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反击战,为何选在62年10月?天时地利都占,毛主席决策真高明

三水寿看历史 2024-06-08 19:44:46

1962年,我国展开了震撼世界的对印自卫反击战,然而让许多人无法理解的是,在反击的具体时间上,伟人却选择了10月份。

那么,为什么不在夏季不在冬季,偏偏要在10月份秋季呢?

本期,为大家讲述,对印反击的时间选择,背后的原因。

对印自卫反击战

印度自建国以来,一直动作频频,不断进行挑衅。

尽管如此,伟人为了中印长期的友好交流,保持住了最大的忍耐和克制,下令让边防军尽量不要参与争端。

可是尼赫鲁不但拒绝了中方的和平提议,反而在接下来的三年内不断增兵,变本加厉地向中方发起进攻,在中方领土内设立军事据点。

最终,忍无可忍的中方决定发起反击。1962年10月20日早晨,在伟人的指示下,对印自卫反击战正式开始了。

而中方选在10月20日反击印军,而不是再早些或晚些,其实包括了天时地利在内的三个原因。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中方占据了天时,即古巴导弹危机。

众所周知,美国向来对东方大国采取敌视态度,而当时苏联和东方大国的关系也在逐渐恶化,如果中方对印展开全面反击,美苏两国不仅会为印度提供大量支持,甚至会以此为借口向中方发难,让我国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

不过,在1962年,出现了一个天赐良机,那就是此时这便是古巴导弹危机。

在1959年卡斯特罗带领古巴人民,取得了当地革命的胜利之后,其近邻美国逐渐改变了对古巴的态度,企图用经济制裁和军事施压,迫使古巴成为美国的附属国。

为此,卡斯特罗不得不向当时的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寻求援助。而苏联也同意了他的请求,于1962年7月起,开始秘密向古巴运送核弹头,以及相关的装备和技术人员。

然而这项秘密行动最终还是暴露了,10月15日,美军侦察机拍摄到了古巴导弹发射井的照片。

这让美国大为光火,随即展开了对古巴的封锁,并表示不惜与苏联展开军事对抗,核大战一触即发,两国根本无暇顾及千里之外的南亚局势

而伟人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果断决定,于10月20日果断展开了对印自卫反击。

没有了美苏的直接干扰,解放军在全面反击的第一天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在西段,印军先前建立的军事侵略据点,大部分被拔除;而在东段,印军的精锐第七旅也基本被歼灭。

不过就在中方第一阶段反击取得重大胜利后,伟人又决定于10月24日,向印方提议进行和平谈判。

不得不说,这一点很令人费解,现在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伟人为什么要和谈呢?

原来,伟人早已预料到了美苏不可能真的打起来,古巴导弹危机也很快就会结束,所以才决定早点和谈。

而事实也正如伟人所料,10月28日,苏联选择对美国妥协,决定下个月就撤回部署在古巴的核弹头和一切军事设施。

但是印方也不傻,他们知道美苏马上就能腾出手来了,所以打算继续拖住,反正中方不敢扩大战斗规模。

然而自大的印度低估了中方的决心,11月16日,伟人拍板实施了进一步打击、教训印军的计划,解放军4个师的兵力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反击。

其中,在缅甸附近的瓦弄,印军的一个旅部被我军打散了,在不丹附近的邦迪拉,印军号称精锐王牌的第4师也基本被打得全军覆没,而整个战场上的印军溃不成军。

但就在21日,中方突然发表声明,宣布主动停火,解放军部队也会陆续撤回战前实控线20公里之后。

而这也与古巴导弹危机有关,就在声明停战的前一天,美国已经公开表示,准备取消对古巴的封锁,并撤回相应的武装力量。

与此同时,苏联也宣布解除了最高战备状态,且早在11日,苏联就已经将核弹头从古巴全部撤走了。

因此,在导弹危机彻底结束、美苏有时间东顾之后,伟人英明地停止了反击,以免事态进一步扩大。而此时的印度差不多失去了反攻能力,停战也是最稳妥的决定。

此外,中方选择10月出兵的第二个原因,则是中方占据了地利,即青藏高原。

中印两国恰好以青藏高原的外围为边界,喜马拉雅山脉阻隔其间,山高水深,地形崎岖。

尤其是中印东部边界地区,面积有1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大小,而两者的地形同样负责,前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地质地貌复杂,极具多样性,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便位于此处。

受印度洋暖流影响,每年季风都会往亚欧内陆输送大量的水汽,当水汽遇到青藏高原的阻挡时,就会累积形成降水,而每年的5-8月正是这块地区的雨季,它的最南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甚至能达到9000毫米以上。

但降水量大也不是什么好事,暴雨往往会引起地质灾害,比如山洪、泥石流等等。实际上,我国此类灾害爆发最多的地区,除了长江附近的山区,就是这块地区了。

另外,因为这块地区的海拔较高,降下的雨水经常会形成大雪,12月到次年的3月,这块地区将会完全被大雪封住了。

因此伟人选择10月出兵,也是为了避开雨雪期,不让己方受环境因素影响。

不过中方实际占据的地利,远不止如此。

有了山脉的阻隔,印度陆军不仅难以攻上高原,其空军也因此没有敢出动。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缺乏氧气且非常寒冷,气候也恶劣并复杂多变,一向被视为飞行的禁区,印军飞行员在谈到高原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众所周知,空军作战需要完善的后勤设施,否则出动空军只能是有去无回,而当时的印度空军并不具备在高海拔、低气压环境下作战的条件。

更何况是在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作战,飞机机械设备的工作状况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没有高海拔作战经验的印度空军飞行员,也会受到高原反应的折磨。

因此,伟人选择在10月份出兵,无疑是一个用尽了地利优势的英明决策。

最后,伟人决定10月份出兵的第三个原因,是中方占据了人和,即解放军整体素质比印军强。

而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武器装备上,解放军占据着绝对优势。

解放军当时的步兵主战武器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这系列枪族,很适合在高原恶劣环境下作战,具有环境适应性强、射程适当、枪弹重量轻等优点,。

而印度军队当时使用的还是李·恩菲尔德栓动步枪,这是二战时的老武器,早已经被许多国家淘汰了,所以无论是在火力和精确度上,还是适应性上,印军的武器都不如解放军的,可以说,解放军的武器领先了印军整整一代。

而另一方面,解放军的士气也远高于印军。

在九年前,中方曾击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而到了现在,这种胜利的余威还存在于部队内,再加上在反击战前中方也做了充分动员,因此解放军的士气极为高昂。

反观印军,因为是印方主动实施的侵略,道义上不占优势,加上军队内等级森严,所以印军的作战积极性却并不高。

以至于在构筑碉堡的时候,印军士兵都出工不出力,多达上百个的碉堡,全都是用木桩、麻袋和泥土垒成的,完完全全是豆腐渣工程。

两相对比之下,解放军焉有不胜之理?

不得不说,伟人选在10月出兵的确是一个高明的决策,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也让我军在短短1个月内就击败印军。通过此战,我国向世界证明了一件事,中华大地,犯者必诛!

0 阅读:90

三水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