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发布!西部第一大省,开始拼命建机场!

城市财经 2024-06-05 11:54:02
作者:余飞01 | 西部第一大省拼命建机场

不久前,四川广安机场获得批复,由此四川省辖区内的民用运输机场增加至18个。

按照四川省的规划,到2025年,乐山机场、遂宁机场、会东机场、甘洛机场也将开建,届时四川省的已建成和在建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2个。

然而,对西部第一大省来说,这远远不够。

6月4日,四川省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到:

2027年,建成20个通用机场和100个以上垂直起降点,实现支线机场通航全覆盖,试点城市低空监管、服务、应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建成投用,低空空域分类划设和协同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通航装备制造、低空飞行运营等领域各培育形成3—5家行业领军企业。

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的未来三年里,四川要开建20个通用机场和100个垂直起降点。

这里我们先要捋清楚两个概念,通用机场与运输机场。

通用航空机场是专门承担除个人飞行、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以外的其他飞行任务,比如公务出差、空中旅游、空中表演、空中航拍、空中测绘、农林喷洒等特殊飞行任务。

而运输机场是指为从事旅客、货物运输等公共航空运输活动的民用航空器提供起飞、降落等服务的机场。而通用航空机场是指专门为民航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起降的机场。

一言以蔽之,通用机场级别较低,是小型的机场,而运输机场级别较高,规模较大。

02 | 机场建设潮来了

除了四川,今年在正式文件中提出,要大规模建设机场的省市,不在少数。

几天前,经济、人口第一强省广东发布的《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也提到:

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和起降场、起降点,基本建成安全高效、互联互通的地面基础设施网络,核心区域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虽然没有点名建设数量,但想来绝对不会比四川少。

不久前,广州市发布的《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2-2035年)》提到:

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构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广州货运机场为辅,南沙、黄埔、从化等通用机场为补充的多机场体系。规划旅客年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年吞吐量310万吨。

这意味着,广州未来的航空结构是“1+2+N”。1就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就是广州第二机场(位于佛山境内的珠三角枢纽机场)与货运机场,N则是若干个通用机场。

也就是说,未来广州还将建设1个货运机场或者在白云机场的机场上扩建货运能力,另外还要建设若干个通用机场。

再看2021年湖南省发布的《湖南省“十四五”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到:

建设全省“1+13+N”通用机场网,支持运输机场增设通航设施,推进一批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建设,基本实现通航飞行“县县通”。

来源:湖南省“十四五”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未来将完成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建成郴州机场、湘西机场,新建娄底机场,研究推进迁建永州机场,加快岳阳、衡阳、张家界、怀化机场改扩建,适时启动邵阳、常德等机场改扩建项目。

并且建设娄底桥头河、张家界慈利、常德石门、郴州飞天山、邵阳崀山、益阳安化、永州宁远、长沙坪塘、株洲攸县、湘潭九华、衡阳金华山、怀化沅陵、岳阳汨罗、湘西永顺等一批通用机场。

山东省发布的《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提到,到2035年山东省通用机场数量要达到100个。

来源:山东省交通厅

内蒙古制定的目标,到2035年建成100个通用机场,黑龙江到2025年建成40个通用机场,河南计划15个,广西计划21个。

除了通用机场,今年2月28日,在国务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表态:

力争到2050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航空企业和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撑我国建设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一流的交通强国。

并且,会议上民航局还提到:

强化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机场的洲际连接能力和全球辐射能力,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加快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庆、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区域复合型门户航空枢纽建设,强化一批区域航空枢纽面向特定区域的国际功能,稳步推进鄂州等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和郑州等综合性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显然,从今年开始,全国将掀起新一轮机场建设(包括通用机场、民用运输机场)浪潮。

今年批复的宝鸡机场、广安机场,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所以,我之前就强调过,这一轮机场建设潮,是苏州争取机场的最佳机会,错过了这一次,可能真的就无缘机场了。

03 | 为何要建这么多机场

建设这么多背后,本号认为有三个目的:

第一,提升落后地区的交通通达度。

机场是破解地形结构复杂、区域面积较大等省市的通勤、救援等应急需求的最有效率的办法。相比于高铁,建设成本更低,使用效率更高。

今年初,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强调了这一点,“相比高铁,支线机场更适合中西部地区”。他还举例说明了一下:

高铁一公里造价在平原大约为1.5亿元,中西部地区建造难度大条件差,不少地区县际距离上百公里,市际甚至县际之间高铁的建造成本就要百亿元之巨,而且运行和养护成本极高。修建一个支线机场一般只需几个亿元,运行和维护费用也低很多,相对高铁来说“少花钱,多办事,效率高”。

因此,对地形复杂的地区,投资机场比投资高铁,不仅成本更低,效率也更高。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全国机场密度最高的,不在东部平原地带,而是地形复杂的西北和西南地区。

2023年的数据显示,民用机场数量最多的地区,是新疆、内蒙古、四川、黑龙江、云南。

机场密度排名上,密度最大的不是经济强省,而是地形地貌结构复杂、区域面积较大的省市自治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民航局、各地统计局

同样可以看到,未来将大规模建设通用机场的,也是地形复杂的省市自治区。

比如湖南多山地丘陵,按形态分布,山地(含山原)占湖南省总面积51.22%,丘陵占15.40%,岗地占13.87%,平原占13.11%,水面占6.39%。

四川,以多山和高原为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7.1%、12.9%、5.3%、4.7%。平原仅占5.3%。

第二,拉动经济需求。

机场建设,属于大基建,而大基建对于经济、就业的拉动作用,世人皆知。

过去我们的经济高增速背后的动力,就是“货币超发+间接融资+城镇化+房地产+大基建”的模式。

尽管经历了上一轮疯狂大基建之后,大基建投资带来的边际效益不断递减,但非常之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第三,驱动低空经济发展。

今年最流行的两个词,或者说在中央与地方的文件和会议上,最常被提到的两个新词,一个是新质生产力,一个是低空经济。

四川提出的到2027年建成20个通用机场与100个垂直起降点,就是来自文件《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到今年初“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纷纷抢滩低空经济新赛道,也搅动着城市竞争格局。

低空经济,顾名思义,低空是关键词。它是指以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为活动空间,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航空物流、航空运动等多个领域的经济形态。

这个新赛道,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个各城市争抢的香饽饽。

简单理解就是,在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之后,未来各城市要做的,就是无人机物流运输的渗透。

四川省在文件中提到:支持利用既有机场开通无人机货运航线开展跨区域、中短途无人机物流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实现物流网络市县互达、城乡兼顾。

广东省在文件中提到:聚焦“干-支-末”物流配送需求,结合省内物流园区、快递分拨中心、重要商务区等布局,建设无人机物流节点,开展无人机城际运输及末端配送应用。

低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基础设施,也就是垂直起降点、通用机场。

0 阅读:13

城市财经

简介:席地而坐,对酒品茗,共话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