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的契丹族,后人在哪?其实并没有消失,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

燃语 2024-05-24 22:17:25

看过《天龙八部》都知道,乔峰本来是契丹人,也因为这个身世,导致他不得不做出抉择,最后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平息了一场民族之间的恩怨。

乔峰确实很伟大,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抛开影视小说,观众也有疑问,为什么中原武林和汉人就是接受不了乔峰的这个身份呢?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契丹族,是大宋的宿敌,且让宋朝世世代代的君王,都睡不着觉。

直到契丹族“消亡”,汉人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那么问题来了,曾经这么强大的契丹,真的在短时间内就全部消亡了吗?其实并没有消失,甚至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

史料上的契丹族

简单介绍一下契丹,查资料的话,上面是这样写的:

契丹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地区。

在公元四世纪就有记录。他们的名字来源于“镔铁”(具有争议),但他们的确是一个擅长畜牧业和渔猎的民族,尤其是在公元前5世纪与北魏政权建立起“通贡关系”后,这个关系更为紧密。

契丹族源于鲜卑,但他们与宇文部的关系也很密切。契丹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东胡族系的鲜卑族,并在公元5世纪与北魏政权建立起通贡关系。

契丹族在唐朝末年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他们的统治者耶律阿保机带领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了辽国,疆域横跨了整个中国北方。

然而,随着耶律德光的去世和内部政权的腐败,辽国最终被金国所灭,契丹族人也四处流亡。

尽管现在没有契丹一族了,但他们曾经建立的辉煌,一直是被后人记住的。

契丹族的文化和传统非常丰富,其中包括萨满教,这是契丹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其基本教义主要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神、神与人之间的关系。

主要的信仰对象包括太阳神和地母娘娘、战争之神和祖先神等。萨满教的祭祀仪式包括自然祭祀、家祭、战争祭祀和巫术祭祀等。

萨满教的象征包括鹿、羽毛和神杖等。萨满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契丹萨满教,并在辽代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可见,契丹族的发展也是源远流长。

宋辽宿敌

而且这个民族之所以能够让大宋闻风丧胆,也源自他们长期的蛰伏。早在“安史之乱”之前,契丹就在慢慢发展,不过一直以“低调”作为发展的主要原则,也一直没有建立国家,而是以游牧民族存在。

直到大唐灭亡,契丹才真正建立国家,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南宋羸弱不堪,契丹看准机会慢慢往南发展,企图占领中原。

朱棣迁都北京,就是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燕云十六州”,为什么在历任帝王眼中,守住了燕云十六州,等于守住了江山?说白了就是为了防止契丹。

当年石敬瑭反唐,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让契丹帮自己推翻后唐,建立了后晋,从此契丹胃口越来越大,而耶律德光也有机会建立“辽国”,并且频繁南下进犯中原领土,也正是如此,导致后来进入漫长的动乱时代。

而宋朝和辽国,他们成为宿敌,双方对抗到最后,也只能以妥协结束。

他们相爱相杀,曲折的道路,历史书上不会详细地告诉我们,更不会说,在这条道路上,到底牺牲了多少人,才换取来的短暂和平。

宋太祖时期,宋辽之间大抵相安无事。宋太宗即位后,灭亡北汉,欲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悲剧了。

