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清华教授一针见血指出,并举出证据

科普博物馆 2024-06-17 22:15:08

中医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早在八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掌握了原始的针灸技术,五千多年前,华夏大地上便有了成功的开颅术,到了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成形,往后更是欣欣向荣,登峰造极,并一直传承到今天。

这些史实,都是有充分证据可以证实的,绝不是瞎编乱造。不过,自从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进入国际的视野,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却开始颠倒黑白,大肆篡改、替换中华的文化成果,甚至还给历史上的知名人物“换国籍”。

民国时期,有人就曾将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当成印度人,更令人不解的是,得出这个结论的专家,不是外国人,而是清华大学的教授——陈寅恪。

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陈寅恪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近代古史辨派

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人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洗礼,禁锢人们头脑长达一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开始倾塌。

也就是这个时候,在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的影响下,一个以“疑古辨伪”为核心的学术流派登上了舞台,这就是“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像顾颉刚、钱玄同、胡适这些大家,都是疑古派的代表。

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编委会合影

所谓的疑古,就是运用历史演变的观点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借鉴西方考古学、近代社会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的古史、典籍。

在当时,疑古派推翻了传统的以“盘古氏,开天地”、“三皇五帝”等为核心构建的中国古代史系统,将臆造的神话古史体系和现实的历史相区分。

此外,他们还研究了儒家经学。对于孔子和“六经”之间的关系,疑古派认为“六经”应该是周代通行的书,但彼此不相干,它们既不是所谓的“六经皆周书旧典”,也不是后来所说的“六经皆孔子作品”,称六经的配合成形时间应该是在战国后期。

《尚书》方面,则主要研究了《尚书》各篇,比如《尧典》、《禹贡》、《盘庚》等的写定时代及其真伪问题。

顾颉刚

总的来说,疑古派的很多学术成果,对研究古代史和儒学经典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不过同时,他们的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片面武断、匪夷所思的东西。

比如在1923年,中国学术界就上演了一场“孙悟空本土”之争。

当时,迅哥儿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孙悟空的原型来源于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无支祁,同一年,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则提出孙悟空的根本源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哈奴曼。

就这样,第一次有关“孙悟空原型”的学术争鸣爆发了。

随后,陈寅恪也在《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中,对西游记中的故事进行溯源,认为孙猴子大闹天宫是采纳了哈奴曼的故事,以及《贤愚经》中“顶升王升仙因缘”的事迹。

但实际上,《罗摩衍那》作为一部印度史诗,汉译过来的内容并不多,所以古代中国人对其中的故事知之甚少,它能影响到《西游记》,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真假神医

除了印度猴王之外,疑古派还有不少炸裂的推论,比如说“印度神医华佗”。

提出这个观点的,也是上文说到的陈寅恪教授。

陈寅恪是我国现代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曾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以及中山大学等高校担任教授,后来还选任成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他学识渊博,研究领域甚广,对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历史研究颇深,在宗教史、蒙古源流、敦煌学、中印文化交流等方面,也都有重要发现。

不过,身为疑古派的代表,陈寅恪也曾对一些古史中的内容提出过大胆的猜想和质疑。在1929年,陈寅恪就当着一众学者的面,对东汉名医华佗的身份表示怀疑,认为“华佗很可能是印度人”。

此言论一出,满座皆惊叹,谁也不会想到,对魏晋南北朝史了如指掌的陈寅恪,竟然会爆出这么猛的料。

要知道,在中国整部历史中,真正能称得上神医的人,可谓寥若晨星,除了扁鹊、张仲景、孙思邈和李时珍之外,大众比较熟悉的就只剩下华佗了。

华佗生于东汉末年,他医术高超且全面,尤其擅长外科,又精通内科、妇科、儿科和针灸各科,发明了神药“麻沸散”,编写了“五禽戏”。

而且,华佗还有一颗仁心。东汉末年,军阀乱战,水旱成灾,疫病肆虐,在这种环境下,华佗却奔波于诸国治病救人,他不求仕途,不图钱财,只为救死扶伤,解脱人民的疾苦,真可谓在世“神医”。

根据大多数的史料记载来看,华佗理应是个地道的安徽人(沛国谯县),可陈寅恪却觉得华佗是一个印度人,为此,他还举出了三大证据。

首先,陈寅恪发现,在东汉末年,带“佗”字的人名十分罕见,一般人都不会取这么拗口的名,不过在印度,这个读音却比较常用,而且在梵语中,药的名称是“agada”,读作阿伽陀,这是不是也在证明华佗有药神的意思。

所以陈寅恪认为,“华佗”是梵文汉译过来的。

此外,陈寅恪还指出,陈寿的《三国志》并不是“官方史料”,其中的一些人物传记和情节都来自于民间,同时还有后人杜撰的嫌疑。所以在他看来,《三国志》中的华佗,和历史上的华佗并不相符。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麻沸散”的发明,根据《后汉书》的记载,麻沸散能令人麻醉,不知人事,任人划破却不知痛痒,其功效就相当于现在的麻醉剂,只可惜,麻沸散最后失传了。

而在传说中,麻沸散有一味名为曼陀罗花(又叫醉心花)的药材,这种药材的原产地就是印度,所以陈寅恪认为,华佗之所以能制得麻沸散,是因为他本身就来自印度。

那么,这些到底是铁证,还是查无此事呢?

在现有的很多史料中,都对华佗的生活年代、背景和人生履历有比较明确的记载。不论野史,还是官方正史,华佗都被视为东汉医学家,他的行医足迹遍布了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等地。

倘若华佗是个印度人,那他的长相一定会和中原人有所差别,一个著名的外国医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为何各地却没有留下一点关于华佗是外国人的佐证呢?这就是一大疑点。

其次,单从一个名字入手,来判断此人的个人信息,这本身就很草率。实际上,不论将这个“佗”字带入哪个国家,都可以强行解释。

至于“曼陀罗花”的观点,同样有漏洞。曼陀罗花虽然产于印度,但在三国时期,这种植物已经流入中原,并用于治疗疾病,所以华佗想得到这种药材并非难事。而且,曼陀罗花是否是麻沸散的成分,也有待考证。

最后,陈寿所记载的人或者事,很多都和自身有关,《三国志》本身也有许多明显的曲笔同护,所以陈寿因个人感情,对笔下的人物、事迹作非客观的褒贬是极有可能,但华佗作为一个不相干的医者,倒也不用弄虚作假。

总而言之,虽然说华佗的身份存疑,其所著的医书也已经失传,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受世人敬重的名医,对中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更不会因各种争论而被撼动。

0 阅读:775
评论列表
  • 2024-06-18 10:42

    这个清华教授是个汉奸,其根本的目的就是瓦解消灭中国古代传下来的文明成果!他们支持欧美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窃取中国文明的成果。

  • 2024-06-18 14:25

    赵佗也是外国人?

  • 2024-06-24 17:46

    牛鬼蛇神哪个都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