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秘书宋平:毕业清华大学,一生清廉,如今105岁高龄健在

满秋讲故事 2022-11-30 21:58:53

“我是人民的总服务员,要为人民服务而死。”

这是周总理用尽毕生都在全力贯彻的原则,而他的这份精神也使得身边人耳濡目染,其中就有曾经担任政治秘书的宋平老先生。

宋平

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宋平都以“清官”自居,一心只为民为国,从未滥用私权,甚至连该有的待遇也总是推诿。他说:“我应该向周总理学习,将个人利益置于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下。”

宋平是如何被周总理影响的?一生中做出哪些成就?如今又在为什么事业而奔波呢?

人穷志向大

图源网络

1937年,“西安事变”被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正式达成第二次合作。此后,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然而,对于心怀不轨的蒋介石而言,“被迫”答应的合作,不过是权宜之计。他背地里依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伺机对我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

因此,周总理一直负责的地下情报组织派上了用场,时刻关注国民党反动派的动向。而他作为身挑大梁的管理者,身上的重担更是有千斤重。

周总理

当时,中国共产党在重庆曾家岩50号设立八路军办事处,期间曾经遭受过国民党军警的包围,此后一直是国民党高层关注的目标,甚至设下层层眼线,导致我党人士一度无法展开行动。

周总理得知情况后忧思万分,想要再度培养一些生面孔,与敌人展开缠战。而此时,《新华日报》中有位叫做宋平的同志,引起总理的高度重视。

宋平

其实,宋平已经是党内的老同志,但思想觉悟却远高于其他人,甚至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特别是他在《新华日报》上发布的关于《同流不合污》的作品一度唤醒众多人的革命本心。

周总理对宋平产生了兴趣,在对其进行背景调查后,更是寄予厚望。

原来,宋平虽然是穷苦出生,但却怀揣着永不屈服的信心。

宋平

1917年4月,山东省莒县招贤镇大罗庄村的宋家,得了一个儿子。宋父高兴地合不拢嘴,但是,一家子的艰难生活也因此拉开序幕。

当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进入到民国时期,但是军阀割据,各地混战不断,百姓们依旧处在水深火热的日子中。尤其是底层人民,更是有苦难言。

宋家世代都是农民,宋父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因此,为了改变祖辈的命运,他对宋平给予厚望,希望儿子将来能鲤鱼跃龙门。

宋平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宋父摸着叮当响的裤兜,踌躇地站在私塾门口,最终也没有。但是,他没有放弃念头,而是省吃俭用地攒够积蓄,发誓要将儿子送去念书。

自宋平有记忆以来,家里的状况一目了然,而父亲的辛劳也被他看在眼里。因此,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自小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常引得邻居们夸赞。

宋平

宋平9岁时,父亲抱着小箱子,哽咽地对他说:“儿啊,为父终于能送你上学,你在学堂要好好努力,万不可辜负父母的苦心啊!”

父亲的期望与付出,筑建出宋平的成才路。不过,最关键的是他已经意识到只有学习才是改变现状的唯一出路,因此,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他从未放松过半刻,始终埋头苦学。

宋平(左一·)

付出总有回报,宋平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另外,他的学习天赋也慢慢凸显出来,竟然在后来连跳几级,顺利赶超其他同龄人的学业,最终在17岁,考入当时首屈一指的学府——北平大学。

一时间,“村里出了个状元郎”的消息传遍了左邻右舍,而宋父也不由得喜极而泣。但宋平却丝毫不敢懈怠,打算在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后闯出一片天地。

宋平

然而,好景不长,一次意外差点让他终生遗憾。

1934年,宋平就读于北平大学的农学院,彼时,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但蒋介石却不顾民意,电令手下各个国民党将领采取“不抵抗政策”。这一举动使得国内众多爱国人士愤怒不已,纷纷声讨。

宋平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呼吁下,北平大学生们上街展开请愿游行活动。宋平作为这次学生运动的主力军,更是积极游走,唤醒民族存亡时刻的危机意识。

然而,宋平没想到,自己的爱国心,竟然成了校方诟病的由头。

宋平

一次课堂辩论上,他正值少年模样,难免有些年轻气盛,当场与老师分辩起来,而且越说越激烈。老师虽然理亏,但也不能就此放过敢与自己起冲突的普通学生,事后直接报告给了学生。

领导见宋平是有名的“不安分子”,直接将其喊到学生大会上,要求他公开给老师道歉,还要记过一次,留校察看。

宋平

“我有我的原则,绝不会因为强权而屈服。”

宋平此言一出,全校哗然。学校领导更是气急败坏,大声宣布开除他的学籍,清理出北大校园。

尽管明眼人都清楚宋平在此事中受了莫大的冤屈,但也是无可奈何,不敢出言帮忙。不过,他们谁也没有预料到,宋平仿佛是那浇不灭的火种,不仅没有停滞不前,反而愈挫愈勇。

宋平

回到家乡复读一年后,他再次“榜上有名”,以高于上一次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或许是努力的人幸得天助,就在宋家父母为宋平的学费而发愁时,哥哥竟然意外在万国邮政联盟的抽奖活动获得300大洋的奖金。在全家人的斟酌商议下,全部奖金都用来补贴他的学业。

宋平

宋平紧紧握着哥哥的手,感激地说:“我定不会辜负你们的信任,将来成器时,再来报答。”

带着全家人的希望,他再次踏上征程。但这一次,他决定收敛锋芒,专心学业。可是,时局的变化,哪里容得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啊!

