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的四大起义,其中三位总指挥早早牺牲,若活到授衔会如何?

追梦的年 2023-12-28 22:16:55

1927年,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各地的进步人士纷纷进行武装反抗,爆发了多次起义。

其中影响极大的有四次,分别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每一次起义都走出了众多新中国的开国将帅,意义重大。

可惜的是,四次起义中有三位总指挥早早牺牲。如果他们能活到1955年并参与授衔,大概会是什么军衔呢?。

南昌起义打响了我党武装反抗的第一枪,总指挥是贺龙,也是四大起义中唯一一位看到革命成功的总指挥。

贺老总自从起义后,就一直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将领,历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师长、解放军西南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随后爆发的是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他1904年出生于四川自贡,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后加入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在武昌成立了警卫团,卢德铭接受组织委派,成为警卫团团长。

本来他们也是要去参加南昌起义的,但由于事发突然,警卫团8月2日才收到消息。

等他们紧赶慢赶到达江西九江时,获悉起义部队已经南下、沿途又多是国军围追堵截,无奈之下只好暂留原地。

卢德铭随即与团里几位干部化装回到武汉,接受了省委的新命令——留在湘赣边配合秋收起义,卢德铭为总指挥,就这样,他成了毛主席的第一位军事搭档。

秋收起义有近5000人参与,卢德铭麾下的警卫团就有2000多人,是绝对的主力。最初起义进行得还比较顺利,但上级要求毛主席、卢德铭重点攻打浏阳、再全力占取长沙。

结果打浏阳遭到重挫,起义军伤亡、溃逃的人加起来有一半以上,士气降到冰点。

这样的情况如果还要再打城市,跟送死没有任何区别,毛主席就提出要到农村去,可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坚持继续“取浏阳攻长沙”,双方吵得火药味十足。

关键时刻,卢德铭出声支持了毛主席,部队才往正确的方向走。可惜的是,9月23日卢德铭为掩护部队前进,亲身到第一线指挥。

子弹无眼,他的右胸不幸被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毛主席听闻噩耗后极为难过,痛声说道:“还我卢德铭!给我3个师也不换。”

如果卢德铭能够活到1955年并参与授衔,那很可能会是大将甚至以上军衔。

毕竟秋收起义时,罗荣桓是连党代表、谭政是文书、张宗逊是连长、陈伯钧是排长、黄永胜和陈士渠是班长、宋任穷是农军一个中队党代表。

这些名字后来都非常耀眼,可当时都是卢德铭的部下。有这么高的起点,且卢德铭与毛主席配合默契,之后一定能有更大的舞台,所以发展顺利,起码会是大将。可惜啊,英年早逝。

黄麻起义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低估了,但它地位也极其重要。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源头就在这次起义。

虽然从中未走出元帅,但有徐海东、王树声两位大将,还有许世友、王宏坤等九位上将。只是,这次起义的总指挥潘忠汝却不太出名。

潘忠汝1906年出生于湖北黄陂,1926年进入黄埔武汉分校。1927年时奉命进入黄安县公安局任军事教练,秘密发展了很多党员。

大革命失败后,他带领一批公安局骨干加入黄安农民自卫军,由他担任大队长。

11月初。湖北省委发来指示,要求黄安、麻城进行起义,随即两县联合成立黄麻起义指挥部,潘忠汝担任总指挥。

11月13日晚起义爆发,起义军很快就攻占黄安,可惜的是,敌人随即也调动了大量部队反扑。

12月5日晚,国民党12军教导师奔袭黄安,潘忠汝本来完全有机会突出去,但为了救出同志,他在黄安县杀了个六进六出,犹如战神附体。

可惜,在他第七次冲进城救同志时,腹部中弹不幸牺牲,年仅21岁。

由于潘忠汝不像卢德铭那样在北伐就已成名,又没有毛主席这样的搭档,所以尚未表现得太出彩的他,按照资历来看,很可能是上将。

最后爆发的广州起义,总指挥是叶挺,按照资历来说,叶挺参与授衔,大概率会是元帅。早在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时,叶挺就已是广州总统府警卫团的营长。

南昌起义时,他是前敌总指挥兼11军军长,虽然就人数而言11军不及贺龙的20军,但论精锐程度,11军要更胜一筹。

而广州起义有一点很特殊,它是首次正式使用“红军”之称。早前的南昌起义沿用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秋收起义是叫“工农革命军”。

所以毛主席曾经当面称赞叶挺:你是红军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无论是南昌还是广州的起义,叶挺都是处于极高的领导地位,这一点后来的十大元帅也不及他。

而且叶挺是国共公认的名将,抗战初期对于新四军军长的人选,两党是争论了很久的,直到抬出叶挺,双方才没有异议,后来的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就是元帅。

还有新中国的36位军事家,叶挺就入选其中,综合来看,如果他能参与授衔,大概率会是元帅。

但,叶挺也有一个被争议之处,即脱党近十年。艰难的土地革命他没有经历过,也没有开辟根据地和独立领导一方作战的功劳,即便在新四军中,他也没多少实权。

由于不是党员,他都没办法参与党委会,大小事务基本由项英负责,他还气得多次提出辞职。

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1946年那架飞机没有失事,叶挺也需要去负责一个大战区打出成绩,才能让人信服。否则很可能会是他转到行政,不参与授衔。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欢迎各位有不同的看法。

2 阅读: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