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诋毁民营企业,这些“网络黑嘴”该闭嘴了|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5 2024-06-09 18:50:18

有关主管部门正采取积极行动,消除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噪音与杂音。

▲工人在浙江某企业生产车间组装家用净水产品。图/新华社

文 | 陈晨

6月8日,中央网信办公布了一批“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典型案例。“墨子商业论”“奇偶派”“小牛说车”等知名账号被依法依约关闭。

通报指出,“墨子商业论”等账号散布谣言信息,恶意诋毁企业形象;“奇偶派”等账号歪曲解读涉企公开信息,谋取非法利益;而这其中最知名也曾屡次引发争议的“小牛说车”,则事涉“故意夸大歪曲事实,抹黑诋毁企业及其创始人”。

据报道,该账号主要发布以汽车测评为主的内容视频,天眼App显示,此前,该账号持有人顾某某曾因网络侵权责任纠纷被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起诉,还曾因名誉权纠纷被蔚来控股有限公司起诉。

而在与后者的纠纷中,经两审判决,顾某某被作出在短视频账号刊登致歉声明、同时进行经济赔偿的处罚。现在看,其付出的代价远不止于道歉赔偿那么简单。

捏造事实、歪曲解读、恶意抹黑是这些账号的共同特点。虽然只是自媒体,但这类“网络黑嘴”破坏性极大。

很多时候看起来只是几句风言风语,但在信息不对称的网络环境下,这些声音极容易混淆视听,带偏节奏,形成强大的传导效应,给民营企业带来严重伤害,打击企业家与投资者的信心。

近年来,舆论场上对民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的扭曲甚至抹黑并不鲜见。不论是“私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还是后来的“联想风波”,都曾搅动舆论场的“一池春水”, 撕裂了社会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认知与共识。

这无疑是与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民营经济、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背道而驰,也不利于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活力。

针对“网络黑嘴”,网信部门开展了多轮专项打击行动。2023年,国家网信办开展的清朗专项行动,就把严厉打击网上恶意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作为重点。

今年,中央网信办开展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也直指无事实依据凭空抹黑诋毁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等行为。

这意味着,有关主管部门已深刻认识到“网络黑嘴”对民营企业的伤害,正采取积极行动,消除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噪音与杂音。

其实,揆诸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发现,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放松商品经济管制、培育市场经济以来,民营企业也曾多次面临诸如“原罪论”“民进国退论”等论调的诘难。但最终,伴随着一轮轮思想解放与意识形态大讨论,社会自上而下逐渐统一了思想,中国民营经济迎来四十多年的繁荣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尤其近10年来,得益于科技树的点亮与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中国互联网科技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一些无良自媒体、“网络黑嘴”却盯上了这些新兴行业,大行造谣传谣、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行为,其目的不过是为了非法牟利,大发黑心财。

这伤害的不仅是某个企业,而是整个产业甚至民营经济的整体生态。所以,打击“网络黑嘴”,就是为互联网科技与新能源行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就是为中国民营经济保驾护航。

当然,自媒体的涌现,本身也是舆论场话语平权的体现。一些自媒体依靠合法合规的商业运营,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网络言论不能没有边界,商业“恰饭”不等于可以肆无忌惮地挑战法律。

对于不怀好意抹黑民营企业、破坏民营经济发展的“网络黑嘴”,平台也绝不能迁就与纵容,要积极履行审核管理责任。

撰稿 / 陈晨(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0 阅读:100
评论列表
  • 2024-06-10 17:10

    农夫山泉有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