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展现儒家的义

鸣可铭 2024-02-21 12:04:45

0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图片摘自网路)

儒家坚持礼义廉耻的道德规范是做人做事有底线的。正是因为有底线,才广受人们的信任,被中国社会所接受。一个有道德底线的儒者,我们才有信任感,才会放心的与其交友,才乐意与其为伍。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展现儒家的义,是指有志向的人不接受以不正常手段获得的东西。也说明儒家的智慧。如果喝了盗泉的水,其实是污损自己的名声。现代社会,人要是懂得避嫌,也就懂得不沾嫌疑的边,也就是不饮盗泉之水。

02孔子(图片摘自网路)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出自诸子百家的《尸子》。原文:“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意思是说: 孔子路过盗泉时,口渴也不喝,因为他憎恶这个名字。旧时人们引用这句话,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

03淮南子(图片摘自网路)

04后汉书(图片摘自网路)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记载:“曾子之廉,不饮盗泉。”也是指孔子不饮盗泉之水的故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后汉书·列女传》记载:“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意思是:乐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饼,拿回家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于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传为佳话。

在现实生活中,义和利常常很矛盾。没有利,也就是没有金钱,生活难以为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利益的诱惑常常是难以抗拒的。但是丢掉了义、只图利的人,结局一般是悲惨的。所以,义是守身之本,利是锦上添花。不取义外之利,就要接受生活的平淡,但决不是生活无以为继。没有道德底线的贪利者,就要接受得了社会的反噬,命运悲惨不要怨天尤人。

05商鞅(图片摘自网路)

06徙木立信(图片摘自网路)

商鞅是无人不晓的历史名人,因为推行了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强大了起来,实现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驾驭人民、奴役人民,让人民无底线的为国家利益服务。商鞅认为,“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强调欲使国家富强,就要贫民、弱民、愚民、辱民、刑民。国家实行耕战政策,百姓的生活只有两项内容:耕作、战争。商鞅搞的徙木立信,就是要老百姓无底线的为国家服务。按说商鞅变法就是给人民的牢笼,但是却能持续推行数百年,而秦国越来越强大,制度越来越强化呢?这就在于抓住了人们图利的基本心理。无利不起早,这句俗话既浅显又深刻。自周朝以来,贵族占据了社会的统治地位,平民和奴隶没有出头之日。而商鞅剥夺了贵族的地位,实行军功授爵,而且不能继承。这等于给下层人民打开了一个上升层次的窗口,无疑是有很强的诱惑力的。扫除了占人口少数的既得利益者,激活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秦国的活力才充分迸发,很快由弱变强。商鞅的成功离不开君主的强力支持。在与既得利益集团的斗争中,无疑秦国是最成功。在西方,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与既得利益集团-贵族的斗争中就是失败的,落得个被推上断头台的命运。商鞅的无底线的为君主服务的思想,也是非常危险的。也就是在君主专制下,任何人都是没有安全感的。商鞅最终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报复陷害,被扣上谋反的罪名,落得五马分尸的酷刑。

07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图片摘自网路)

儒家强调忠君爱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做事有很强的道德底线,不屑于谋略的雕虫小技。儒家思想之所以统治了中国两千年,在于其是更高维度的思想,是一套光明执政的逻辑。法家、兵家、墨家、鬼谷子等,与儒家相比,只能说是技术派。商鞅、孙武、苏秦、张义(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等,都只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佼佼者。

08五四运动(图片摘自网路)

我们常常接触到的俗话,法无禁止皆可为。虽然体现着改革开拓精神,也体现了国家对大胆闯、大胆试的鼓励和宽容。涉足模糊地带,常常也造成当事者自己说不清。这就违背了儒家的义。为什么五四运动大批孔孟之道,也就是儒家的义阻碍了对新事物的探索。儒家有义,儒者必远离不清不白的领域。这里有个两面性。在新事物的探索上,突破儒家的禁锢是好事。但是在社会管理上丢掉儒家的义,一切可能的恶就都会跳出来,让每个人都不得安生。

文革期间,有很多人遭到迫害。尤其是过去做敌后斗争的地下工作者。虽然影视作品给了他们崇高的弘扬,但事实是他们处在忠与不忠的灰色地带。不管你再怎么慎独,总有说不清的地方。这就是违背了儒家的义,即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如果早理解儒家的义,遵从儒家的义,就可以为自身避免灾祸。

09鸦片战争(图片摘自网路)

不要以为儒家思想很弱,不如鸦片战争时西方的坚船利炮。只是儒家不想做贻害无穷的事情。儒家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向善只是一个方面。向善才会善终,这是东西方哲学的共识。儒家思想之义,你理解了吗?

1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图片摘自网路)

1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图片摘自网路)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4-02-21 18:57

    [点赞][点赞][点赞]

    鸣可铭 回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