋濂最终还是被流放。

在朱标被救上来以后,朱元璋还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救太子的那些侍卫,穿戴整齐的可官升三级;衣衫不整的就即刻处死。

在朱元璋看来,那些衣衫整齐的,才是真的着急想要救太子,而那些衣衫不整的,分明就是想要做做样子,并不是真心相救太子。否则太子都落水了,如此紧要关头,哪还有时间脱衣服。

由此可见,朱元璋虽然残忍,但是对于朱标是真的在意,也正因如此,才给了朱标很大的权利。虽然身在太子之位,可他长期监国,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太子。

朱标之死是整个明朝的遗憾

从洪武十年开始,朱元璋就已经退居幕后,将朝中大事全部交由太子处理。朱标也不负众望,将所有政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为其日后登基铺平了道路。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派朱标去陕西执行任务,身体不好的朱标,从陕西回来之后,就感染了风寒一病不起了。虽然在现在看来风寒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古代医疗条件差,就算是小小的风寒,也会成为不治之症。

朱标因病一直昏迷不醒,用了多少药都不见效,最终治疗无效去世,享年38岁。太子去世最难过的是朱元璋,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妻子马皇后早已离世,朱标的长子朱雄英也于10年前薨逝。

朱元璋一下子没了皇位候选人,最后只能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只是朱元璋此前所安排的一切,都是在为朱标铺路,这些安排不能照搬到朱允炆身上。

为了巩固朱允炆的地位,朱元璋开始大开杀戒,将所有对朱允炆有威胁的人都杀了。只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朱允炆继位不久,就因为削藩之事得罪了宗族,最后被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去了朱允炆的皇位。朱允炆也因此下落不明。

朱标的死确实是所有人的遗憾,甚至到现在,在研究明史的时候,都在为朱标的死而感到惋惜。朱标不死,朱棣根本就不敢篡位,中国历史也将被改写。

朱元璋虽说有26个儿子,但是那些弟弟们对于大哥,是真正的尊敬和服从。朱标对弟弟们也十分友爱,甚至在弟弟们犯错的时候,也能循循善诱,婉言规劝。

朱标宽宏大度,礼贤下士,那些臣子们对他也是心服口服,朱标储君的这个位置,从未有人怀疑过。

朱元璋这一生最为人诟病的,便是他晚年大肆诛杀功臣,但是如果朱标不死的话,那些功臣也没必要死,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朱元璋为朱标培养的得力干将。

这些人都是朱标的铁杆支持者,尤其是蓝玉,作为太子妃常氏的舅舅,对朱标那是一心一意。倘若朱标去世之后,当太子的是朱雄英,蓝玉也没必要死,但重点就是,朱雄英早夭,能够接任储君之位的只有朱允炆。

朱允炆虽说是次子,但他的母亲是太子侧妃吕氏。在太子妃常氏病逝之后,吕氏才被扶正的。朱允炆和蓝玉没有任何的亲戚关系,所有蓝玉权势过大,势必会威胁到朱允炆的同志,那么蓝玉非死不可。

朱标倘若没死的话,迁都计划也会实施,只不过不是迁到北京,而是迁到西安,那么土木堡之变就很可能不会发生,明朝的军队和文武勋将也会被留下了,历史就会被改变。

毕竟朱棣的后代,实在是有些离谱,有“大明第一战神”朱祁镇,有狂热修仙爱好者朱厚熜,还有当木匠比当皇帝优秀、技术堪比鲁班的朱由校,有了这些人的存在,大明朝的统治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虽说朱允炆当了没多久皇帝,就被朱棣推翻了,但是倘若朱标还活着,朱允炆在朱标的教导之下,会不会变成另一个样子呢?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朱标不死,朱棣不可能造反。

朱标的太子之位无人敢撼动,而且朱标作为大哥,在弟弟当中的威望是非常高的,他要是当了皇帝,朱棣肯定马首是瞻。

就算是朱棣想反,那他也没有造反的条件,毕竟朱标比朱允炆的能力强,那些功臣干将又都活着,朱棣造反的胜算几乎为零,这么蠢的事,他是不会干的。

朱标从小接受的是儒家思想,他要是登基,肯定会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而朱棣就不一样,他跟朱元璋太像,都好战好杀戮,也正因如此,直到朱高炽继位,明朝才有了短暂的安稳,毕竟朱高炽只在位十个月就暴毙了。

一定程度上,朱高炽和朱标的想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朱标去世,休养生息的政策才推迟到了朱高炽那一朝,不然这个政策只会提前施行,那么明朝也会在朱标的治理下,呈现欣欣向荣之象。

死因成谜,人为还是意外?

朱标的实在太过意难平,所以后世一直对他的死存有怀疑,认为是有人故意谋害他,而这最大的嫌疑人,就被扣到了朱棣头上。毕竟他确实夺了朱允炆的皇位。

可是这件事根本就不成立,明朝一直尊崇嫡长子继承制,就算是朱标死了,朱元璋一定要立自己的儿子话,那顺位也应该顺到老二朱樉头上,怎么也不可能顺到老四朱棣头上的。

至于老二朱樉,也有害死朱标的嫌疑,毕竟朱标一死,他最有可能上位,而且陕西还是朱樉的封地,他趁机下手也不是没可能。但是,事发当时,朱樉早就因为犯错,被朱元璋召回京挨骂了,根本没机会见到朱标,那也就没有动手的时间。

那么朱标年纪轻轻,为何会突然一病不起然后去世呢?其实我们上面也说了,朱标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那个时候交通并不发达,从南京到陕西这么远的距离,奔波劳累,很容易就生点病。

更何况作为常务副皇帝,朱标要处理的事情远比朱元璋要多。因为朱标足够优秀,所以承担的压力也就更大,身体不好再加上劳累,很有可能导致过劳死。

结语

不管怎么样,朱标的死确实改变了大明的未来,我想这才是对朱元璋最大的打击。毕竟朱元璋做了那么多的计划,却唯独没有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件事,计划在内。

朱标的死确实是个意外,否则大明或许还能多存在一段时间吧!不过历史无法改变,一切都是命定的事情,空留后人惋惜罢了!

0 阅读:4

开卷于甲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