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教你在扬州怎么玩

远行客的探险之旅 2024-03-28 02:27:51

春天快到了,脑海便自动浮现一句“经典广告语”: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不是放的炮仗,是如烟的柳絮,是洁白如玉的琼花。

而“三月”呢指的是农历三月,对应清明,谷雨这段时间,即阳历4-5月份。

这时候来扬州旅行,城内各大园子里就是“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瘦西湖畔也尽是阵阵柳烟了。

除了景,扬州作为老城也自有它的人文历史底蕴,不了解一下总觉得可惜。

湖滨公园旁的扬州博物馆肯定要去,这是了解扬州的最快方式,镇馆之宝貌似是一件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比元青花更珍贵的物件儿。

扬州博物馆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是一座与大运河同龄的运河城,隋唐时因大运河为天下之盛。

所谓“扬一益二”,是当时妥妥的超一线城市,所以如今古运河畔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绝对值得打卡。

再就是一些历史上的人物了,比如"扬州八怪"的郑板桥,天宁禅寺旁边有他的纪念馆。

比如在连云港出生,随父亲定居扬州的朱自清,在皮市街附近的小巷子里有他的故居。

再比如汉武帝的第四子,被封在扬州一带的广陵王刘胥。

拥有“扬州情结”的隋炀帝杨广,或是明末扬州保卫战里殉国的史可法,他们或生或死都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一些东西。

“汉陵苑里,有刘胥的皇帝梦”

南昌的海昏侯墓,宝鸡的秦王李茂贞墓都曾让我狠狠惊叹过,而扬州的汉广陵王墓也给我一份震撼。

首先介绍一下墓主人刘胥。

他是汉武帝刘彻的第四个儿子,公元前117年被封为第一代广陵王,建广陵国,都城就在扬州。

刘胥这个人很有意思,因为品行不端没能当上皇帝,心中郁闷又不起兵造反。

那他怎么做呢?——请女巫搞玄学,连续诅咒了3位皇帝。

其中汉昭帝刘弗陵21岁早逝、汉废帝刘贺(即海昏侯)当了27天皇帝。

最后轮到诅咒汉宣帝刘询的时候,事情败露,畏罪自杀。

他死后葬在高邮天山镇的神居山里。

1979年被发掘,尸骨已被盗墓者拖出了棺外,棺内只出土了零星的金缕玉衣碎片。

墓里还留下来了盗墓贼的梯子,根据C14检测,这些盗梯来自于1800年前(东汉时期),如今倒也成了文物。[捂脸]

1800年前的盗梯

1982年他的墓整体搬迁到扬州,成了现在的汉陵苑。

关于他的墓葬,那是相当豪奢,倒不是说发现多少金银财宝,只因他用上了“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帝王级别的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周代与汉代。

所谓“黄肠”就是黄心的去皮柏木,刘胥用的还是更为珍稀的金丝楠木(共856根,一两金丝楠木一两黄金),妥妥的无价之宝。

而“题凑”呢,是木头摆放的一种形式,一层层平铺不用榫卯且木头皆内向。

他的王后同样用的是“黄肠题凑”,出土了300多件随葬品。

其中有漆器玉器陶器,甚至还有一些娱乐用具,比如投矢投壶,棋盘,精巧的弩机等。

“杨广的扬州情结”

当隋炀帝还是小杨的时候。

他就统领几十万兵马以扬州为大本营,灭了南京的陈后主,完成统一,当年他19岁。

隋炀帝陵遗址公园

两年后、21岁的杨广以扬州总管的身份在扬州待了10年。

等他当了皇帝之后,他又三下扬州,颇有点衣锦还乡的味道。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47岁的杨广最后一次去扬州。

李渊反手就在太原造反,树倒猢狲散,一年后杨广就被宇文化及勒死在扬州。

关于隋炀帝到底葬在哪里,历史上有很多疑陵。

直到2013年3月,在扬州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工地上两处砖墓中出土的一方墓志—“隨故煬帝墓誌”,这才水落石出。

二号墓里有具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高的女性遗骸,按形制据文献,最终确认为萧后。

一号墓里有两颗牙齿,齿龄为50岁左右,这与隋炀帝被杀时年龄相符。

萧后凤冠

历史更吊诡之处在于,这个房地产开发商名叫杨勇。

正好与被他陷害的废太子哥哥同名,一场穿越千年的太子复仇大戏。

“史可法的民族气节”

