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亲笔写的一份简历,字迹与毛主席如出一辙,家庭成分栏让人泪目

南书房 2024-06-12 13:07:37

1949年12月,一份字迹独特的简历静静地躺在办公桌上。这是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亲笔填写的个人简历。这份简历,不仅记录了毛岸英的成长轨迹,更透露出他与父亲之间的深厚情感。

毛岸英的笔迹,与毛主席那独特的“毛体”如出一辙。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仿佛能透过纸背,看到他那颗炽热的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他的豪迈与不羁,那是英雄的气概,也是他对父亲深深的敬仰。

然而,在这份简历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动容。在家庭情况一栏,毛岸英并未直接提及自己的父母,而是写道:“现有父亲、父母均早已参加革命工作…”这种刻意的回避,不仅体现了他的低调与谦逊,更是他对父母深深的敬爱与保护。

毛主席,作为伟大领袖,他对子女的教育却十分严格。他希望子女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去闯出一片天地。毛岸英的成长历程,就是这一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

早在1938年,远在莫斯科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就给父亲写去了信件和照片。毛主席收到后,激动不已,立刻回信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与关怀。他盼望儿子的来信,关心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岸英在苏联的学习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他学会了俄语、英语和法语,还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等职务。然而,毛主席并未因此放松对他的要求。在随后的信件中,他鼓励毛岸英要严格要求自己,多向自然科学学习。

1945年,毛岸英终于回到了延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那一天,毛主席尽管身体不适,但还是坚持到机场迎接。他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眼中满是骄傲与欣慰。然而,回到延安的毛岸英并没有受到任何特殊待遇。他与其他同志一样,吃着大灶饭,睡着窑洞。

不久后,毛主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岸英,你在苏联学到了很多书本上的知识,但你还没有真正了解过中国的农村。你应该去农村锻炼一下,拜农民为师。”毛岸英听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于是,他来到了延安县柳林区二乡吴家枣园,开始了他的农村生活。他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农村青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那段时间,他的双手布满了老茧,但他从未抱怨过一句。因为他知道,这是父亲对他的期望,也是他对自己的挑战。

在劳动期间,毛岸英曾回过一次延安。毛主席看着儿子长满老茧的双手,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是在‘劳动大学’真正毕业了。”

经过这次锻炼,毛岸英更加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深知,只有真正了解人民,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他后来一直在基层工作的原因。

然而,命运却给这个年轻的生命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朝鲜战场上,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他的离世,让无数人感到惋惜和悲痛。但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毛岸英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的简历不仅是一份记录他成长的文档,更是一份见证他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的历史见证。每当人们看到那份简历时都会想起那个年轻而坚定的身影想起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

0 阅读:91

南书房

简介:以专业的眼光让历史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