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反对无效,G7发联合声明,将对华摊牌,中国猛抛美债运回黄金

郭嘉聊健康 2024-05-30 06:46:26

当地时间5月25日,G7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于意大利城市斯特雷萨闭幕。

在会后官方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所谓“中方产能过剩”问题再次成为其肆意炒作的对象。

前段时间,美国政府进一步扩大了对华贸易制裁的范围,而在此次G7会议中又试图煽动其它国家加入到对华贸易制裁的行列之中。

不过该图谋最终并没有得逞,这充分说明G7集团内部在涉华贸易制裁问题上存在不同的声音。

虽说此次G7会议没有就对华实施联合贸易制裁达成共识,但是这些国家恶意抹黑我国经济发展的“担忧”却并没有消除。

针对美西方国家在涉华议题上的步步紧逼,我们该如何应对未知的挑战?

一、美欲裹挟盟友围堵我国

在刚刚闭幕的G7外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美国代表再次借机兜售所谓“中方产能过剩论”以挑动其它盟友的敏感神经。

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已宣布大幅增加我国输美电动汽车、锂电池、钢铝产品等商品的关税税率以应对来自我国的所谓“不公平市场竞争”。

很显然,美方渲染“产能过剩论”的目的就是拉拢G7成员国加入到其对华贸易制裁的阵营之中。

从近期美国政府不断扩大对华贸易制裁范围的行动中可以看出,美方在对华加征惩罚性关税时往往会选择中美博弈中自身相对劣势或彼此针锋相对的产业,比如新能源、芯片或钢铁制造业等。

换言之,美国政府对华所采取的贸易制裁措施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维护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然,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彼此经济往来绝不仅限于分歧或者对抗。

而中国市场对于美国企业来说,自然也是不愿错失的一片蓝海。

数据显示,去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达6644亿美元,同比下降约11.6%。

即便中美贸易额出现同比两位数的下降,但两国贸易往来的体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在前期美国政府已出台相关对华贸易制裁措施后,这场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实际上已经成为美国向其它盟友进行政治施压的“舞台”,显然美国并不想独自应对与我国可能展开的贸易战。

当然,在美国政府的“如意算盘”里,裹挟盟友对华施加贸易压力,建立“遏华阵营”仅仅是第一层谋划。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借此削弱这些国家在相关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二、法德反对搁置联合制裁

既然美国政府的真实意图昭然若揭,那么部分与会国代表自然要为本国的利益发声,以避免落入美国设下的‘陷阱’。

在谈及对华施加联合贸易制裁时,法国财长勒梅尔表示G7集团需要在面对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时保护自身工业利益。

不过这应该避免与我国发生任何形式的贸易争端。

事实上,法国政府一向对来自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感到忌惮。

一方面这是出于对本国车企在全球市场发展能力上的不自信。

另一方面则是受中法经贸合作伙伴关系的牵制,以至于在涉华贸易问题上往往举棋不定。

目前法国在对华贸易制裁相关议题上的态度更多的倾向于中立,或者说哪边能得到的好处更多,就会‘适当’倾斜到哪边。

在G7集团峰会上,德国财长林德纳明确表示与我国产生贸易争端的结果只会有输家,不会有赢家。

且就算要对华施加贸易制裁,也应该通过世贸组织的正规程序进行推进。

其实德国财长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德国政府反对G7集团对华施加联合制裁。

不过考虑到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才不得不‘搬出’世贸组织来转移矛盾。

与法国试图在对华决议中谋利不同,现如今德国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度相对较高。

特别是在失去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供给之后,德国出口经济的竞争力亟需借助深耕中国市场来实现重振。

在美国政府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后,大量德国企业迫于经营压力不得不选择赴美建厂。

此时正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德国经济绝不容再失去中国市场的支撑。

即便法德两个G7重要成员国都明里暗里的表示反对联合对华施加贸易制裁,但这并不妨碍美国试图抹黑和打压中国经济产业发展的险恶图谋。

在G7联合声明中,G7成员国一致同意继续对我国实施所谓“产能过剩”监察,并保留采取措施确保“公平竞争环境”的选项。

现在的G7集团一方面忌惮我国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就,期望借助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遏制我国发展。

