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为何要撤出长春?罗荣桓说:硬守,会把后方打烂

陈冠任 2024-05-29 22:00:06

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著名的四平防御战结束了。梁必业中将回忆说:

“敌人在追击中除占领一些地方外,对我军力量并没有什么损伤,连一个班也没有捞到。”

但是,下一步怎么办?

5月21日,罗荣桓同彭真、周保中等在长春范家屯开会,研究今后的作战方针。讨论中,一种意见是坚守长春,立即开始布置守城作业,另一种意见是撤出长春,撤到松花江以北。罗荣桓赞成后一种主张。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向松花江北岸撤退。

在撤出长春前,前总政治部副主任陈沂来看望罗荣桓,问候了罗荣桓的健康后,他说:“没有根据地的作战是痛苦和困难的。伤兵都得部队自己抬。四平保卫战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赢得时间,在后方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可惜这段时间没有好好利用。”然后,他问罗荣桓:“不知上级下一 步怎么打算。”

罗荣桓告诉说:“我们已经商量过了,准备撤出长春。”

陈沂却和一些干部一样,舍不得撤出长春,说:“长春可是个漂亮的地方啊!”

“长春是满漂亮。”罗荣桓说,“但是防线太宽,不利于防守。现在部队很疲劳,如果硬要守长春,敌人从梅河口沿奉吉线插到吉林,就会把我们的后方打个稀烂,不但长春守不住,非退到西满蒙古大沙漠不可。”

他还说:“我们的部队我知道,不能同美式装备的敌人硬抗。如果硬抗,几仗就打光了。要打运动战。我们还要经历-个艰苦的阶段。在长春跟敌人打阵地战,不是办法。”“我们现在撤出长春,等把敌人的主力消灭了,还会回来。不仅回长春,而且要进关,要解放北平、天津,解放全中国。"

听了老领导的话,陈沂联想到碰到的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说:“听说长春正在酝选市长呢。”

罗荣桓摇摇头:“现在前方这么紧张,还选么子市长,和平麻痹可不得了!”

5月22日,罗荣桓等人随东北局撤出了长春,几天后,迁到哈尔滨。

6月1日,林彪致电中共中央,提出了准备放弃哈尔滨的设想。6月3日,毛主席复电:

“同意你们作放弃哈尔滨之准备,采取运动战和游击战方针,实行中央去年十二月对东北工作指示,作长期打算,为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而斗争。”

罗荣桓说:“至此,转了一圈,我们又回到毛主席在1945年12月28 日提出的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方针。”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政治军事畅销书榜第九名(如图)。

0 阅读:36

陈冠任

简介:中国近现代史学者,作家,自媒体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