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退出机制”,释放了哪些信号?

沉思的野兽 2024-01-12 21:43:19

如今,教师不再是"铁饭碗"。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乔锦忠研究团队测算结果显示: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

近日,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发展理事会2024年工作会召开,会上解读的《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千措施》提出,2024年该区将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丰台区“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文件表示,将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打破“铁饭碗”观念。具体而言,对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降低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聘用。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者安排到新岗位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浙江省宁波市、贵州省贵阳市、山东省平阴县等多地开始试点教师退出机制,各地退出机制存在一定差异。“教师退出机制”,吹皱了教师行业"铁饭碗"的一池春水,让教师群体感受到职业危机感,端铁饭碗的手在微微发抖。但诡异的是,同时期杭州、广州、温州等多地教育局发布了中小学学位预警,学位还是不够用。

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教师职业一直被视为“铁饭碗”,即一份稳定的工作,享有一定的福利和社会地位。这一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们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和认知。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压力和需求。

教师退出机制的提出释放了几个重要信号:教育改革的深化,表明政府正在认真考虑教育体制的深层次改革。教育,不再被视为一成不变的体制,而是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的领域。

“教师退出机制”评估不合格,可能会参考以下几方面:

一、不胜任

具体表现:

学科知识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表达能力差﹔

课堂管理水平差;

身体或精神存在严重缺陷,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

二、不道德

具体表现:

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在学生面前使用侮辱性语言或者体罚、虐待学生;

酗酒或使用毒品等。

三、不服从

具体表现:

经常缺勤或者伪造出勤记录;

不听取学校提出的有关改进其教学工作的建议;

鼓励学生不服从或者不尊重学校等。

四、玩忽职守

具体表现:

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

不按照学区安排的课程进行教学;

没有经过学校允许私自带学生行动等。

“教师退出机制”可能会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退出所在岗位,即转岗、待岗、离岗退养等。这种类型的退出,主要是针对因主客观原因不适合待在原岗位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比如,将年龄偏大、精力不济的教师调到非教学岗位;对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能力不足的老师实行待岗培训处理,待培训合格之后重新上岗;对患有重大疾病需要休养的教师,实施离岗退养政策。二、退出教师队伍,即解聘。这种类型的退出,性质要严重些,主要是将不合格的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收回其编制。

比如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常年“吃空饷”的教师、“私招乱聘”的不合格教师等,都可能是被清退解聘的对象。

事实上,早在2016年,国家就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对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

已经取得教师资格,为何还要五年一注册呢?

定期注册,本质上就是破除教师终身制,砸碎教师的“铁饭碗”。

不过,教师退出机制,目的不是“淘汰教师”,而是是要激活老师,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配置,希望将不合格的人清退出教师队伍,保留更多优秀的教师从教。

1 阅读:597
评论列表
  • 2024-01-14 14:01

    目的就是淘汰教师,文章开篇就说了教师多出多少!不减少到目标人数不会罢休!

沉思的野兽

简介:热爱生活,坚持思考,为底层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