另一方面又不愿与我国发生贸易争端,都想继续与我国展开良好的贸易合作,这种自相矛盾的心理可能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三、金融动作抵御潜在风险

早在美国政府决定对我国施加贸易制裁之前,美方曾多次派遣高官来华就相关制裁意图“待价而沽”。

期望我国能够在部分利益问题上让步或者妥协,只是这种带有明显施压意味的谈判并不能换来平等与尊重。

就算美国政府现在没有对我们施加制裁,也不代表以后不会继续借机向我国施压。

面对其咄咄逼人的霸凌行径,我们要做的只能是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减持美债达489亿美元。

截止3月末,我国持有的美债规模仅剩7674亿美元,且总体持债规模仍然呈现下降趋势。

在美联储延长降息周期,持续收割全球财富的状况之下,我们必须通过适度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抛售美债一方面能够稳定人民币汇率,另一方面则是避免美债暴雷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冲击。

在加紧抛售美债的同时,我国央行也在大举购入黄金,而美元与黄金的“命运”往往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数据显示,我国央行2022年11月黄金储备突破2000吨。

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黄金自带的商品和天然货币属性,决定了其必定会成为各国央行眼中绝佳的避险投资选择之一。

毕竟美元霸权随时可能会崩塌,而“金本位”体系则是绝对兜底的存在。

四、对华摊牌“最后选项”

从竭力对外展现对华友好姿态,不寻求对华经济脱钩断链。

到挥舞‘制裁大棒’,违背世贸组织基础原则肆意对华加征惩罚性关税,难道这就是美方口口声声宣扬的中美应搁置分歧、避免误判吗?

现在美方又想拉拢G7成员国集体对华“摊牌”,其目的就是要孤立我国,不过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显然不会得到“盟友们”的广泛认同。

其实G7各成员国深知,此次美国对华展开的贸易制裁完全是站在“美国利益优先”的角度。

而所谓“中方产能过剩”的论调也并没有得到证实,贸然加入对华联合制裁的行列最终只会沦为中美新一轮产业博弈的牺牲品。

在常规手段无法起到遏制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情况下,拉拢盟友对华“摊牌”似乎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可用的最后选项。

当然,在美国对华施加贸易制裁的过程中,美国自身也会在这场博弈中遭受巨额损失。

现在其想拉盟友入局,就是为了分摊对华“贸易战”的成本。

不过考虑到中欧贸易产业链互补性较强,欧洲国家绝不会轻易在对华贸易制裁中采取实质性措施。

而保证开放、互利的市场准则是帮助欧洲经济逐步走出泥潭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全球新兴产业加速革新,全球产业链推进新旧转换的动能也越来越足,不过这就无可避免的涉及到产业链主导权的问题。

美西方国家竭力炮制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目的就是为下一步对华采取限制性措施制造“口实”。

只是打压我国真的有助于西方国家实现经济产业发展的繁荣吗?法德两国财长对此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总结

近日,美国政府再次利用G7成员国会议兜售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并试图拉拢其它成员国加入到对华贸易制裁的行列之中。

不过法、德两国代表出于本国利益的现实考量,并没有附和美国的“邀请”。

当然,与其说美国政府是想拉拢G7成员国加入对华制裁队伍,倒不如说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胁迫。

就算联合制裁没有成行,美国也在会议中充分利用G7集团国家对我国的忌惮通过了所谓对华“产能过剩监察”。

针对美西方国家在遏制和打压我国正常发展的情形之下,我国央行选择大举抛售美债并购入黄金以规避经济风险,逐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在全球新旧产业高速转换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审慎应对美西方国家的种种图谋。

并坚定信心,继续本着平等、尊重、互利共赢的态度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关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 2024-05-07《4月外储余额为32008.3亿美元,黄金储备连增18个月》

环球网 2024-05-27《法德在G7反对与中国打贸易战,德国财长:贸易争端不可能有赢家》

环球时报 2024-05-08《美撤销部分企业对华为公司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回应》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