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傅作义在谋略上的诡计多端,反而演绎出毛主席的大智慧

感人历史故事 2024-06-16 13:16:45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就在西行……”

随着毛主席的歌声,傅作义精心谋划的策略被毛主席一并攻破,并把以四纵、十一纵和3个独立师等兵团组成的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调到冀东。

毛主席是怎么做到的呢?

1948年初,傅作义秉承蒋介石的旨意,拼凑所谓的“援晋兵团”,企图趁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沈辽战之机,派部队沿平汉路快速偷袭石家庄,然后转向进攻阜平,他的目的是想偷袭西柏坡,也就是当时的中共中央所在地。

傅作义,是山西荣河县人,1911年,就读太原陆军小学,年仅16的他就参加了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随后加入阎锡山的部队,由于带兵有方,战功赫赫,32岁的傅作义已经成了中将师长,这是很多人难以达到的成就。

在偷袭西柏坡的前一年,傅作义刚升为“华北剿总”司令,势力庞大,威风凛凛,他统辖4个兵团,13个军,全部军人数量高达60万。

然而,手握大军的傅作义并没有像往日那般自信,甚至到了十分焦虑的程度,为什么呢?

随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军在全国各战场已经开始全面进攻,虽然对方的兵力和武器都赶不上国军,但不得不承认,随着战线的拉长,眼下的风向确实开始出现变化。

解放军没有雄厚兵力,也没有尖端武器,但是依旧把国军打得节节溃退,再加上蒋介石的口碑已经在全国开始分裂,身为国军将领的傅作义也不由自主地在某种程度上怀疑国军的真实实力。

军心动摇不说,傅作义所带领的三十五军于1948年初期遭到华北解放军的沉重打击,面对7000余兵力的耗损,傅作义慌了。

他现在十分焦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扭转局面。

但是万事都有属于自己的突破口,就在傅作义打算偷袭西柏坡的时候,他发现华北第一兵团正在围攻太原,第二兵团则在平北山区,第三兵团则远在绥远。

三方兵力处在三个不同的地方,这说明什么?说明解放军在冀中的兵力处在空虚阶段,如果这个时候偷袭“手无寸铁”的西柏坡,那他傅作义自然是可以赢的。

然而,这都不过是傅作义的美好向往罢了。

在两方实力非常悬殊的前提下,傅作义为什么输了呢?要想解开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和傅作义的交往始于1936年,也就是抗战时期,说实话,在那个时期时,毛主席和傅作义是互相欣赏的关系。

抗战期间,傅作义赞成共产党关于全民抗战和持久战的正确主张,钦佩许多共产党领袖的品格和才华,那时候傅作义除了欣赏毛主席之外,他跟周恩来总理、王若飞、南汉宸等人都保持着友好关系。

那时候傅作义很喜欢阅读毛主席的发表的《论持久战》,刚开始,傅作义就是想着随手翻翻,结果没想到,毛主席的这则刊物成了后来傅作义积累作战经验的翻本之一。

从“毛主席了不得!”再到和毛主席站在对立面,也不过隔着一个“解放战争”。

跟国军领导进行商讨后,傅作义确定了要偷袭西柏坡的计划,如果能乘虚而入,直取石家庄,那将可以直接对西柏坡造成威胁,围攻太原的解放军必定会挥师援石。

作战会议上,傅作义教国军将领如何辨别共产党大官:“共产党的高级人员以南方人居多,你们到时候先听听他们的口音,再看看手指,他们那些人喜欢抽烟,手指要比一般人黄很多,但是要记得,对待他们要以礼相待。”

傅作义在部署战略的时候是十分谨慎的,没有电台,全程只用文件传达指令,然而秘密还是被泄露了。

傅作义选择秘密行动,就是为了能在关键时刻乘虚而入。眼下,我军在冀中只有一个第七纵队,这显然无法阻挡傅作义的进攻,如果傅作义真的要硬碰硬,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我军众人收到消息后,全部都大惊失色,这该怎么办呢?在西柏坡工作的领导人也因为这件事情急得睡不着。

然而,得到消息后的毛主席却跟大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毛主席从容镇定,拉开抽屉取出一支烟,慢慢点燃,慢慢抽着,仿佛傅作义不存在似的。

看着悠哉淡定的毛主席,那些将领们更着急了。其实,毛主席之所以能镇定自若,是因为毛主席早就料想到傅作义会来这么一下,既然已经识破他的计谋,那就不怕找不到对应办法了。

毛主席虽然没有出兵,但是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件事情了。

首先,毛主席通过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公开揭露蒋介石和傅作义的阴谋,表示解放军已经严阵以待,使国军意识到他们的计谋已经被识破。

果不其然,当傅作义收到消息后,立刻延缓进攻脚步。

其次,调动军队,做好应战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做好必要的疏散和应急准备,这个工作影响着中共中央上上下下所有人,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毛主席将这份工作交给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派中央办公处副处长汪东兴和中央警卫团的干部带着两个步连兵、一个骑兵连、一架电台和一部报话机到西柏坡东北方向的行唐县一带勘察敌情。

周总理命令他们在敌人来犯时,坚决阻击,掩护党中央和毛主席完成安全转移。

与此同时,傅作义的部队也做好了出发准备,他们于27日抵达保定。傅作义见解放军早已做好准备,他也顿时明白自己原先制定的偷袭计划无法开展了。

11月1日,傅作义带兵撤退到保定,也预示着蒋介石和傅作义的偷袭计划宣告结束。傅作义之所以会走偷袭这步棋,就是为了能够在对方缺少兵力的情况下直接拿下“中心地带”,但他没想到毛主席这边在已洞悉一切。

傅作义本想着打开战略局面,结果没想到自己最后落得一个损兵折将的下场。

(据不完全统计,傅作义所带领的部队伤亡惨重,损失战马240匹,损失汽车90余辆)

从毛主席的战略来看,他大概率是借鉴了诸葛亮对战司马懿时使用的“空城计”。

(诸葛亮虽然只有5000军队,其中大部分还是文官,但是最终也通过“空城计”拿下司马懿的15万大军)

毛主席能在危机时刻借鉴诸葛亮所使用的战术,这说明毛主席在大量的阅读中涵养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毛主席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演绎了什么是“智谋胜于武力”。在面对困境时,智慧和心理战术的重要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会超过实际军力。

除此之外,从毛主席揭露傅作义阴谋、调动军队来看,也可以知道毛主席是在清楚了解对方实力以及对方领导人思维方式的前提下进行战略部署的。

当然,毛主席能取胜的关键,也离不开极大的胆识和决断力。

解放战争中,傅作义在谋略上的诡计多端,反而演绎出毛主席的大智慧,您觉得呢?

4 阅读:36

感人历史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