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的摇篮——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分数、就业升学情况一览

小考陪你考 2024-04-15 12:36:37

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电子通信领域唯一一所985大学,热度非常高。近年来高考录取分数节节攀升,考研的热度也非常高。但实际上研招专业非常之冷热不均,有的学院报考人数上千人,录取仅不到10%,有的学院没人报,只能录取调剂。没人报的学院也不是冷门专业,其实专业很热,学院实力也很强,可能是了解的人不多吧?

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报录数据

2022年报考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为22416人,共录取4310人。最热门的学院和专业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公共管理专业,1655人报考,录取404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专业,1506人报考,录取265人;经济与管理学院,1366人报考,录取495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2319人报考(全日制+非全日制),录取249人。

报考比较火爆的学院和专业如下:

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航空航天学院,物理学院,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都有“电子信息”专业的研究生招生,最热的1500多人报名,最冷的只有1人报名,招生全靠调剂。当然不同单位开设的专业方向肯定有些差异,但其实对于就业而言这些差异可能影响并不大。为什么这些专业报考人数差异这么大?信息差可能是原因之一。

报考人数最少的学院和专业主要有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的电子信息专业,仅1人报考,录取全靠调剂,自动化工程学院的交通运输专业、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专业、航空航天学院的交通运输专业、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报名都只有2人,具体数据如下:

报录比低于10%的学院和专业如下,意味着报这些学院和专业很难上岸:

报录比较高的学院和专业如下,基本上录取比例都超过50%:

报考人数很少的学院和研究所并非实力不济,下面就做些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Institute of Fundamental and Frontier Sciences,简称IFFS)成立于2014年6月,是电子科技大学为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整体基础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而特别筹建的“学术特区”。作为电子科技大学在基础与前沿研究方面的重要“基地”和“示范”,研究院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与前沿学术高地为目标,紧密围绕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等一级学科的共性基础理论和前沿交叉领域开展研究。

基础院坚持“四个面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以“智慧(Intelligence)专注(Focus)自由(Freedom)成就(Success)”为建设理念,以“国际化学术特区”作为建设核心,实施“无边界学院”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和改革有利于激发基础研究活力的特区机制,打造具有国际一流的软硬件环境,为电子科技大学的基础前沿研究营造宽松自由、活跃开放、潜心专注的学术氛围。

基础院汇聚了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海内外50余位高层次人才组成的高水平国际化研究队伍,组建了30余个高水平研究团队,成立了量子信息研究中心、集成光子研究中心、碳中和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生命医学交叉研究中心等六大研究机构。

建成了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量子物理与光量子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累计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3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和1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四川省天府友谊奖、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奖、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科学探索奖、贝塞尔研究奖等奖项。在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不断产出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代表性原创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Science、Nature Physics、Nature Materials、Nature Photonics、Nature Catalysis、Nature Electronic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引领电子科技大学基础研究,成为高端学术成果和原始创新能力的发源地。

师资方面,有数位院士坐镇,非常厉害: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招生专业和录取数据如下,最多的专业报名21人,录取9人,最少的报名1人录取7人: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电科院)成立于2003年,是顺应电子科技大学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需要而特别建立的专职科研机构。主要承担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及工程任务,小批量多品种订货生产和研究生培养任务。成立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是电子科技大学在拓展科技工作领域、开拓科研新局面和科研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

自2003年成立以来,电科院贯彻“从无到有,从有到实,从实到专,从专到强”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科研为核心,以生产为基础、质量为生命,以学校为依托、面向社会、汇集资源、广纳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形成特色和优势”的发展原则,通过灵活的运行机制创新管理,依托学校的品牌和资源优势,整合学校内外部资源,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立足基本条件建设,承接大型综合项目,逐步发展壮大,已经快速走过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实”的历程,并已进入重要发展阶段,在“从实到专”的战略发展阶段迈出坚实步伐。到2009年8月,科研和生产人员规模发展到二百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12人、博士(含在职博士)26人,兼职教授12人(博导8人),已成为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工作的生力军。

领衔的教授有谭述森院士、张顺生研究员、田忠研究员等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招生录取数据如下,最多的专业报名37人,录取18人,最少报名2人录取1人:

航空航天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立于2006年7月,是电子科技大学瞄准航空航天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多学科融合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培养本硕博各层次高素质创新人才组建的研究型学院。

学院以“飞行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为发展主线,建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航宇学科获批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建有航空航天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建有“飞行器集群智能感知与协同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智能通航的无线通信体系与体制研究”海外院士工作站,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四川省科技厅等单位共建了省部级联合科研平台5个。

学院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人,副高级职称及以上77人,博士生导师25人,聘请了40余位名誉、客座及协议教授。现有在读学生1000余人。

航院的报考人数也很少,比较容易上岸。最多的专业报名364人,录取97人,最少的专业报名2人,录取1人

0 阅读:38

小考陪你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