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成功登陆月背,美国登月“造假”再被实锤

早起看 2024-06-03 12:52:41

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

嫦娥六号这次成功登陆月背南极,我们在高兴的同时,嫦娥六号的低调也引发了网友的不满。

没有预告,没有直播,全国人民还都没起床,嫦娥六号已经完成登月!

这么伟大的历史时刻我竟然在睡觉。许多网友感慨,周末这么好的时间段,如果提前预报,他一定会观看现场直播。

对比马斯克星舰发射的每一次炒作,我们的嫦娥六号真的太不会宣传自己了。

嫦娥六号登陆的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可是被国际科学家称为月球“禁区”,登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中最大的陨石坑,也是月球上最大、最深和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形成时间大约39亿年前,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撞穿月壳、暴露出月球深部物质的区域。

南极-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上遭受陨石撞击最多的区域,也是最可能发现“天外来客”的区域。

至于我们为什么没有提前预报直播,因为嫦娥六号的这次着陆也并非“万无一失”。

嫦娥六号的这次登月过程可以说是“过分小心了”,至于原因后面会介绍。

相比2020年实现月球正面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并将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完成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节点。

这次嫦娥六号搭载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

可以说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国家笑话”,所以嫦娥六号在登陆之前对南极-艾特肯盆地“看了又看”。

我们为何对南极-艾特肯盆地如此“小心翼翼”呢,原因还是因为美国登月情报“有误”。

我们现在所有的登月活动都一步要做到事情就是“求证美国登月信息的准确度”。

这也并非是我们要故意“找茬”,而是人类前期的登月资料都是美国的“一家之言”。

实事求是的讲我们现在的登月活动也是摸着美国在过河。而美国公开发表的月球信息,现在来看是存在不少偏差。

我们的嫦娥五号原来设计采样约为2千克,但最终带回来了1731克月壤,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带回来的月壤成份和美国提供的月壤存在巨大的偏差。

而这次嫦娥六号前面经过对南极-艾特肯盆地仔细观察,应该是发现了这里地貌和美国前期对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描述存在偏差。

嫦娥六号的总设计师裴照宇的那句“没有找到阿波罗盆地的那个……”被许多人误解为没找到美国阿波罗登月的遗迹,其实这句话很可能是说南极-艾特肯盆地的信息和美国阿波罗8号发现的不一样。

南极-艾特肯盆地,有太多的“未解之谜”

首先这个命名(South Pole-Aitken Basin,简称SPA)就很神秘,现在也没人能说清楚“Aitken”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月球科学的命名惯例中,撞击坑和地形特征通常会以科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或其他对月球研究有重要贡献的人物的名字来命名,以表彰他们的贡献。然而,“Aitken”这个名称具体是纪念谁并没有明确的官方记录,没有一个具体的个人或者事件与之直接对应。

南极-艾特肯盆地(SPA)是以盆地边缘两头的两个地方——月球南极和艾肯撞击坑(或其他相关地貌)的名字联合命名的。

艾肯盆地于1968年由阿波罗8号首次观察到。

阿波罗8号(Apollo 8)是人类第一次绕月球航行的太空任务,并不是人类第一次登月。

公开信息显示:阿波罗八号于1968年12月21日发射,由土星5号火箭搭载升空。

这也是土星五号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分别是指令长:弗兰克·博尔曼(Frank Borman)

指令舱驾驶员:詹姆斯·洛威尔(James Lovell)登月舱驾驶员:威廉·安德斯(William Anders)

在飞行过程中,宇航员们进行了多次轨道修正,确保飞船能够准确地进入月球轨道。

任务期间,宇航员们拍摄了大量月球照片,为后续的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中就包括首次发现艾肯盆地。

这次任务的一大亮点就是,在1968年12月24日平安夜,阿波罗八号的宇航员们在月球轨道上向地球进行了电视直播,与全球数十亿人共度了这个特殊的节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这次直播也成了现在质疑美国探月造假的主要疑点之一。

以现在的科技条件都很难实现的实时直播,在那个时代竟然可以轻松实现。

而裴总口中的“没有找到阿波罗盆地的那个……”可能指的就是和当初直播的画面不一样。

这也是我们这次嫦娥六号长期在艾肯盆地上空仔细观察的原因。

这次嫦娥楼六号的登陆过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也是耐人寻味。

6月2日6时9分,嫦娥六号通过视觉自主避障系统进行障碍自动检测,利用可见光相机根据月面明暗选择大致安全点,在安全点上方100米处悬停,利用激光三维扫描进行精确拍照以检测月面障碍,最终平稳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利用可见光相机”是重点,画起来要考的。

大家要知道在美国阿波罗8号对艾肯盆地的描述可是没有可见光的漆黑一片。在美国的宣传下,人类长期对月背的印象就是漆黑一片看不见,十分神秘。

这次嫦娥六号的“过分小心”也可能是被阿波罗8号吓的。

我国国家航天局第一时间已经发布嫦娥六号月背着陆影像,那里并非漆黑一片。

我们的探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美国登月造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嫦娥六号将从被国际科学家成为“月球禁地”的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带回2000克月壤。(这次还是2千克,我们要确认月壤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嫦娥七号:计划于2026年前后发射,月球基地建设的“先行者”。

嫦娥八号:计划在2028年前后发射,将与嫦娥七号组成月球南极的科研站基本型。

2030年前,中国人实现载人登月,此后开启大规模月球基地建设。

2030至2035年,建成月球前哨基地,主要工作是建设月球基地的技术验证。

2036至2045年,建成我们主导国际性月球基地,我们有技术,谁愿意一起玩。

2045年后建成月球城市,月球旅游可能成为现实。

0 阅读:0

早起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