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外人,却瞧不起身边人,说明此人有这些心理

舒山有鹿 2024-06-12 12:38:34

人性,终究是矛盾的。

你对A特别好,A非但不感激你,还将你的好,视为理所当然。你对B一般,还远离他,可他非要纠缠你,想得到你的爱。

你爱的人,他不珍惜你。你不爱的人,却把你当成追求的对象。可见,在人们的心中,“得不到”的人与物,才是最好的。

哪怕是家庭关系,也存在这个问题。老板骂了他一顿,他对老板更加听话。回到家,他却拿你发脾气,把你的温柔,当成了可欺负的懦弱。

你会发现,无数人都是如此,对外人特别好,甚至当了舔狗,而对身边人特别差,凶狠如虎狼。这,不就是人性的矛盾吗?

讨好外人,而瞧不起身边人,说明此人有这些心理。

一、认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你跟某个男人结婚了。婚后,啥都干过了,丈夫总是认为你差了一点,而认为初恋白月光才是最好的。

他宁愿当初恋白月光的免费劳动力,也不愿珍惜为他付出的你。你很伤心,也很气愤,为什么他不珍惜为他付出的真心人?

因为,他已经品尝过你的滋味了,已经拥有过你了。而人,都不会珍惜已然拥有的一切。不仅物品如此,就连感情也是如此。

别人甩了他,他就认为,这个甩他的异性真不错。为什么?因为他得不到。这种得不到的执念,会让他忽视对他好的真心人。

天天吃牛肉,就会对牛肉感觉到腻。但他没吃过大白菜,就认为大白菜好。殊不知,大白菜,又怎么可能比得过牛肉呢?

所以说,哪怕亲如夫妻,也不要一厢情愿去付出,有点自己的原则,若即若离,对方才会更加珍惜你。

二、认为家人好欺负,而外人不好欺负。

有心理研究者提出过一个观点: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事物,抱着敬畏的心理。

白天的时候,你敢走山路,因为你看得见周边的环境。到了晚上,你就不敢走山路了,因为你看不见周边的环境。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对于了解的人,基本不会客套,也不会尊重。而对于不了解的人,只会更加客套,更加尊重。

这就是所谓的“欺软怕硬”。欺负那些知根知底的人,而敬畏那些自己摸不透的人。家人,就是知根知底的人,外人,就是自己摸不透的人。

不仅家庭如此,其他的情况也是如此。人们只敢欺负自己村的人,而不敢欺负隔壁村的人。人们只敢欺负同部门的同事,而不敢欺负隔壁部门的同事。

太熟悉了,反而就会激发人性之恶,间接造成关系破裂。这就是所谓的“不熟不吃”。越是熟悉,越会互相伤害。

三、“远香近臭”的扭曲心态。

人,都喜欢攀比。而攀比的对象,基本不会是陌生人,而是自己熟悉的人。比如说亲人、亲戚、朋友、同窗等等。

你的孩子考了95分,那你就会拿邻居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攀比。因为邻居家的孩子,考了100分。

你的丈夫月入过万,那你就会拿闺蜜家的丈夫,跟自己家的丈夫攀比。因为闺蜜家的丈夫,月入两万。

攀比完,你会得出一个结论,还是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还是别人家的丈夫会赚钱。带着这种心态做人,越看孩子,越不顺眼;越看另一半,越不顺眼。

这种“攀比完,就看不顺眼”的心态,就是远香近臭。认为自己所拥有的,都是臭的。而别人所拥有的,才是香的。认为自己人平庸,而幻想外人优秀。

其实,我们都陷入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局中。身处局中,就看不清楚局外的情况,也看不清楚万事万物的真相。

四、“转移情绪”的人性弱点。

在心理学界,有一个“踢猫效应”。男人被老板骂了一顿,回到家,男人就揍了孩子一顿。孩子一生气,就踢了家中的猫一脚。

猫受到了惊吓,就跑到了街上,迎面而来的司机为了躲避这只猫,而导致车祸。这场车祸的根源,就是男人被老板骂了一顿。

心理学家借“踢猫效应”来阐述一个道理:人们都喜欢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男人为什么不敢揍老板一顿,只敢回家揍孩子一顿?因为男人知道老板强大,而孩子弱小,就会将受气的情绪,转移到弱小的孩子身上。

孩子为什么不敢踢父亲一脚,只敢踢猫一脚?因为孩子知道父亲强大,而猫比较弱小,就会将受气的情绪,转移到更弱小的猫身上。

这种“转移情绪”的行为,不就是现实中的常态吗?也许,在家庭中,就时有发生。

文/舒山有鹿

1 阅读:121

舒山有鹿

简介:情感作家,励志达人,你有烦恼,我来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