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教你疫情时期情绪平稳“技术宅”!

丽享主义 2020-02-14 16:30:30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许多人都响应国家号召,减少出门,减少传染的机会,选择宅在家里。作为重大社会应急事件,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也会给心理健康带来各种冲击。对于已经习惯忙碌的人们来说,一下整天宅家,接受海量信息时间长了,会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我们该怎样调整自己和家人的情绪呢?今天作者采访到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所长、心理咨询师邱驷老师,为大家支招“技术宅”攻略!

减少信息摄入,“时时关心”变“有数关心”

面对海量信息,人都有负面偏好。负面偏好(negativity bias)就是指与正面的事情相比,人们往往会更加关注负面的事情。近来,大量的疫情宣传报道牵动着人们的心,许多人会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览这些新闻,随之导致大脑当中负面信息摄入过量。当一个人不断重复关注这些负面新闻的时候,就会主动过滤掉那些积极的事情和新闻,从而不断加剧心理上的恐慌。如果觉察到自己有这样的情况后,就要让自己停下了,减少对信息的摄入,把时时关心变为有次数的关心,如早、中、晚,且每次关注时间不宜过长(只关注官方、正规渠道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避免道听途说,失实信息过量摄入,增加焦虑和恐惧)。

在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前,人们都会出现情绪波动,或有少部分人异常。如何让自己接受紧张、恐惧、沮丧,如何平安让自己度过疫情阶段?不妨有意识学一些疫情和预防治疗的知识来调整情绪。如果通过学习,自己还无法调整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不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让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

长时间过度的紧张会降低免疫力,我们不妨通过放松练习来调整情绪,让自己放松一下,有好心情。找一个舒适的地方,或坐或躺,全身心完全放松,做几个深呼吸。还可选自己喜欢的音乐来听,让自己从身体到心灵得到调整和释放。在家可利用有限的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运动,比如做瑜伽、跳绳、原地跑步、八段锦等。

另外,平时大家生活都比较忙,可以利用这段难得的时间,把平时想看的书看了、电影看了。年轻人难得在家陪伴老人和孩子,这段时间不妨多和家人交流,帮助做家务。还可与亲朋好友通过微信或电话等便捷通讯方式交流,增进亲友间的感情。

利用特别假期,培养孩子好习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

这个时期,孩子们也迎来了一个外出受限制的超长假期,那么,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如何在家里科学、合理地陪伴孩子呢?

首先,要像在幼儿园一样,按照平时作息时间,不要打乱生活节奏,否则会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其次,家长可以从网上找到一些适合孩子年龄段的解读病毒的绘本,带着孩子一起看,让孩子知道病毒到底是怎么回事,被病毒感染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让孩子对病毒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消除孩子的恐惧和担心,并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

还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绘画、手工、阅读、拼图等活动,不仅可以分散孩子外出玩耍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可以通过视频聊天,让孩子与小朋友们多交流,还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比赛,比如做广播操、唱歌跳舞、整理房间、背诗词讲故事等,也可以与熟悉的亲戚多交流,减少孩子的孤独感。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房间、做游戏(比如手指游戏、角色扮演等)、做广播体操、亲子瑜伽等,增进亲子感情。

特别要提醒家长的是,做父亲的,平常相对比较忙,在家里的时间相对较少,更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幼儿园老师以女性居多,而男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夫妻关系是好转还是恶化不靠环境靠自己

当人们面临共同恐怖,他们通常会齐心协力,但当夫妻关系本身不好时,面对的很可能就是自身的恐惧,将不良情绪发泄给对方。在非常时期,当发现对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时候,平时的积怨有可能会在这个时候累积表达出来,不会好好说话,造成矛盾的升级。

夫妻在这个时候可考虑理性的保持距离,将家庭生活进行合理分工,划分自己的责任和事务,将自己的情绪消化好,在有限的空间里不影响到家里其他人。

成人都该学会将情绪进行正向转化,否则长期压抑情绪对人对己会变成战争。夫妻要多了解对方的情绪形态,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并形成规则。不争对错,不走极端。有矛盾的夫妻通过这段时间如果能感受到对方的关爱可以化解积怨,但个人主义太重只关心自己的会不可逆转的恶化双方关系。希望大家不翻旧帐,专注于把这段时间过好,也许会迎来好的新开始。

图片来源:视觉内容

专家简介:邱驷,网名“顺顺”,(公众号:明亮课堂)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所长,心理咨询师,团体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EAP项目管理师,员工心理援助高级咨询师,员工心理援助咨询师、讲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会员,国际中华心理咨询师协会注册会员,重庆市评估研究会家校共育工委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