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患儿扎针难题,河南省医的这个做法亮了

大河健康报 2024-06-12 22:00:52

“阿姨,你看见衣服上别着黄色牌牌的护士阿姨了吗?”

9岁的苏小小(化名)刚住进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就开始寻找一名“特殊”的护士。

让苏小小感兴趣的阿姨,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静疗专科护士。

为解决患儿尤其是小幼儿患者的扎针输液等治疗中的难题,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为4名静疗专科护士专门制作了一个“身份识别器”,一时间在病区广受认可与好评。

苏小小患有腹腔肿瘤,化疗需要先在上臂处置一根蓝色导管,即PICC置管。

她的病需要长期治疗,血管条件较差,每次扎针都很困难,“怕打针”几乎成了小小难以摆脱的梦魇。

这次转来省医治疗,苏小小一住进病区,就听家长们议论说,有个胸前戴黄色牌牌的护士扎针又快又好,认准她就行。

凭着这个“身份识别器”,苏小小找到了李梦格护士。

李梦格说,小儿外科患儿年龄在0—18岁,尤其是小患儿们血管细、难寻找、无法配合治疗,就需要扎针技术更好、更快的护士。

戴上这枚“识别器”,患儿和家属就知道,孩子扎针困难时该找谁。

像这样的特殊护士,在小儿外科,拥有一个团队——大家都属于小儿外科“静疗班”成员。

每天,都会有一名“静疗班”成员别上胸牌,守着这个特殊的岗位,为的就是用专业技术减少患儿的痛苦。

据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护士长、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省医静脉输液专科学组副组长李娜介绍,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是一种专科护士身份,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途径和工具,为患者提供专业、高效、优质的静脉治疗护理。

只有通过专科培训并取得资质证书,才能被称为静疗专科护士。

这样的专科护士,小儿外科有4名。为了便于患者及家属识别,他们在工作时,都需要佩戴“静疗专科护士”定制胸牌。

李娜表示,“静疗专科护士”不只是“扎针技术好”,还主要负责外周留置针、迷你中线、中线导管、PICC、CVC、输液港等输液技术及静脉导管维护,同时还负责静脉输液会诊、健康指导等工作。

“静疗班”措施的实施,实现了“一举三得”——

常规入院评估按照孩子平均住院10天来算,至少减少5次静脉穿刺,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提升了护理效率,周一至周五减少了2名责任护士; 获得了医生的赞许和认可,可以更放心地实施用药治疗。

来源 河南省人民医院官方号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