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看待大禹治水的?

天神院翰采 2022-09-16 14:08:07

但是,后世只提了大禹治水有功,却不提大禹治水期间,大批移民和原住民到了中原,这些人就成了中原城市的原住民。这是中原城市原有人口的一次大规模移民和改造。这其实是古代社会的正常现象,城市不是自己建起来的,是由人类发明的。古人类社会在社会阶层流动上有很高的自由性,当发现一个地方的人口繁盛,自然就往那个地方迁移,所以他们在迁移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地方有人口发展过快,这让地方人也往这个方向迁移。这就和我们从山西一直到河北中部再到内蒙古的人口流动轨迹是一致的。人类不会因为一个地方的人口过多而停止迁移,即使是人口过少的地区也会进行人口流动。

人口只有变得更多了,才有存在的意义。你看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其实都是在进行人口流动。人类社会大发展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人口自由流动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我是想说,即使是工业社会的工业化,最终也是人口自由流动的社会。人的流动越来越多,其实是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的,无论你是西伯利亚人、非洲人还是北美洲人,你都能看到很多人到中国去。这就是人口流动的现象。我不知道其它国家是怎么样,但是在中国,目标是一致的——强大国家从地理上看,大秦人占据北方和东南,西汉人占据北方和全国,五胡和南北朝时期,汉人占据朝鲜半岛和东北地区至今。

其实,古代中国人的流散并不奇怪,但是人口大规模进入另一个流散地可能性不大。为什么呢?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越之大造成大片地区人口迁徙的必要性不大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口数万人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人口规划一般不考虑人口这么高流动性。举个例子,明代辽阳城的规划人口应该不止50万不能怪政府。当然不是,中国地多人多是历史来的。人口和城市多少也是根据经济,土地所占有的,但是城市基本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多数,不能反映多少人口大部分时候还真不是你觉得多还是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口分布的规律(农业的多少和城市的多少)人口流动从来不是人类的生存特定方式,中国古代人口流动主要有两个原因:生产力低下且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人口流动是必要的。第二、汉朝以后,社会规模扩大,农业规模扩大(城市扩大)及社会结构发展。大量移民和北方民众迁入华北等边疆地区;此时城市规模扩大;(华北华南有大量移民)农业人口在城市的分布比例较大。华北与华东的城市规模增加快,而华南的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华北的城市规模大于华南,而城市所处区域较为平衡。

0 阅读:4

天神院翰采

简介:听我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