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朱棣回到榆木川后随即暴亡,杨荣:将他封入桶内,秘密回京!

路人蚁聊一聊 2023-09-12 17:40:44

历史上,仅有四位皇帝,死后秘不发丧,明成祖朱棣就是其中之一。为什么要秘不发丧?这是因为朱棣驾崩的时间和场所不对。

此时,朱棣正在御驾亲征,他征讨的对象是两次被蹂躏的鞑靼,这是第三次征讨。正因为前两次的胜利,骄傲且好战的朱棣,不顾64岁高龄,依然亲力亲为,如果被鞑靼发现,一定会趁机进攻。

而且,朱棣驾崩的地方名为榆木川,位于内蒙古多伦多地区,属于传统的荒芜之地,并未进入明朝的实际控制区域。

时间和场所的不对,使得本就属于国家大事的发丧,变成关乎生死存亡、关乎朱家天下的“特级事故”,稍有不甚,后事难料。

内忧外患、不容差池

发丧之事,为什么变得如此小心翼翼、瞻前顾后?表面上是时间和场所不合适,实际上是内忧外患在双重逼迫。

先说外患,鞑靼就像一个“狗皮膏药”,赶走一次、来犯一次。这回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鞑靼进犯山西大同、开平等地,朱棣调遣了山西、山东等五个地区的精锐兵马,急速出击。

可是,明军却扑空了,情报显示鞑靼部队在纳木儿河(今蒙古境内),朱棣亲率大军到达,搜索了方圆三百里,却没有发现任何大部队的痕迹。很快,明军粮草用尽,朱棣只能悻悻而归。

战争没有实质打响,敌人仍在某处潜伏,伺机而动。可朱棣却在回程中驾崩了,如果他的死讯传出,内部会影响军心士气,外部会助长敌人野心,一定会遭到鞑靼部队的猛烈反扑。

而且朱棣此次出征,几乎带领了整个国家的精锐兵马,如果失败,明朝可能直接崩溃,甚至有亡国的风险。

再说内忧,“有其父必有其子”,靠武力叛变夺得皇位的朱棣,生下了两个有同样野心的儿子。

朱棣驾崩时,太子朱高炽正在国内辅国,二子汉王朱高煦、三子赵王朱高燧正随军出征。因为太子生性敦厚老实,二子、三子很是瞧不上太子,一直以来对立储之事不满,对皇位更是虎视眈眈。

即使是朱棣生前,二子、三子都有谋反之心。

如果此时朱棣的死讯传出,二人势必会再生事端。如果二人带兵谋反,任何人都难以抵挡,明朝将从内部瓦解,兄弟反目,生出祸乱,天下不安。

内忧和外患的双重压力,换作任何一个理性精明的臣子,都不会随意将皇帝的死讯公开,何况是一代名臣杨荣。那么,杨荣又使用了何种计谋,才做到瞒天过海的呢?

铸锡成桶、秘密回京

此次朱棣出征,杨荣伴其左右,主掌内外大事。朱棣突然驾崩,贴身宦官马云慌了神,赶忙报告了杨荣和金幼孜。三人短暂商量后,杨荣冒死决定,秘不发丧。

可是,时值盛夏,尸体如何完整保存,长途运输如何不泄露腐烂味道,都是棘手问题。经验老道的杨荣给出了答案:尸体封入桶内、咸鱼对冲腐味。

因为在南方做官时,杨荣发现南方的大宗茶叶买卖,使用的是一种密不透风的金属锡桶,能够很好的保存茶叶长途运输。

于是,朱棣驾崩的第二天,军营中贴出了一则告示:因圣上对现有餐具不满,现向全体人员强行征缴锡制品,无论公私、多少,一律主动上缴。

随后,一批冶金工匠被单独请入大帐,名义上铸造餐具,实际上熔铸了一个大圆桶。等到工程结束,这些工匠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但他们只是小人物,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一细节。

此时,朱棣的尸体已经被装入桶内,并用锡水浇铸,完全密封了。

为了万无一失,杨荣下令将咸鱼分发至各营,由各营自行携带并食用,整个军营都弥漫着一种腐败的味道。

朱棣的大帐和马车,日常生活起居一切正常,宦官大臣进出无异,每日皇帝谕旨正常颁布,只不过杨荣总是言称“皇帝身患风寒”,不能外出活动,不能面见部属。

朱高煦身在军营,并未察觉任何异常,只听说朱棣病了,他决然想不到,杨荣在背后,居然有如此“大逆不道”的举动。

兄弟阋墙、暗流涌动

当军队进入大明境内,外患的危险得已解除,瞒天过海之计也行使得非常顺利,杨荣抓紧时间开始了下一步计划。

交待好军中事务后,杨荣秘密回京,面见了朱高炽。他拥护朱高炽,既为了“太子即位”的礼制不被破坏,又因为朱高炽人品端正、宅心仁厚,是皇帝的最佳人选。

杨荣将朱棣驾崩的过程,一五一十的向朱高炽进行了汇报。听闻噩耗,朱高炽悲痛欲绝,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杨荣看到此种景象,及时的给予对策建议。

一是提兵入京,调遣京外的薛禄等人带兵进京,强化京师、皇宫安全。二是由太孙朱瞻基秘密北上,迎接朱棣灵柩回京。三是派驸马前往南京,接管都督府,全面掌握国家军事大权。

此三条对策,使得朱高炽彻底掌控了国家政治和军事权力,顺便架空了朱高煦、朱高燧。

虽然朱高煦、朱高燧整日盯着朱棣、朱高炽,却被不知不觉算计,当他们得知真相时,暴怒不已,甚至做出了一些反抗举动,只是难成气候,只能暂时接受这样的结果。

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对龙椅的觊觎,依旧在谋划着夺位大计。

整个过程中,幸亏杨荣、金幼孜等贤臣识大体、顾大局,在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冒死救国,才成就了最高权力的顺利交接,也成就了明朝少有的平静换代。

综上所述,榆木川事件的处理,是大明王朝的“幸事”,是朱家天下的“幸事”。国家和皇帝必须要认真的感谢杨荣等一众功臣,是他们的拳拳尊君爱国之情,保全了明朝江山、朱家江山。

0 阅读:2

路人蚁聊一聊

简介:你的唯一才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