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短片要有观众才有出口

跃幕 2023-10-25 20:20:52

电影短片在流媒体的大时代完全可以有更多可能性

文/庞宏波

短片除了成为青年导演的“敲门砖”还能做什么?46天前,魏书钧的《永安镇故事集》上映,它没想到的可能是这部电影只有区区的320万票房,更没想到的可能是46天后朱一龙主演的《河边的错误》将他带入“2亿+票房文艺片导演”的新大门。如今有了《河边的错误》,魏书钧更坐实了最顺90后新锐导演的名号。2015年,24岁的魏书钧重回中传攻读电影创作方向研究生,2018年毕业短片《延边少年》就获得了第71届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特别提及奖。不可否认,“戛纳系获奖短片”给了魏书钧无限的可能性。两年后,其执导的电影长片《野马分鬃》入围第73届戛纳电影节官方单元,获得了新长片导演提名。一年后,《永安镇故事集》重回戛纳入围导演双周单元,今年第76届戛纳电影节再度带着《河边的错误》入围了一种关注单元。“四入戛纳”让魏书钧有了同龄导演难以企及的高度。而电影短片,早就已经默默“开卷”。如今在顶级电影节获奖的华语电影短片数量不断增多,但华语电影短片的创作环境可能并没有改变。10月20日,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作品征集暨短片创谈沙龙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展映的三部短片中有去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拿下短片金棕榈的《海边升起一座悬崖》,导演陈剑莹作为e创公益影像青年榜样,已经在筹备接下来的长篇;也有刚刚在第七届平遥国际影展获得了最佳学生短片特别表扬奖的《我们都有小红花》;而《猎旗少年》则在第十七届First青年国际影展获得了年度推介人戴锦华的推介短片,这两部作品的导演都是都去年从e创训练营中走出来的青年创作者。在创谈沙龙,目前电影短片的现状依然是导演自筹资金“为爱发电”的现状。或许,总有青年导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换取到一张通向长片的“资格券”。但是在流媒体盛行的“新电影时代”,电影短片的命运远不应如此。短片只有改变完全B2B的生态模式,主动寻求自己的观众才有可能能迎来改变。

1

—短片已经被“看到了”—层次不群的电影节展和科技企业的参与,让短片被“看到”不再困难。

2011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有了“短片金棕榈”。从2014年黄然执导的《对荣耀的管理》入围第第67届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开始,2017年邱阳执导的《小城二月》、2021年唐艺执导的《天下乌鸦》、2022年陈剑莹执导的《海边升起一座悬崖》,华语电影短片已经三夺短片金棕榈。除了欧洲顶级的电影节,国内电影产业也逐渐开始对短片投入了更高的关注度。目前,包含厦门的HiShorts!、86358贾家庄短片周、NEW ERA青年电影季、金鸡青年短片季、Minute 国际短片节、IM两岸青年影展、华语青年影像周等都为短片提供了平台,而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平遥国际影展也都有短片容身之处。所以,对于短片导演来说,如今被看到已经不再是一种难事。除了电影节为短片提供曝光的机会,如今科技企业也有多重身份参与到对电影短片的扶持。单就北京国际电影节,就联合华硕连续两年推出了“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自媒体时代下,视频短片让公益有了更好更直观的传播路径,华硕虽然是以公益的名义参与其中,但也是在助力青年导演登上大舞台完成自己的影像表达。

2022年,华硕e创公益影像短片征集到560部,2023年在北影节基础上联合了文明杂志和腾讯视频,以“闪光吧少年,闪耀吧家乡”为主题,征集光影中的家乡故事。并且开创了e创青年创作营参与到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论坛、和大师班等活动,为当下青年创作者搭建更优质成长平台。从e创走出的林雨阳同学执导的《我们都有小红花》则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平遥国际影展上获得了最佳学生短片特别表扬奖。目前北影e创短片单元征集活动已经开始,遴选出的优秀短片将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公益短片单元进行颁奖和展映。

