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子良将”之首,战功赫赫,被关羽击溃之后,受辱而死

史书凌轩阁 2024-05-31 19:57:37

东汉末年,战乱连绵,英雄辈出,中原成了群雄争夺的舞台。

几十年的纷争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明朗。其中,曹魏实力超群,地盘大致等于蜀汉跟东吴的总和。在曹操的麾下,有一批出色的武将,曹仁、夏侯渊、夏侯惇等亲族英勇善战,而以外姓将领“五子良将”最为出名。这些将领各自都有非凡的战绩,铸就了曹魏的辉煌。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合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知张辽、徐晃之备详也——三国志

蜀汉五虎上将,老大是关羽,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曹魏五子良将,谁是老大?我如果说是于禁,恐怕很多读者会喷我不懂三国。呵呵,如果你真的研究过《三国志》,而非《三国演义》,你就会认可我的说法。如果单从《三国演义》来说,张辽自然战功显赫,是当之无愧的“五子良将”之首。确实,正史中张辽的战功无人不晓,勇猛善战。但要论及曹魏军中的地位,于禁则稳坐榜首。

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张郃、徐晃都是降将,只有于禁和乐进是曹操麾下的老将。他们跟随曹操的时候,曹操一穷二白,麾下兵马也就几千。于禁跟乐进从最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靠着战功,在曹魏军中的地位逐步攀升。

相比之下,徐晃、张辽、张郃则是归降后,迅速得到曹老板的提拔,火速晋升的猛将。这种跳跃式的提升,也透露出曹操为了稳定军心、收买人心的策略。但是,曹老板的御下之术不要怀疑,他既然敢如此提拔降将,自然对追随自己的老将也不错,一碗水端平。

216年,于禁被曹老板封为左将军,并赐予“假节钺”。注意力,这个假节钺可不一般!那么,“假节钺”究竟是何方神圣呢?简单来说,拥有它,战时就有权斩杀低级武将、臣子,甚至可以自主出兵,无需向曹操请示。你看看,于禁在曹老板心中的位置,有多么的重要!

说到“假节钺”,在三国时期,董卓、曹操、关羽、诸葛亮等大人物都曾拥有过。而战功赫赫的张辽,却未曾获得此等殊荣。这样看来,于禁在曹魏军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当然,我说的前期,或者说,于禁的上半生。

禁从讨吕布于濮阳,别破布二营于城南,又别将破高雅于须昌。从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于雍丘,皆拔之。从征黄巾刘辟、黄邵等,屯版粱,邵等夜袭太祖营,禁帅麾下击破之,斩(辟)邵等,尽降其众。迁平虏校尉。从围桥蕤于苦,斩蕤等四将——三国志

曹操因为老毛病犯了,被张绣夜袭,麾下人马四散。那时,曹操麾下的青州兵,也就是昔日的黄巾余党,因纪律松散,完全不听指挥,还沿途大肆劫掠。在这混乱之际,于禁挺身而出,率领自己的部队,有序地收拢失散的士兵,并出手整治那些肆意为乱的青州兵。

有趣的是,这些被于禁狠狠收拾了一顿的青州兵,竟抢先向曹操告状!他们诬陷于禁有反叛之心,说得有鼻子有眼。然而,于禁并未急于自辩,他沉稳地扎营挖壕,做好防御之后,才从容地去见曹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曹操听后,对于禁大为赞赏,称他有“不可动之节”。官渡鏖战,袁绍和曹操相持。这时候刘备带着兵马过来捣乱,曹操只能带着一部分精锐骑兵去对付刘备。在曹操不在大营的期间,于禁负责全盘指挥,率兵抵挡了袁绍的多次进攻。合肥之战前,于禁功劳最大,官拜左将军,假节钺,为五子最高位。

于禁,虽然在《三国志》中的篇幅不多,但每一笔都饱含深意。或许每个人对他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他是个严格执行军法的机器,有人则觉得他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但在“史书凌轩阁”看来,于禁是一个表面看似不近人情,实则内心深藏不露,同时又极富进取心的人,堪称一代良将。如果没有遇到那个改变于禁一生的男人,于禁应该在曹魏安享晚年,地位尊崇。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于禁还是遇到了那个对他来说宛如噩梦一般的男人——关羽。

襄樊之战,关羽如同战神附体,把曹仁按在樊城猛揍!然后,一路向北突进数百里,势如劈竹。曹老板当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西线的汉中之战,夏侯渊正在跟刘备死磕。曹老板没想到,东线的关羽这么猛,赶紧派于禁带着庞德前去支援。

自然,于禁是主将,庞德是副将。其实,此时的于禁已然有“退居二线”的感觉了,在奔赴樊城之前,他一直都在屯田练兵,跟夏侯惇的工作有点像。也是于禁的命不好,暴雨接连下了十来天,汉水暴涨,关羽掘开河堤,水淹七军,大获全胜!

洪水滔天,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曹魏的营盘,于禁与少数将领逃至高地,却仍被关羽乘大船团团围住。此刻的曹魏军团,战斗力已近乎耗尽,即便顽强抵抗,也不过是短暂的挣扎。投降,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然而,出乎于禁意料的是,庞德竟然选择了宁死不降。

想想真是让人感慨,若是庞德和于禁都选择投降,曹操或许只能无奈接受。但现实却是,新加入曹操阵营不久的庞德宁死不屈,而身为大魏左将军、假节钺,跟随曹操多年的于禁,却选择了屈膝投降。这让曹操颜面何存?

假如于禁选择跟庞德一样以死报国,或许能避免后世的诸多非议。但命运弄人,于禁先是被关羽俘虏,关羽败走麦城之后,于禁后又落入孙权手中。两次被俘,对于一位身居高位的将军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耻辱。这或许就是命运的捉弄,让一位原本威风凛凛的将军,落得如此境地。

孙权扣押于禁长达两年之久,后来放他回到魏国。然而,当于禁踏上故土时,已是物是人非,曹操已然辞世,曹丕继承了大位。虽然于禁恢复了爵位,看似可以安享晚年,但新君曹丕却心怀叵测。

不久后,曹丕命人绘制了一幅画,画中于禁被缚跪地,向关羽投降,而庞德则因拒降而英勇就义。这幅画无疑是对于禁的极大羞辱。

当于禁面对这幅画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一生征战沙场,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受辱之后,他身心俱疲,不久便病倒,最终离世。

于禁,这位曾经的良将,前半生战功赫赫,却因一场失败而跌入谷底,受辱而死。命运的无常,让人唏嘘不已。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 2024-06-01 15:12

    于禁非能力不足私心大忌贤妒能庞德新降怕压制他罗贯中用贬义词曹操指一人其人应声而出众视之乃于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