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的两大庸才诸侯,开局一手天胡好牌,被他俩打得稀烂

史书凌轩阁 2024-05-27 10:13:40

三国时期,群雄兵器,硝烟弥漫天下。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豪杰辈出,不乏杀伐决断的枭雄,也不乏广施恩义的仁德之人。在大部分读者看来,在三国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能够成为一方诸侯,自然不可能是小卡拉米。

不管是人脉、家世、能力、文韬武略,你只要有一个短板,很快就会被别的诸侯所吞并。你看看“飞将吕布”,吕奉先很能打,但很能打就了不起吗?出来混,是讲势力的!吕布此人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空有一身绝世战力,却没有脑子。被李榷郭汜这样的货色,按在地上狠捶。

三国时期,成王败寇,最成功的诸侯莫过于曹操、刘备、孙策孙权兄弟,他们三分天下。今天,“史书凌轩阁”不料魏蜀吴的霸主,聊聊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两大庸才。这两大诸侯,开局都有一副天胡好牌,比走街串巷卖草鞋的刘皇叔强的没影子。

结果,他俩却把手里的好牌打得稀烂,窝囊到令人难以置信。这两个诸侯又是谁呢?接下来,史书凌轩阁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韩馥

韩馥是颍川郡人,出身世家大族,家境优渥。可以说,韩馥比刘备的起点高出了七八个档次。在韩馥眼里,刘备那种织席贩履之辈,实在是不值一哂的小卡拉。估计大部分读者,对韩馥的了解,都是从《三国演义》来的。

《三国演义》里,十八路诸侯结盟,一起征讨董卓。可诸侯盟军碰到董卓的西凉悍将华雄时,大家都抓了瞎,都觉得华雄有万夫不当之勇。

这时,韩馥跳出来说:“别担心,我家有个大将叫潘凤,弄死华雄分分钟的事!”结果呢,潘凤雄赳赳气昂昂地出战,然后,秒挂。韩馥这家伙,在历史上虽然没干出这么抓马的事,但他的表现,说真的,比小说里还要让人哭笑不得。哎,只能说,历史有时比小说还精彩啊!

首先,韩馥这哥们儿,智商方面嘛,确实有点让人着急。东汉末年,董卓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在朝廷搞风搞雨,肆无忌惮。天下诸侯们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而起,准备联手进攻董卓。

这个时候,袁绍就写信给韩馥,邀他一起起兵干董卓。按说呢,作为汉朝的臣子,这时候应该毫不犹豫地扛起“匡扶汉室”的大旗才对。可这韩馥啊,他就在那儿纠结——我这冀州刺史,可是人家董卓封的,我好像不应该帮袁绍,我反倒应该帮助这位“恩人”董卓啊?直到手下谋士们急眼了,一顿“苦口婆心”加“疾言厉色”,他才勉强做了个决定,打董卓!

再来说说韩馥麾下的猛将。哎呀,那真是一言难尽啊!大家都知道,袁绍手底下有个猛将叫麹义,是河北四庭柱之一。鞠义原本是韩馥的人,也是三国时期难得的猛将。可后来,鞠义觉得韩馥此人实在窝囊,完全不懂打仗,还喜欢瞎指挥,直接就跑了。麹义和他的“先登死士”确实厉害,就这么白白错失了。

其次,除了鞠义之外,韩馥手里还有一张SS的武将牌——张郃。黄巾之乱后,张郃成为韩馥麾下的军司马,可韩馥根本不觉得张郃是个人才,反而觉得潘凤那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绝世猛将。后来张郃也跑了,投靠袁绍了。在用人,识人上,韩馥输得一塌糊涂,真是让人看了都想说:“大哥,你行不行啊?”

韩馥这哥们儿,性格嘛,说实话,确实有点窝囊,而且胆子也小得可怜,根本不是做诸侯的材料。本来“带甲百万、兵精粮足”的冀州,韩馥居然因为胆小,拱手让给了袁绍!要知道,袁绍那时候只是个小小的渤海太守,兵马、粮草只是韩馥的十分之一左右。

袁绍知道自己硬拼肯定没戏,于是就使了个计策。他联合了麹义、公孙瓒一起攻打冀州,给韩馥制造压力。接着呢,袁绍又派了使者去吓唬韩馥,说冀州现在很危险,只有我袁绍能救你,你还是乖乖让位吧。如果你还不让位,等到冀州城破,可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这种吓唬人的话,你会害怕吗?你手底下有兵有将,有粮有草,咱们就死磕一场呗!结果呢,这韩馥也真是个奇葩,被使者一吓唬,立马就怂了。也不想想自己手里还有“带甲百万,谷支十年”的家底,就痛痛快快地把冀州刺史的位置让给了袁绍。