我曾到杭州西湖太子湾,拜谒过张煌言。

而到了扬州也得去一趟史可法纪念馆,尽管顾诚先生在《南明史》中对他评价不是很高,说他“见识和才具实在平凡的很”。

不过在个人品德这一层面,史可法到是无可指摘的。

史可法的遗书

史可法在扬州就义之后,其子寻遗体不得,只得立起一座衣冠冢。

乾隆时曾在墓旁边建祠,咸丰时毁掉,同治九年(1870)又再度重建,修葺之后成了现在的样子。

从个园走过来几分钟,倒是方便,东边是墓地,西边是祠堂,院中间有对史可法祭奠的“飨堂”。

堂前有幅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梅花的花语是坚强高雅与忠贞,用在他身上倒是很贴切。

〰〰〰〰〰〰〰〰〰

最后再唠唠接下来扬州未来一两个月的顶流,一湖两园中,有撩人春色。

瘦西湖

瘦西湖算是扬州文旅景点的扛把子了。

这条连贯细长又曲折变化的线形水体成型于清乾隆年间。

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有扬州最苗条。

以前叫保障河,杭州诗人汪沆把它与自家西湖对比一番,感慨它“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两岸处处是烟波楼台,山亭水榭,不过要是往前再倒几百年,这里的“装潢”还得更奢一点。

毕竟两淮盐商为了讨好南巡的乾隆,园林建造在当时可相当的内卷。[思考]

比如白塔北边的五亭桥就是盐商们为迎奉乾隆帝而建。

仿的是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透过钓鱼台的门洞去拍桥,能达到“框景”的效果。

瘦西湖比我想象的还要大,这座湖上园林上有各种景观。

徐园,小金山,白塔,二十四桥等等移步换景,再等上一些日子,就是“桃红柳绿水清长”了

个园

众所周知,中国四大园林有五座。

除了公认的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剩下个园与留园有些争议。

作为扬州最有名的私家园林,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始建。

两淮盐商老大黄至筠先是买了明代寿芝园旧址,然后花了600万两白银(折合人民币18亿)装修,用了20年间创造了他的超级豪宅~

个园有两个特色,一是竹子,二是石头。

竹子嘛,不用多说,连吃货苏轼都“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园内有专门的赏竹区,水木明瑟,青竹万竿,摇曳的竹叶形状就像一个“个”字,这也是园名的由来。

个园里的石头有“国内孤例”的名号。

修园子的人独具匠心,将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春艳冶,夏山苍翠,秋明净,冬惨淡,很有意思。

人从众的个园旁边,有个冷清的小园子叫逸圃,这名字让我想起了苏州的艺圃。

艺圃为明嘉靖年间修建;而逸圃则要年轻的多,是民国初年惠余钱庄老板李鹤生的宅子。

没有个园主人的豪横,逸圃要精简的多。

小巧精致开门便入了园,有假山半亭花园书斋,该有的景致一点没少,人少显的幽静。

何园

如果说个园是扬州园林界的大哥。

那么何园就是妥妥的二把手了,一座始建于清中期的“晚清第一园”。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一部叫《上错花轿嫁对郎》的电视剧。[思考]

我现在还对“杜冰雁与李玉湖”两位女主印象深刻,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剧中的齐府就是何园。

比起个园,何园的人文气息更浓也更具有生活气息,在这儿我尤爱它的两层复道回廊。

主人的巧思是将东,西两园的住宅院落串联在一起,又衔山环水,不管刮风下雨都能饱览园中风光,相当之实用。

中式园林风光之外,主人还纳入了西式建筑风格,包括室内的装饰也融入了许多西洋特色,果然是那个时代的大户人家。

差点忘了,介绍一下园主。

他叫何维键,号芷舠,安徽安庆望江县人,当过湖北武昌盐法道、湖北督粮道、湖北按察使等职。

个园旁边有逸圃,而从何园出来步行十分钟,同样有个小园子,叫二分明月楼。

建于清中期,园名出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园子不收费,有山有水有深深的庭院。

END

至于在扬州的吃吃喝喝我之前唠过,可以看看这篇✅:

来扬州踏春之际,再顺道吃吃早茶和淮扬菜也是顶好的享受。

0 阅读:12

远行客的探险之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