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配享太庙”到底算多大的荣誉?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6-05 11:32:49

最近,一部电视剧《知否》的火爆,让太庙这个名词,逐渐的走入了大家的视野。

在剧中,大娘子就对着自己的丈夫说:“我父亲配享太庙,你敢休我?”。

看到这个剧情,很多人就开始奇怪了,配享太庙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大娘子说出这么有底气的话来。

什么样的大臣又能够配享太庙?

或者说,配享受太庙,又对后代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太庙,一般意义上来说,指的是中国古代的皇家宗庙。早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出现过了,不过那个时期,它叫做世室。

到了秦汉时期,开始被改称为太庙。而此后呢,太庙的称呼就一直延续,一直到了清朝灭亡。

而最早的太庙呢,只是用来供奉,皇帝先祖以及历代皇帝的。

到了三国两晋时期,司马炎统一了三国,为了纪念妻子武元皇后,特意把妻子的牌位也供奉进了太庙之中。

同时,司马炎还把一些有功之臣的这个牌位也供奉进了太庙,从哪以后,历朝历代就都开始效仿。

开始把皇后,或者有功的皇室宗亲,为国家立下大功的有功之臣的牌位,都开始放到太庙当中进行供奉。

并且,皇帝们发现,这种方式,可以让很多人感恩戴德。是一个很好的笼络人心,奖励功臣的办法。

毕竟,多一个牌位也不费多少钱,属于性价比超高的方式。

更何况,我们都知道,古人的思维方式叫做视死如生,不仅生前的一些殊荣很重要,死后的哀荣,也同样重要。

在古代,去太庙祭奠的,都是皇帝,是真龙天子。

从来都是别人跪拜皇帝,哪有活人能够享受皇帝的跪拜呢?

所以,能让皇帝跪拜的只有天地神明

而配享太庙的大臣们呢,在死后也可以接受皇帝的跪拜大礼。死后能有皇帝能够亲自来上香火,这对于古人来说是莫大荣誉。

这件事情的难度,绝对不亚于生前你天天跟皇上一个桌子上吃饭。

所以,我这么一说,大家就明白,配享太庙这容易,对古代的臣子来说,为什么这么吸引人了。

好处这么多,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功劳才能够配享太庙呢?

我们先聊聊近代,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被后世称为半个圣人。按道理说,不论功劳官位,都算得上位及人臣了,他有没有资格呢?

没有。

可见,能够获得这个荣誉,确实非常的难。

毕竟整个清朝,只有二十六个人配享太庙。首先你必须生前立下大功,其次呢你必须要深得皇帝的信任。

而最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生前必须没有污点,名声要非常好。

比如说唐朝的魏征、长孙无忌,杜如晦、还有李請等等,这些人不光功劳大,而且为人正直,很有名节。

可以说,配享太庙的人物,随便我们说一个都是响当当的。

既然配享太庙的门槛这么高,对于后代是不是有很多好处呢?

关于这点,我们只能说,荣誉大过于实际的用途。

即便祖先配享太庙,这个家族的子孙,也需要有真本事的人,你才能真正出人头地。

比如说李靖的儿子李德謇,因为李承乾谋反一事被牵连,最后落得流放岭南。还是看在李靖的面子上,改派流放吴郡。

而李靖死后,李德塞承袭卫国公的爵位,之后呢就再无消息,没在历史上留下任何信息。

而他的弟弟李德奖,更是在历史上只留下了一个名字。

所以说,配享太庙这个事情,在真实的历史上,这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子孙若是没有真本事。

三代之后朝中就没有位置了。

毕竟,皇帝家发的免死铁券都不一定免死,对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5

德叔谈史悠悠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