袁绍占领冀州后,韩馥被袁绍封了个“奋威将军”的虚名,但实际上权柄全无。后来韩馥琢磨着袁绍想谋害自己,就急匆匆地拖家带口逃离冀州,投到了张邈的怀抱。

说起韩馥的结局,真是哭笑不得——有次袁绍的使者跟张邈窃窃私语,这韩馥就神经质地以为袁绍要张邈对自己下黑手。结果呢?他一溜烟躲进厕所,用小刀自我了断了。哎,这韩馥,怂得也是没谁了!袁绍虽然能够吊打韩馥,却无法吊打曹操、刘备。袁绍的牌比韩馥更好,打得也比韩馥更烂。

二、袁绍

袁绍这哥们儿,开局是真正的天胡。袁绍可是当时名流之后,家族背景牛得不行,四世三公,比那些荀氏、司马氏都要高上一大截。老袁家一连四代人都是大官儿,在东汉那个极为看门第的年代,这简直就是金字招牌啊!

而且袁家号称“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袁绍这起点,可比刘备、曹操他们高多了。换句话说,袁绍的身世,都能跟刘虞、刘表、刘璋这种级别的相比,分毫不差!

不过呢,袁绍在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就说那小皇帝逃出董卓魔爪的事儿吧,眼睁睁看着,袁绍就坐视不理,这哪儿像个人臣的样子啊,更别说有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眼光了。

用人、识人方面,袁绍也是一团糟。就说那荀彧吧,原本是跟着他的,后来却成了曹操的第一智囊。千万不能小看了荀彧,在“史书凌轩阁”看来,荀彧是能够跟诸葛亮相提并论的狠人。没有荀彧,曹操不可能在乱世崛起,更不可能雄霸北方。曹操东征西战,荀彧坐镇后方,就是他的定海神针,而且曹操是把荀彧当做师长来看待的。

真正的荀彧,比司马懿可强太多了!同时代的人对袁绍评价也不高。刘备和郭嘉就明确说过,袁绍不行。郭嘉来了个十胜十败,把袁绍说得一无是处。结果呢,官渡之战证明了郭嘉的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这袁绍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袁绍是:

”咸有威容、当世名士。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于羽远矣”!

袁绍出身名门,从小就背负着家族的荣光,被视为袁家的未来之星。可惜啊,他似乎没太把握住这份优势,短短十年就从权倾一方的霸主沦落到官渡战败的悲惨境地。

想当年,袁绍也是风光无限,被推为讨伐董卓的盟主。但怎么说呢,有时候,家世、背景只能帮你打开门,真正要站稳脚跟,还得靠真本事。下面,“史书凌轩阁”就来分析一下袁绍把天胡好牌打烂的原因。

一、战略上的短视与投机

袁绍在战略布局上的表现,可谓是“投机取巧、首鼠两端”。袁术提议他称帝时,袁绍竟然心动,他也不琢磨琢磨,你有几斤几两,敢做这种事。在当时那个群雄格局的场面,如果贸然僭越,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围起来揍。除非你跟后期的曹操一样,睥睨天下,但曹操仍然不敢僭越。

袁绍显然没有后期曹操的实力,只是想当然地认为依靠自己的家族背景和实力就可以为所欲为。这种战略上的短视,让他失去了很多原本支持他的谋士、猛将。

更为糟糕的是,他在战略布局缺乏决断力。沮授建议他不要急于攻打曹操,而是应该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全力发展力量,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击溃曹操。袁绍,却置若罔闻。这种对战略时机的误判,直接导致了他在官渡之战中的失利。

二、战场上的失误与盲目

袁绍在军事上的表现,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完全不如曹操,也不如刘备。在北方战场上,袁绍多次错失良机,比如在公孙瓒被灭后,袁绍没有立即乘胜追击曹操,反而志得意满,飘飘然的享受起来。袁绍觉得之前跟自己一起混日子的曹阿瞒成不了气候,这给了曹操喘息的机会。

在官渡之战中,他的失误更是达到了顶峰。当田丰建议袁绍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采取持久战消耗曹操,待到曹操没有粮草,自然溃败。可袁绍又一次选择了忽视,非得跟曹操硬刚。袁绍重用的将领如颜良、文丑等,虽然勇猛,但缺乏战略眼光。而袁绍自己,更是对战场形势判断失误,盲目进攻,最终导致了战败。

三、团队内部的背离

如果说战略和战场上的失误,是袁绍溃败的外部原因,那么团队内部人心背离则是其内部原因。袁绍的团队中,虽然人才济济,但很多人都对他失去了信心。像贾诩、杨阜这样的有识之士,都选择了支持曹操而不是他。

更为严重的是,袁绍的团队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尔虞我诈,互相陷害。审配、逢纪、许攸、田丰等人之间的争斗,使得整个团队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的谋士本来说的策略是对的,另外的谋士就是为了反驳他,而提出一大堆驳斥的理由,把袁绍都给听迷糊了。这种内部的人心背离,让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更加孤立无援。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与《三国演义》无关。

1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