随着日本侵略的野心越来越大,全国民族的抗日情绪高涨。而早有崛起反抗之志的宋平,自然也要加入到学生运动的队伍中,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他加入到我党领导的学生爱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中。

宋平

1937年,宋平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确立了革命目标,还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革命事业正式拉开序幕。不过,他预料不到,自己竟然能获得周总理的青睐。

尽职工作,深得总理真传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为了保全师资力量,清华、北大、南开一致决定南迁,组成西南联大。在如此战乱的关头,宋平丝毫没有放弃学习,而且课余时间也在积极地组织社团学习。

图源网络

当时,学校老师看出他的杰出才能,认定其必成大器。所以写了一封推荐信,将宋平送到延安党校进行培养。

要知道,在战争年代,很多人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更别说上学读书。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鲜少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尖子生,因此对他的到来极为重视,还将其送进马列学院进行辅修。

宋平

在红色氛围极其浓烈的革命圣地,宋平进步非常迅速,很快便凭借优异的表现,留在党校担任干事。此后,他任劳任怨,经常处理文件到深夜。

当时,周总理对党内干部的情况极为了解,在得知宋平的好名声后,更是充满好奇。终于在1938年底,他了解到组织准备调任宋平到重庆南方局工作。

“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如果可靠且能堪大任,可以提拔。”

宋平

这是周总理对宋平的期待。但是,宋平本人却是毫不知情,依旧勤勤恳恳地工作,后来又被调任新华社做编辑,主要负责思想宣传工作。

国共联合抗日后,周总理知晓蒋介石的野心。为了保证革命队伍的忠诚性,他号召下属拜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有些人忙着手头工作,推脱说顾不上,而宋平却挑灯夜读,最后写下那篇振人发聩的文章——《同流不合污》。

宋平

“我们在交友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不同性,在思想上要分明而不能模糊,行动上也要有分寸。”

“我们交友,不是消极地与他们接近,而是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以便于更好地为抗战服务。”

……

在时局混乱的情况下,能有如此清醒而又呼吁人们坚守本心的言论,令周总理感动万分。尤其是在得知是宋平的发表,更是面对面地对其进行肯定。

宋平

“你无论是工作,还是个人思想上,都是已经超出许多同志。现在有一项重要任务交给,担任我的秘书,你是否愿意继续努力呢?”

周总理寄予厚望的目光,让宋平深受触动,郑重地点头。此后,他作为政治秘书,辅助总理的工作,这一干,就是近8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他也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虽然宋平从未骄傲自满,但是从小到大超出常人的优异表现,难免有些许傲气。但是,周总理的伟岸和坦然,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渺小,从此开始虚心受教。

宋平

那时,前方抗战艰难,周总理坚持与战士们共患难,从未要求过特殊待遇。更重要的是,他省吃俭用,发动身边一切力量进行物资募捐,送往前线战场。

宋平曾经疑惑地发问:“您是党领导人,就算没有大排场,但也应该与地位相适应,为何执意要这么节省呢?”

“作为领导人,更应该以身作则。只有从根源上杜绝铺张浪费的隐患,我们才能体会到百姓疾苦,真正地打出胜仗。”

宋平

周总理的言传身教,让宋平受益匪浅。此后,他越来越能体会到革命工作的艰辛和重要,也明白身为一个父母官,应该如何做到认真负责。

1947年,东北全境解放,周总理考虑到宋平已经能够独挡一面,决定忍痛割爱,调任他担任哈尔滨担区委副书记、总工会企业部长等职,负责哈尔滨的建设发展。

宋平

辞行前,宋平当面向总理致谢:“我会谨遵您的教诲,立志将百姓的需求当做己任。”他说到做到,到任后直接进入基层工作,了解百姓疾苦,听取民心,用适当的政治建设,给予百姓最贴切的关怀。

因为宋平日夜奔赴的付出,东北才一跃成为中国最早进行发展的城市之一。

宋平

新中国成立后,他马不停蹄地上任大西北的建设工作中,担任甘肃省委书记。此后十年,从未停歇过民生建设的步伐,获得人民与组织的一致夸奖。

宋平为官清廉不止体现在工作上,生活上也是丝毫没有松懈。

宋平的儿子宋宜昌从小在父亲的耳提面命下长大,吃穿用度甚至都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还要节省。他回忆说:“上学期间总是因为没钱而借钱吃饭,同学们还以为我是穷人家的孩子。”

宋宜昌

一次,宋宜昌因为早上起晚了,眼看着上学要迟到,只能大跑着出门。而宋平也先一步地坐车上班,两人在路上相遇。

宋平的司机见宋宜昌累的气喘吁吁,停车准备让他上来。但宋平却厉声制止,说:“这是公家车,让我儿子上来就是公车私用,这是违反组织纪律的。”

虽然宋平此举有些不留情面,但也正是这份不因私情而动摇的革命初心,才能为百姓做出更多实事。1994年,他卸任政治局常委员后,致力于公益事业,帮助留守儿童圆梦学习。

宋平

宋平总说:“只有这些孩子们学有所成,走上正道,这个民族才会源源不断地发展。”

如今,他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身体康健,依旧不遗余力地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后记

在宋平长达56年的政治生涯中,始终坚守革命初心,兢兢业业地为人民发光发热。他的无私奉献,令后人敬仰与学习,其一生的成就也会存在历史发展的丰碑上,永垂不朽。

31 阅读:2477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