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文强工】许衡:修撰授时历煌煌集大成

郑州日报 2024-05-27 07:32:03

【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

【厚 文】遇故知

许衡: 修撰授时历 煌煌集大成

核心提示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灿烂的中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黄帝、许由、列子、刘禹锡、李商隐……他们以绝代风华光照时代,铸造着郑州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同时,郑州是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当前,郑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省委要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社会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本报特推出【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通过对和郑州有关历史名人的故里实地走访和现实价值挖掘,展示郑州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对郑州工业、郑州品牌进行深入报道,展现郑州发展新质生产力、强产业促发展的实力与活力。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岁值小满,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麦田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的光芒,一如815年前在这里出生并成长的“元朝一人”许衡,他的故事和传说在这里被津津乐道,他的精神历久弥新。

北京国子监中有一棵古槐树,据传是元代第一任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距今已有700多年。

许衡,字仲平,号鲁斋,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宋宁宗嘉定二年、元太祖四年)四月初三(1209年5月8日)出生在新郑县城西阳缓里,祖籍怀庆路河内县沁北村人,后为避战乱,许衡父母才迁居到新郑。元初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学家,曾五次出仕,参与了元朝文化、历法、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为元朝的汉化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许衡出生地许岗村处处可见“他的印记” 本报记者 白韬 摄

被誉为中国古代历法巅峰之作的《授时历》,就是在许衡的主持下修撰的。他更凭借理学成就,被明朝儒士尊为“朱子后一人”。

这样一位兼具理论和实践的卓越人物,就出生在郑州新郑。

在许岗村委斜对面,一块雍正二年的石碑上刻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元朝一人”。拍照时正有村民经过,骄傲而热情地告诉记者:“这是纪念俺们先祖许衡的,俺村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他的后代。”

新郑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刘伟鹏介绍,全村2100口人,其中1800余人都姓“许”,皆是许衡的后代。这个村也因许衡由“阳缓里”改名“许岗村”。

在乾隆四十一年编撰的《新郑县志》上,对于新郑市许衡祠堂有着这样的记述:“新郑县城西大隗山之左曰阳缓里,元鲁斋先生许文正公所生地也。”

在村子的最西头有片“阳缓林”,林里有座墓地,斑驳的石碑上写着“魏国公许通神道碑”。墓前,还留有当地小学生前来祭拜的痕迹。

村头的文化广场伫立一块醒目大石,上写着“许衡故里”以及许衡生平。村支书许小勇带着记者走进一个古院落,指着地上被覆盖的石碑说,此处是许衡祠堂旧址,地上石碑就是祠堂里的留存,现在村里正在和镇政府、党史地方志办公室谋划重建祠堂。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芳百世,而许衡“义不摘梨”的故事也已传诵近千载。据《元史》记载:有一年夏天,许衡路过河阳(今河南孟州),十分口渴,发现路边有一处梨林,树上梨子长得正好。于是同行的人争相摘梨以解口渴。唯独许衡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吃着梨,问许衡为何不摘而食之?答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许衡对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从山东迁转到河北,人们见他有德行,都愿意跟随他。

13世纪时,当成吉思汗率悍马铁蹄以霹雳之势一路南下的时候,自古以来少有变化的华夏农耕文明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

就在这时,许衡出现了。他曾当过蒙古兵的俘虏,后逃亡山东泰安,再迁河北大名。颠沛流离之中,他一面艰难求学,一面教书谋生。然而不管生活再难,他兴盛儒学、弘扬汉学之心从未改变。

就是这个叫作许衡的新郑人,勇敢地站在元主忽必烈的马前斩钉截铁地说:“古今立国规模,虽各不同。然其大要,在得民心。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用汉法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其大致意思是说,古往今来立国虽多,大小也不同,但是都是实行了汉法才取得了民心,不用汉法的国家,都相继灭亡了。

还是这个新郑人,忽必烈五诏许任高官,他五次赴任也五次辞官种田。许衡参与了元朝的文化、历法、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为元朝的汉化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五次辞官归隐,抵制了元朝的暴政和压迫,保持了自己的清白和节操。他的五进五退,体现了他的忠贞和智慧,也体现了他的困境和抉择。

同样还是这个新郑人,主持编制了《授时历》,让世人惊叹中国人的智慧。中统十三年,忽必烈第五次诏许衡至大都,仍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监祭酒,领太史院事,命与王恂、郭守敬商定历法。此时的许衡已年逾古稀,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辛劳擘画,艰苦备尝,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等天文仪器,在全国各地修建了27所观测台(登封观星台就是其中之一),进行实地观测后制订了《授时历》。

之所以大部分人都知道元朝《授时历》是郭守敬编的,是因为到了《授时历》快完成的1280年,许衡再次辞官。而直到1281年历法才颁布,所以今天提到《授时历》,世人只知郭守敬不知许衡。

就这样,1209年出生在新郑的许衡,成长为元代通儒、理学名家,在思想、教育、历法、哲学、政治、文学、医学、历史、经济、数学、民俗等方面皆有极深的造诣和卓越的建树。他用自己的学识征服了命运,也“征服”了征服者忽必烈,为中华文化的持续传播、发展,撑起了一片天空。

“一天雷雨诚堪畏,千载风云漫企思。留取闲身卧田舍,静看蝴蝶挂柳丝。”许衡,被后人誉为“元朝第一人”。如今,一片田园风光的许岗村,仍传承着许衡对教育高度重视的理念。每年都有学生从这个村庄踏入高校大门;村民及乡贤自发成立许衡教育基金,每年对村里的大学生及其家庭进行补贴与奖励。

本报记者 杨宜锦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