2

—短片的现状:不挣钱+不必要的“大师范”—即便是走向长片的“敲门砖”,短片也需要自身过硬。

走电影节路线的电影短片,往往是不少专业院校学生的毕业短片作品。从院校经典电影的“迷影教育”里刚刚脱离,往往青年导演的短片作品有着一股浓烈的“大师范”。在镜头语言上刻意模仿大师影像,而在叙事上缺乏社会阅历也容易走向无病呻吟的“忧郁”通病,在主题的设立上过大过空。所以,短片缺乏观众,某种程度上来源于短片创作的“先天弊端”。而能够勇于跳出“大师怪圈”的青年导演作品反而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短片所具备的最大产业能力就是为长片输送可能性人才。绝大多数青年导演都是从成本相对较低的电影短片入手,然后获得一定的认可之后转战长片创投,再通过创投机制来获得产业未来的可能性。而从产业目前的现状,国产片在创作端已经有了明显的头部化趋势。这不仅仅是作品市场表现的头部化,与此同时还有人才资源的头部化。想要“曲线救国”从短片获得长片机会的青年导演,在这个过程中,短片青年导演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拍摄电影短片虽然相对成本较低,但绝大多数处于学生阶段的导演仍然需要自筹几十万成本的资金。而电影节展对于获奖短片的创作激励目前依然比较有限,而大部分短片缺乏与普通观众见面的渠道,所以短片的整体现状就是一个只投出但回报甚微的不挣钱状态。所以短片越不挣钱,对于导演来说越需要在创作中呈现自己的可能性从而被行业挖掘。但创作上的过于先锋却很难让产业看到可能性,所以就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目前能够看到的电影短片,大量超现实元素堆砌让视听变得极其先锋,而叙述上由于缺乏足够的情感传递,导致整体很难同观众共情。

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作品展映的三部短片,其中《猎旗少年》获得了极佳的观众反馈。电影通过一个切口极小的河北农村抢喜旗的习俗,反映了男权社会下对女性压迫、教条主义、留守儿童、拐卖妇女等多层次的主题。当越来越多“用力过猛”的电影短片出现,那么整体的雷同化就对短片更加不利。而一旦青年导演长时间无法寻找到足够的产业机会,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倾注大量专业教育资源的“科班”被迫转行,这其实是电影行业的产教分离。华硕的e创公益项目覆盖2000多所高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与数十所国内顶尖影视类专业院校达成人才培养协作模式。从长远的角度,这对于学院派的青年导演来说,有了更多与大众和产业接触的可能性。

3

—短片的出口,可能还是PVOD—单片低价付费,可能是短片目前最切实可行的方式。

一旦短片长期固化成了B2B的“闭环产业”,青年导演倾注资金拍摄短片入围电影节从而换来在产业执导长片的“入场券”,那么短片创作就注定无法“松弛”。所以,短片需要观众,不仅仅是为短片找出口,实际上也是为短片创作“松绑”。去年,B站同坏猴子影业推出了《大世界扭蛋机》,在为青年导演寻求更多“上手”机会的同时试水短片付费。《大世界扭蛋机》共有4个板块,分别是明日之后、成长之前、爱情之上和青春之下。每个板块都需要付费观看,非会员12元会员6元,解锁观看的有效期为7天。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大世界扭蛋机》的付费反响并不算乐观。今年,《大世界扭蛋机》第二季在10月19日悄悄上线,从导演的量级到作品的“水花”相比第一季都有明显降低,而第二季也变成了大会员专享内容。但是在流媒体盛行下,PVOD模式可能是电影短片唯一有效的出路,华硕e创公益短片单元也正在筹备网络展映平台和高校巡展。目前,每年在各个电影节展获奖的短片都缺乏一个足够清晰的观看窗口。那么,流媒体平台是否能够建立一个“电影节系”的电影短片赛道,通过更低价的单片付费方式来让电影短片获得大众曝光。而反过来,观众对于电影短片的实时反馈和有效付费的意愿,对于青年导演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反馈。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必然充满波折。在电视台电视剧没落下,网剧悄然崛起。如今网络精品剧长短并立,都有自己的代表作。而电影在流媒体时代下相对单一的多,曾经的微电影逐渐演变成了网络电影,网络电影的拍摄方式越来越类院线电影。但是在碎片化的消费习惯冲击性,电影这样的长内容则有了很大的劣势。电影短片,如果能够在碎片化的消费时代下,通过流媒体的形势找到目标受众,那么无论是对青年导演的挖掘还是对电影短片的创作活力,可能都会有更长远的意义。2019年春节档之前,张大鹏执导的《啥是佩奇》迅速走红,一天播放量就超过了3100万。这部《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先导片成为了当时最热门的短内容。而这部有情感的“微电影”实际上是电影短片应该关注的内容创作方向。所以,找到观众是短片寻找出口的重要一环。只有有了自己固定的观众,短片产业不挣钱的窘境可能才会扭转。

0 阅读:9

跃幕

简介:影响有影响力的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