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负老实人?三星已将二代3nm更名为2nm

芯片带师小可爱 2024-03-09 09:45:02

导读:3月6日据ZDnet报道,三星电子已通知客户决定将第二代3nm制程更名为2nm,并在年底量产出货。

图:三星的先进工艺晶圆厂

报道称,三星已通知客户和合作伙伴,年初将第二代3nm制程正式更名为2nm。韩国业界人士表示接到三星通知,2023年就与三星代工厂签订的第二代3nm制程代工协议,也将改名为2nm,因此近期需要重新拟定协议。

在2023年底,业界就传出三星新制程将更名的消息,现在来看已经正式确认。韩国媒体解读,三星更改制程名称目的可能是有利于营销,这也是近十年来代工业的普遍做法。

三星公开表示,与去年推出的3nm工艺相比,其2nm工艺的性能和能效分别提高了12%和25% ,是芯片制造商中率先做到这一点的。同时,其2nm工艺还能提供比3nm工艺小5%的die面积。

图:三星的工艺路线图

此前公开消息,日本AI初创企业Preferred Networks(PFN)选择了三星为晶圆代工伙伴,并订购了后者首张2nm制程AI芯片订单,该2nm对应的应该就是三星第二代3nm制程。

台媒分析,目前尚不清楚客户PFN事前是否知道三星的更名计划,若否,三星有可能赔上商誉。

2020年三星从7nm转向5nm时,就将第二代7nm改名为5nm。因为三星在2019年率先在7nm制程上使用极紫外光(EUV)进行曝光量产,具备更稳定的工艺和更小的晶体尺寸,同时营销上更“占便宜”。

图:各家节点工艺密度对比(Digitimes)

要说借助制程命名来错位营销的历史,说来话长,三大厂都牵扯其中。

比如三星曾多次宣布他们领先业界推出了更先进的工艺,又通过业界最低的价格来抢订单,但又屡次在关键客户竞争上败下阵来。比如英特尔在14nm裹足不前(也可能是“+”不够用)多年后也选择了营销大法,推出Intel 7、Intel 4这套新的命名规则。

对于代工行业来说,比竞争对手先一步推出更先进的工艺节点(不管是不是物理上的)并不一定意味着商业上的成功,尤其是良率、IP、价格、长期合约乃至共同技术开发等因素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三大厂定义的同一个10nm节点,台积电实现了每平方毫米5300万晶体管的密度,而三星的晶体管密度为5200万个,但英特尔则达到了1.06亿的晶体管密度,甚至比台积电和三星7nm的9700万和9500万还要高。

尽管晶体管密度不能直接衡量工艺水准,但众所周知,英特尔的CPU和台积电使用“领先”2代制程代工的产品同台竞技而不落下风已经是常态。甚至在台积电和三星纷纷实现5nm时才真正量产出更接近物理层面10nm的处理器,但这时,英特尔已提前将14nm改进型至10nm间的节点打包改名为Intel 7,属实是最后一个老实人“打不过就加入”了。

0 阅读:0

芯片带师小可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