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喜:扎根乡村26载,打造“抱团共富”代村样板|我自豪!我是挑梁人

新黄河 2024-07-01 10:20:30

绿树如茵的街道、姹紫嫣红的花园、一幢幢联排别墅、一座座小康楼……一幅现代化的美丽田园画卷真实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便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两会“下团组”时提到的山东乡村振兴“头雁”的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

很难想象,如今欣欣向荣的代村,20多年前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

2018年5月,王传喜走近群众了解群众心声,宣传党的惠民政策。

“到处是残垣败瓦、污泥浊水、杂草丛生,人心散,治安也乱。”谈起昔日的代村,村党委书记王传喜感慨万千。

20世纪90年代末,30岁出头的王传喜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当时村委会换届选举,村里老干部找到他,想让他回村,领着大伙摘下“穷帽子”。王传喜毫不犹豫地应了下来,“我是土生土长的代村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扛下这个担子,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然而,村里情况比他想象得更加举步维艰,“当选村支书3天后,就开始陆续接到法院传票。两年里出庭100多次,应对村集体过去的‘欠账’。”

为了尽快理清这些“旧账”,王传喜坚持每天早上6点到岗,经常工作到深夜;为了顺利完成土地调整,他带头吃住在地里,和村民一道收割耕作;为了找到更好的发展路径,他带领新班子到各地“取经”……

2019年6月16日,王传喜正在查看立体栽培蔬菜长势。

为了更全面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王传喜根据无职党员的特长和岗位需要,在村里设立“社会治安岗”“文明新风岗”“旧村改造岗”等岗位,实行党员帮带联系户制度,让每名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无论是土地调整还是旧村拆迁,都发动党员带头签协议,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

在王传喜的带领下,代村的发展一步一个台阶,稳步向前。先后建设农业生态园、代村商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国家农业公园、新农人培训中心、农业企业园和印象代村等阳光产业,实现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商贸物流、建筑装饰、教育医疗、节会展览等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个昔日集体负债380多万元的“脏乱穷”村,已经发展成为村集体各业总产值38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6亿元的先进村。

“我成长在红色沂蒙革命老区,在村里工作了26个年头。”王传喜表示,26年来,代村始终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器”,把党建引领作为“定盘星”,让群众富口袋又富脑袋。

“去年,我们村人均纯收入7.2万元,比30年前增长了几十倍。今年春节假期,村里的农业科技馆又火了一把,游客走在4米多高12层的蔬菜丛林中,都不相信是这样种菜的,不沾土,没虫害,动动手指就能自动施肥、浇水,好多来研学的小朋友都不愿意走。”王传喜喜笑颜开。

2021年11月10日,王传喜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青年人一起推进多种形式栽培蔬菜创新。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王传喜带领村民实现乡村振兴的事迹给予充分肯定。面对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嘱托,王传喜坚定了“珍惜荣誉再出发”的决心,这次“再出发”,他把带动更多村庄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目标。

“一个村富了不算富,抱团共富才更有奔头。”2018年开始,王传喜开始建设覆盖12个村的“田园新城”项目,带动2.6万名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单个村的资源、力量是有限的,多个村抱团发展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代村的做法,正是山东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样板。

乡村产业的兴旺,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归雁”人才,给千千万万个年轻人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很多年轻人开始把返乡创业就业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代村的常住人口也在逐年增加。”王传喜告诉记者。

在王传喜的办公室文件柜里,近300本工作笔记码放得整整齐齐,记录着他20多个春夏秋冬的时间印迹,更记录着他带领代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振兴乡村的心路历程。

2022年12月24日,王传喜到农业公园职工中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斗路上无终点。无论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还是2023年入选中央组织部《榜样7》专题节目典型人物,王传喜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不变的信念,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

“干农村工作,要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去干,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要有回应,群众幸福了,我们付出再多都值得。奋进乡村振兴,就要当好‘领头雁’,在这个共富大舞台上实现共同的梦想。”王传喜对未来充满信心。

记者:王倩 编辑:俞丹 校对:杨荷放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