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密约》与中东铁路的修筑

追寻一下历史 2024-05-10 20:16:43

在中国近代史上,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中俄密约就是其中的一个。中俄密约的正式名称为《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是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洛巴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的。由于这个条约是光绪年间秘密签订的,所以习惯上称光绪中俄密约。实际上中俄密约是19世纪末国际外交上的一个大骗局。

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中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的条款,引起了早已把吞并朝鲜和中国东北作为国策的沙皇俄国的强烈反对。沙俄纠集德国、法国联合向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退出了辽东半岛,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俄国之所以精心策划“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并不是为了对中国表示友好,而是为了维护它在远东的侵略权益。但是俄国却以“还辽”有功为借口,不断向清政府“邀功”,进行勒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俄四厘借款》,同意成立华俄道胜银行。俄国取得了中国海关的部分管理权,并且企图在财政上扼住清政府的咽喉,迫使清政府俯首听命。但俄国并不满足于这两项侵华成果,提出要在中国满洲北部修筑一条铁路,使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直达海参崴,为它称霸远东的战略目标服务。沙俄知道这一要求在北京恐怕难以实现,因而决定利用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之机,诱使清政府派要员来俄国谈判并签订条约,解决“借地筑路”问题。

1896年5月3日,清政府钦差头等出使大臣李鸿章开始同维特秘密谈判。在谈判过程中,维特采用伪装结盟和重金贿买的手段,诱使李鸿章就范。6月3日,中俄双方在莫斯科正式签约。在签字仪式上,还发生了一件鲜为人知的小插曲:

沙俄政府一手拟定的条约原文中,有“日本帝国或与日本同%之国,侵占俄国远东或中国,两国应互相援助”的字样。维特认为,这虽是虚假之词,但若被其它列强知道了,恐生事端。因而沙皇指示洛巴诺夫将这段话删掉。后来,洛巴诺夫竟把此事然略了。当双方就座即将签字时,维特发现了洛巴诺夫的这个疏忽。他灵机一动马上吩咐仆人端上午餐,并客气地对李鸿章说:“时间已过12点钟了,免得菜肴变味,我们吃了再签吧。这个自诩“天下事莫易于做官”的李鸿章,竟丝毫没有发觉维特突然改变外交程序是个诡计。待他用过美餐回来签字画时,条约已是删改过的文本了。

中俄密约共六款内容。其中第四款为“今俄国为将来转运俄兵御敌并接济粮食,以期妥速起见,中国国家允于中国黑龙江、吉林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惟此项接造铁路之事,不得借端侵占中国土地,亦不得有碍大清国皇帝应有权力。其事可由中国国家交华俄银行承办经理。至合同条款,由中国驻俄使臣与银行就近商订。”第五款又补充道:“俄国御敌时,可用所开之铁路运兵、运粮、运军械;平常无事,俄国亦可在此路运过境之兵粮。”

中俄密约名为《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实际沙俄以军事秘密结盟为幌子,从中国攫取了修筑铁路的权利。根据这个条约,1896年9月2日,中俄又签订了《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合同章程》(简称《中东铁路合同》),沙俄取得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及经营权。

中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东省铁路。这条铁路干线西起满洲里,经海拉尔、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东出绥芬河到海参崴,全长1700多公里。支线自哈尔滨经长春达大连。形成一条2800多公里的“T”字形铁路。

中东铁路的修筑始于1898年6月9日,1903年7月14日全线竣工,通车营业。通车后,俄国人掌握的铁路管理局正式接管了铁路。它不仅是管理铁路,其下设的办公室、法律处商业部、会计处、军事处、矿业处等20多个机构,竟全面地窃取地方的治外法权、驻军权、设警权、采矿权、内河航行权、伐木权等。沙俄侵略者利用强加给清政府的特权,任意侵占沿线土地,大量掠夺木材等资源,中东铁路成为沙俄侵华的重要工具。

1905年日俄战争后,因俄国战败,南线长春至大连一段割让给日本,称南满铁路,中东铁路专指剩余部分。1924年,中苏达成协议,中东铁路暂由中苏共管。“九一八”事变后,中东铁路被日军占领。1935年,日本以一亿四千万日元从苏联手中购得路权。1945年日本投降后,这条铁路再次由中苏合办。1952年12月,苏联政府将中东铁路全部交还中国,后被分段称滨洲、滨绥、和哈大等线路。

摘自黑土风云录

0 阅读:13

追寻一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