宋太平兴国四年,太宗亲率十万大军北进,突破辽军防线,进围幽州,结果宋军在高梁河被辽军大败。宋辽陷入了相持。

雍熙三年,太宗再次北伐,但辽国局势平稳,宋军占不到便宜,仓促之间,宋军准备不充足,所以说还未开战就是败局。

宋军三路齐进,起初进兵顺利,颇有收复之举。

面对宋军进犯,辽萧太后、圣宗亲临幽州,集中兵力打击宋军一路,继而对其他两路宋军反击。

宋军好不容易取得的胜利顷刻间丧失殆尽,宋军大将杨业也被辽军俘虏。雍熙北伐失败后,宋军放弃云、应,撤回代州,对辽的战略进攻就此失败。

宋景德元年秋,萧太后、辽圣宗亲率大军攻宋,宋军决定在澶州与辽军决战,真宗渡河北上,亲临战场,宋军军心为之大振。

经过讨价还价后,宋辽签订和约,约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以白沟河为边界。

这就是“澶渊之盟”以后就是和平了,两国不再有大的战事发生,维持了百年的稳定。

金灭辽

要不是后来的契丹内部政治瓦解,他们还可以再强盛百年。女真崛起,注定契丹要消亡。

政和四年,恰好辽国在东京发生内乱,金国果断出击并占领了东京地区,这大大加强了金朝在整个辽东地区的影响力。不久后,金朝又在辽国边境疯狂横扫,重创辽国军队,进一步削弱了辽国的实力。

金朝还采取了一系列外交策略,如与北宋结盟,共同对抗辽国。在北宋的帮助下,金朝成功地占领了辽国的一些重要城市,如燕京和南京。

可以说金灭辽,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当然,辽国灭亡之后,很多人疑惑,难道所有契丹人真的都被女真杀光了吗?当然不可能,契丹族的后人,实际上到今天还存在。

契丹族后裔今天在哪里

自金灭辽以后,契丹族人便开始分成两个阵营,他们的历史发展也截然不同,其中一部分是耶律大石往西走,最终建立了“西辽”。

不得不说,耶律大石还是很牛的,在夹缝中还能求得一丝生存空间,建立西辽政权之后,还能在西部站稳脚跟,甚至领土还不小。

当时西辽面对的是西域的那些强国,他们是外来客,本就有点水土不服,所以耶律大石第一步就是稳住脚跟,等到自己有一定能力了,再来招兵买马,逐渐发展自己最有利的骑兵部队。

靠着这支由各个民族组成的“骑兵部队”,耶律大石征服了西域各个强国,有了一丝生存空间,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还有一部分,是臣服金国的统治,成为金国的子民,虽然中间也发生了多次起义,甚至规模达到十万人以上,但每一次起义都被金国政府给镇压,所以契丹族也只好妥协,慢慢融入到女真族,从文化、思想各方面,都和女真无异。

到了元朝时期,契丹开始投靠蒙古,一方面是求生存,还有一方面是想借蒙古之手,灭掉金国。不过,在对抗之中,他们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汉族也在不断壮大发展。

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之后,怎么来治理这些胡人,让他们顺从于汉族,最好的办法就是汉化。

所以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打压反对胡人文化,并且搭理推崇汉文化,让很多胡人不得不接受汉文化,甚至一些胡人为生存,把姓氏都改成了汉族的姓氏。比如之前契丹的两大家族:耶律氏族、萧氏,也有很多人改了姓氏,尤其是耶律氏族,一听就很契丹,他们为了更好地生存,就改成了刘、莽、李、石等姓氏,加之其他的文化,也渐渐汉化。

所以后来很多人根本就分不清,到底是汉人还是契丹人?什么标识都没了,自然更难分辨,经过几百年的演变,除了融入到蒙古的契丹后人之外,似乎所有的契丹人都消失了。

其实不然,历史学家也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直到90年代后期,有历史研究专家,专门对“云南本人”和契丹的DNA比对发现,“云南本人可能是契丹族人后裔”,云南蒋姓、莽姓、阿姓极有可能是契丹族人后裔,而且人数众多,达到15万之多。

还有,在东北的达斡尔族也有可能是契丹后裔,而且特征更加明显。

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市和俄罗斯石勒喀河与伯力一带。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现使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达斡尔族能歌善舞,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

达斡尔族人在清朝之前,都是使用契丹文,还有很多民俗,也是保持契丹的民俗。比如凿冰捕鱼的传统、沃水求雨的仪式、婚俗和信仰等。

所以达斡尔族也是公认的契丹族后裔。

只是很多契丹族已经汉化,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是契丹族,甚至还以为自己是汉族,加上现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相处融洽,社会和谐,也没人去研究这个问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日军入侵东北的时候,身处东北的达斡尔族还组成了东北抗联,对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阅读:67

燃语

简介:历史会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