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不养寿,张胯人人骂”,是为了健康,还是民俗禁忌?

依依聊文化 2023-12-20 02:53:00

“仰卧不养寿,张胯人人骂”,这是一句流传在民间俗语,又被称为“老古话”,可见流传的时间比较久远了。

这句话的意思虽然是睡觉姿势和在人前的坐姿,要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但里面蕴含着健康生活习惯的认知和传统民俗禁忌。

一、仰卧不养寿

从健康方面来说,仰卧不养寿,表达的是对于养生与健康生活习惯的认知和传统观念。

仰卧,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平躺。古人认为,用平躺姿势睡觉,不利于身体健康。这种观念与古代医学理论有很大的关系,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经》引用《下经》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古代的注释医经的行家与一些著名的医家认为,这句话中的“卧不安”,就含有“不能平躺”和“平躺不安”之意。

因此,古人认为仰卧不利于身体健康,这种姿势可能会让人“卧不安”,影响人的睡眠,从而影响人的寿命。

不过,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仰卧并不会影响睡眠,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与人的寿命长短也没有直接关系。再者,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群来说,比如孕妇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仰卧只有好处的,没有坏处。

实际上,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晚上睡觉时要不停地翻身,如此,一个人一个晚上的睡觉就有多种睡姿,也包括了仰卧,且睡着的时候,谁也无法控制自己的睡姿,也无法避免仰卧。

从民俗禁忌方面来说,仰卧不养寿,表达了一种对寿命和生命的联想禁忌。

这种禁忌的主要原因是与人去世后停尸有关。人去世后在家里的就是以仰卧的睡姿摆放的。

民间有很多的传统禁忌都来源于办丧事。比如,平时吃饭时,筷子不能插在饭碗内,因为只有办丧事期间,在棺材前一日三餐祭奠亡人才这么做,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很是忌讳。

又如,父母健在,儿女不能无故将白布缠在头上,只有父母去世时在这么做,叫戴孝布,因此也为人们平时所忌讳。

还有,平时无聊时,不能用麻绳捆自己的双腿,原因是老人去世后,当老人身体还柔软时,为了定型,将其双腿并拢,用麻绳捆起固定,待身体僵硬后才解开。

我国民间流传比较广的俗语:“寝不横尸,卧不覆首,眠不北向”,这句话的三种做法的禁忌,都有去世之人的停尸有关。

寝不横尸,就是睡觉的时候,不要像摆放遗体那样仰卧。

卧不覆首,就是睡觉的时候,不要将脸和脑袋盖起来,只有人去世后才这样做。

眠不北向,也就是床的时候,如果床是南北向的摆放,那头就不能头向北脚朝南而睡,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主屋喜欢坐北朝南,尤其是平原地区的农村,大多如此。老人去世后,摆放在厅堂内就是头朝北(内)脚朝南(门)。

也正因为如此,“仰卧”容易让人联想到去世人的摆放姿式,并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状态,让人产生“不养寿”的想法。

在过去的传统社会之中,禁忌是没有道理可讲,也是没有科依据的,但对社会心理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养生的健康观念,因此,在民间,仰卧不养寿,更多的是指这种民俗禁忌。

二、张胯人人骂

张胯人人骂,在古代,特别是在秦朝以前,也存在身体健康和养生的问题,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先是有了裤子,后来又有了内裤,健康观念就被社会的道德、礼仪规范观念所代替。

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周朝时期的统治区域内,所穿的服装为“上衣下裳”。裳,就是一种开裆的裙子。直到现在,我们还习惯衣服裤子俗称为衣裳,很少称衣裤,这种语习惯就是在那时候形成的。

直到赵国的赵武灵王时期,实行“胡服骑射”,为了骑马方便,双腿套上缩小了的下裳,这种双筒下裳不仅练兵和作战方便,还保暖和节省布料。这种下裳后来逐渐演化为胫衣。

胫衣在古代又称为“绔”,也就是开裆裤。开裆裤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并不陌生,那时候的小孩,不管是男孩还是妇孩,在四五岁以前,都穿开裆裤。

那时的人之所以穿开裆裤,主要是那时织出的布料大多很粗糙,普通人就穿这种布料做的衣裳,只有少数人才用精制的绸子。这种粗布穿在下身,如果像现在的裤一样,缝合在一起,容易磨破裆部的皮肤,行走起来不方便。

这种胫衣,后来发展成内裤。直到汉代,织布工艺有了大的改进,柔软布料多了,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内裤。

冬天张胯而坐,不管是穿下裳,还是穿上胫衣,都容易使裆部进风而受寒,对身体健康不利。而下裳和胫衣最大缺点不只如此,那就是张胯蹲下和坐下张胯,容易走光,极不雅光。

因此,古人对坐姿非常讲究,并纳入了社会的道德、礼仪规范之内。

张胯而坐,古人又叫“箕踞”,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汉代刘向编的《荆轲刺秦王》: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当然,古代人也并不是所有场所张胯而坐,都是不端庄、文雅的举止,主要还是在有人的场所,才有这样的讲究。如果是在私人的房间内一个人独坐,就那么讲究了,也不能骂张胯而坐的人。比如,《韩诗外传》有《孟子自责》一文,大致意思是:

孟子的妻子一个人在卧室里,张胯而坐(即踞)。孟子进入房中到后,认为妻子无礼,跟母亲说要休掉她。母亲问清原因后,责备说,是孟子无礼,而不是妻子无礼。母亲告诉他,《礼》书上说:“将入门,问敦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是孟子不敲门,也不声张地进入房间,不符合“礼”,自然是孟子的错。

由此可见,古人对张胯而坐,也不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平时总是膝盖着地而坐,坐久了累呀,哪个也难受。一个人在自己的私密空间独处,放松一下,随便用什么姿势坐都是可以的,只要在人前不随便就行了。

也就是因为受到这种传经文化习俗的影响,直到现在,在人际交往之中,“张胯而坐”依然有很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把这种举止视为一种不雅的姿势。

记得笔者小时候,如果村里小孩在人前张胯而坐,不仅被父母骂,有时还会被用柴棍敲打,纠正这种不雅的行为。如果有客人来家里做客时,张胯而坐,就会被人骂“有失规矩”或者“没有家教”等。

过去,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不管是男还是女,在人前如果张胯而坐,确实是被人骂。

总的来说,“仰卧不养寿,张胯人人骂”这两句话,包括健康观念、传统民俗禁忌等多个方面。这些观念和禁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这些传统观念需要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

0 阅读:4

依依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